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简称“鲁美(LAFA)”,位于辽宁省,由辽宁省人民政府举办并管理,为公办全日制艺术类本科高校,是“新中国美术的摇篮”,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师资力量雄厚、专业齐全、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著名高等艺术学府。
历史沿革
延安鲁艺时期(1938-1945)
1938年4月,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革命根据地延安创立了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简称“鲁艺”,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和“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第一任院长为吴玉章。
1940年校名改成为“鲁迅艺术文学院”。1943年鲁艺并入延安大学,称为“鲁迅文艺学院”。校名虽经更改,但“鲁艺”简称一直未变。
东北鲁艺时期(1945-1953)
1945年9月2日,由舒群等44人所组成的第一支鲁艺东北文工团从延安出发,成为鲁艺最先进入东北解放区的一支文艺队伍。11月2日抵达沈阳,随即在辽宁开展文艺宣传,次年北上黑龙江。11月间,党中央决定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迁离延安,向东北挺进,开展工作,继续办学。11月15日,鲁艺剩余人员大多随延大迁校队伍前往东北,鲁艺部分由沙可夫负责带队。离延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先后接见并做临别赠言。
1946年春天,鲁艺迁校队伍由吕骥、张庚同志率领继续向东北进发,经过长途跋涉,于6月末到达哈尔滨。鲁艺迁校队伍到达哈尔滨后,演出了歌剧《白毛女》,其后又演出了《黄河大合唱》等节目,轰动全市,引起了很大反响,激起了广大群众对封建势力的无比仇恨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1946年9月,鲁艺奉命从哈尔滨迁到佳木斯,并入东北大学复校办学,全称为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院长为萧军,副院长为吕骥、张庚,内设文学、音乐、戏剧、美术四个系及艺术研究室等机构,同时,东大鲁艺在佳木斯招收新生52名,这是继延安鲁艺招收的第七届学员。延安鲁艺在东北开始恢复建制,落地扎根。
1946年12月,为了配合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的需要,鲁艺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院形式,暂时改为以艺术创作演出实践为主要活动方式,先后组建了五个工作团,即牡丹江鲁艺文工团(东北鲁迅文艺工作团一团)、合江鲁艺文工团(东北鲁迅文艺工作团二团)、松江鲁艺文工团(东北鲁迅文艺工作团三团)、东北鲁迅文艺工作团四团、东北音乐工作团。
1947年4月,牡丹江省鲁迅文艺工作团正式成立,通称鲁艺一团。5月,佳木斯合江省鲁迅文艺工作团成立,通称鲁艺二团。同月原哈尔滨工作小组撤销,松江省鲁迅文艺工作团在哈尔滨成立,通称鲁艺三团。7月下旬,鲁艺三个文工团中部分人员组成鲁艺四团,赴南满开展工作。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12月,鲁艺于沈阳正式复校,定名为“鲁迅文艺学院”,直属中共中央东北局宣传部和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领导。校址在原清华街(现为和平大街),学院领导人:院长先后为吕骥、塞克,副院长先后为张庚、王曼硕。院以下设美术、音乐、戏剧三个部及实验剧团、音乐工作团。
1949年9月,鲁迅文艺学院改称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1950年9月,东北鲁艺迁往哈尔滨市。1952年9月,新校舍于沈阳南湖(今鲁迅美术学院所在地)建成,10月,学院迁回沈阳。
东北美术专科学校(1953—1958)
1953年2月9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分解为东北人民艺术剧院、东北美术专科学校、东北音乐专科学校。
1953年3月,东北美术专科学校正式成立,简称东北美专。东北美术专科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兼收并蓄,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入手,夯实基础,依规治校,努力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东北美专时期,逐步地建立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长远的规划。不仅开辟了新的专业,如绘画方面增设了国画、油画、版画专业,工艺系设置了染织、装潢、木工造型专业;在创作上的成就也比较突出。1953年到1958年间,东北美专共培养出本科毕业生二百二十三名,研究生十二名。除少数留校外,大部分分配到全国各地,成为各地区美术教育、事业单位的骨干、创业人。
鲁迅美术学院(1958至今)
1957年,时任校长张启仁向中央和辽宁省领导及教育、文化领导机关提出,将东北美术专科学校更名为鲁迅美术学院。同年6月27日,辽宁省人民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同意东北美术专科学校更名为鲁迅美术学院,并任命张启仁为鲁迅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
1958年,正式更名鲁迅美术学院。
