鲁疃
海阳市下辖村
明天启二年,蓝姓由河南省鲁山县迁居此地建村,取故县“鲁”字以志乡土,命村名鲁疃。1940年前,鲁疃分为东鲁疃、西鲁疃两村。中间相隔100余米,其中有一关帝庙。其时,东鲁疃有160人。
概况
明天启二年(1622年),蓝姓由河南省鲁山县迁居此地建村,取故县“鲁”字以志乡土,命村名鲁疃。1940年前,鲁疃分为东鲁疃、西鲁疃两村。中间相隔100余米,其中有一关帝庙。其时,东鲁疃有梁姓32户160人,系莱阳岚子前迁入;冷姓16户90人,由下屋庄迁入;初姓12户60人,由泉水头村迁居。西鲁疃系占山户,52户,280人,全为蓝姓。1942年,两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 鲁疃位于海阳市西部,地处北纬36°53′,东经120°57′。西与莱阳市高卓村为邻,东与车格庄接壤,南与望宿村相连。隶属小纪镇。 全村辖区总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3.3公顷,松岚17.7公顷,苹果26.7公顷,板栗13.3公顷,大梨13.3公顷,农作物盛产小麦、花生、玉米、大豆、芋头、蔬菜等。 2002年,全村332户,993人,有蓝、梁、冷、初等姓,均为汉族。
社会进步
文教科技1941年,建鲁疃小学,有教师1名,学生40人。1944年,由泉水头、夹格庄、望宿、古家夼、榆山夼、东、西土堆头等村,合办一处中心小学。1946年,学校迁泉水头村。1952年,有4个年级,2名教师,80名学生。1980年,4个年级,4名教师,130名学生。2000年,鲁疃初小有教师2名,学生38人。到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6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过着衣不遮体,食不饱腹的贫困生活。建国后,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由吃粗吃饱到吃细吃好。2002年,村民人均存款2300元,全村有各种运输车辆210辆,摩托车80辆,电话155部,彩电200台,电冰箱30台。 村庄建设解放前,草屋破旧,街道高低不平。全村共有18间瓦房,全为地主富农所有,贫下中农全为破草房。1991年开始,全村统一规划街道、房屋建设。1994年,拆除旧房21间,整修街道,建起150米长、7米宽的南北大街,长80米、宽7米的东西大街,由村向西修起长约1公里、宽8米的通公路大道。人均住房面积达到26平方米。 集体福利1994年,修建长60米、宽40米的大口井。同年,全村用上电网供电。1995年,修村路和山路约10公里。同年,还清银行贷款30多万元;安装上自来水。1998年建学校、村办公室33间。2000年进行了电网改造。
组织建设
中共基层组织建设1939年8月,初锡明由姜元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鲁疃第一名党员。1941年,初锡明、姜连腾发展了蓝翠文、梁吉录、冷立忠、冷立本等4名党员,成立了第一个党小组。1943年8月,于振江来鲁疃发展了蓝忠贤、蓝忠文、蓝忠福、蓝学英、梁淑云等5名党员,并建立了党支部,蓝忠贤任党支部书记。1945年,又发展了梁丕玉、冷敬合、冷立功、初月美等4名党员。1949年10月党员身份公开,全村有17名党员。2002年,全村有党小组6个,党员61人。历任村党支部书记有蓝忠贤、蓝忠福、蓝忠国、初汝高、初汝善、梁吉顺、冷延明、初玉涛、冷延明、初守国、蓝忠令、蓝田旭。 基层行政组织建设1941年设村公所。1943年,改称村政府。1958年,改称大队管委会。1968年,改称大队革命委员会。1980年,复称大队管理委员会。1984年,始称村民委员会。历任村行政主要负责人有冷立忠、蓝振坤、初锡佳、蓝忠佳、梁丕玉、蓝忠、蓝忠令、冷延明、蓝忠民、蓝田增、蓝明德、蓝田旭、初玉涛、蓝田旭。
参考资料
鲁疃.山东省情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30 18:27
目录
概述
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