1959年至1961年间,根据《鲁迅美术学院基本建设设计任务书》成立国、油、版、雕、工艺、教育六大系。同时完成了国庆十周年献礼任务,如雕塑系集体创作的《北京农业展览馆大型组雕》;任梦璋、杨为铭合作的《平型关大捷》等。1960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文教界群英会上,鲁迅美术学院被选为全国文教界先进集体。同年7月,文化部教育司将鲁迅美术学院的教学情况转发给全国艺术院校。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鲁迅美术学院成为恢复高考的第一批高等美术院校,65名考生在一万余人中脱颖而出,成为鲁美77级学生。
1978年,版画专业从绘画系建制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独立的教学单位。1979年,工艺系工业美术专业成立。 1982年,重新建立师范系,每年招生一百多人,为全省培养了近千名中学、中师的美术教师。同年,版画系成为鲁迅美术学院第一个硕士研究生培养教学单位。
1987年9月,摄影系正式成立,全称为“艺术摄影系”,面向全国招收摄影专业学生(专科)17人,这意味着摄影正式迈入艺术的门槛,填补了中国摄影高等教育的空白。1988年,成立染织设计系、服装设计系和装潢艺术设计系。同年7月,学院新增壁画专业。
1996年11月,学院根据《1996—1997年度辽宁省地方普通高校增设及调整专业审核结果》的通知,新增设了美术学专业,学制四年,同时撤销了师范专科。
2000年,视觉传达设计系增设多媒体专业方向,工业设计系增设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方向。2001年,学院在1997年开始招生的美术学本科专业的基础上成立了美术史论系。同年,本科绘画专业中增设水彩画专业方向,摄影系申报增设影视摄影专业,环境艺术设计系增设城市规划设计专业。
2002年10月,学院决定中国画系增设书法专业(方向),这是中国画系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又一重要举措,使中国画系专业配置更加完备,教学体系更加完整。
2007年,大连校区成立,始建后设有艺术设计专业,下设平面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动画设计、装饰艺术设计和陶瓷艺术设计五个专业方向。
2009年9月,水彩画专业从版画系分离,以“水性材料”作为专业发展方向,组建“水性材料工作室”。
2011年,成立了鲁迅美术学院·文化国际服装学院。2015年正式成立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
2019年,被确定为辽宁省重点支持的国内一流大学建设单位。
2023年4月21日,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实践基地”在沈阳日报美术馆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月,鲁迅美术学院沈阳校区拥有16个教学单位,16个本科专业,鲁迅美术学院大连校区拥有9个教学单位,9个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4月,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绘画、雕塑、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摄影、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工艺美术、美术学、数字媒体艺术等12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截至2023年9月,鲁迅美术学院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美术与书法、设计两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以及交叉学科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919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12人,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中宣部全国文艺界德艺双馨2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4月,学校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截至2024年5月,有全国第五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辽宁重点支持专业1个,国家级工业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
2022年7月,学校5项教学成果荣获2022年辽宁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二等奖4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4月,校企校地合作方面鲁迅美术学院与大庆数字创意设计产业园、中国第一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考焦裕禄纪念馆、大连现代博物馆、和平区教育局等单位开展合作项目。
截至2022年1月,鲁迅美术学院与国际上30余所艺术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并经教育部批准,分别与日本文化学园文化服装学院、英国索尔福德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与格拉斯哥美术学院开展了“1+1+1”研究生培养项目。同时,与40所国际知名美术院校签订友好协议,定期开展师生互派、短期讲座、研讨会、展览、访学等国际交流活动。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学院共获批6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和2个市级科研创新平台。
科研创作
2022年鲁迅美术学院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图像、风格、趣味——晚清民国木版年画视觉建构与大众传播研究》),省级科研立项10项。
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的作品《王盛烈》获得 FACE2020 第56届英国肖像雕塑协会年度展 “希瑟利美术学院奖”。2011年,《莫唯》获得第48届英国肖像雕塑协会年度展获最佳肖像雕塑作及最高奖项弗瑞克里奖。2006年,《山秀》获得英国肖像雕塑年度展,以及攀格林新人奖。
学术资源
鲁迅美术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38年,由延安鲁艺图书室发展而来,是全国先进的美术专业图书馆,也是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美术文献信息中心。截至2022年10月,图书馆馆舍面积4400平方米,藏有纸质图书60余万册,电子图书570余万册,绘画、设计、雕塑、服装、影视、摄影、书法、工艺美术、艺术理论等中外艺术类文献是本馆的收藏核心。另藏有线装古籍、书画真迹、明清碑帖拓片和其他文物两万余件的珍贵收藏。
鲁迅美术学院办有学报《艺术工作》,原名《美苑》,起初主要刊登鲁艺师生创作的美术作品与理论批评文章。先后荣获中文社会科学CSSCI期刊扩展版、全国优秀社科学报、中国艺术类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辽宁省一级期刊等荣誉,并被评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鲁迅美术学院徽志以红、黑、绿为主调。红色代表鲁迅美术学院历史传承,黑色代表鲁迅美术学院植根于东北黑土地,绿色代表鲁迅美术学院今天事业的勃勃生机。
鲁迅美术学院校徽整体设计饱满庄重,校徽的主体图形为鲁美的标志性建筑,背景律动的线条源自于新校区主建筑的穹顶结构,其光芒交织辉映汇聚而成的五角星,与建筑及文字构成三位一体的组合,既聚焦于鲁美多学科交叉融汇、多元发展的教学理念;又链接历史与未来,定格于鲁美光芒四射的美好前景。
校名字体为毛泽东同志手书体。
学院校旗为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学院徽志与横式中英文标准字校名左右标准组合。
精神文化
紧张、严肃、刻苦、虚心
社团文化
截至2023年10月,鲁迅美术学院沈阳校区共有26个社团。
校区情况
鲁迅美术学院设有沈阳校区和大连校区。沈阳校区地址为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19号,大连校区地址为辽宁省大连市金普新区金石滩金石路39号。
沈阳校区
截至2024年6月,沈阳校区设有教学单位:工业设计学院、中国画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绘画学院、雕塑艺术学院、影像艺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实验艺术系、视觉传达设计学院、传媒动画学院、中英数字媒体艺术学院、鲁美∙文化国际服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16个本科专业,中国画、书法学、绘画、雕塑、公共艺术、摄影、影视摄影与制作、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动画、工艺美术、数字媒体艺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大连校区
截至2024年6月,大连校区设有9个教学单位:视觉传达设计学院、中英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国际服装学院、工艺美术设计学院、人文学院(大连)、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基础教学部;截至2024年1月,设有9个专业: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工艺美术、动画、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艺术与科技、艺术设计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中外合作办学)、数字媒体艺术(中外合作办学)。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鲁迅美术学院校园三季有花、四季长青,环境舒适优雅、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绿色覆盖率高,各类植被花卉分布合理,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多次被评为花园式学校。大连校区保持校园建筑风格的统一和协调,结合校园规划的调整,整体、系统地规划校园人文景观,着力打造高层次、高品位、精细化的文化校区。校园回廊、草坪处处洋溢着艺术院校的氛围。
文化设施
校园内有着“我们从延安走来”的校史游廊,有刻“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石雕,有新文艺建设者“鲁迅先生”雕塑等文化设置。鲁美校园始建于1951年,办公楼于2015年入选沈阳市政府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
校门
鲁美校门改建于1998年,将西方人体比例研究草图(达芬奇)和中国敦煌壁画的人体形态巧妙地组合于校门中,形成复杂与简洁、具体与抽象的对比,正反映出鲁美融汇东西、兼收并蓄的大学气质。
景观雕塑
学院在校园内增加景观雕塑等公共艺术作品,这些都是鲁美毕业生毕业创作中的优秀作品,使校园充分体现艺术特色,成为了一个缩影版的雕塑公园。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