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鲤
鲈鲤属的鱼类
鲈鲤是鲤形目鲤科鲈鲤属鱼类,俗称花鱼、青脖。体略侧扁;头较大,前端较尖,头背面平而宽,后背部隆起;口亚上位,斜裂;下颌突出,须2对,吻须略短于颌须;鳃裂大,上角可达眼径上缘水平线,鳃膜连于颊部;背鳍刺弱,后缘具细齿。体背面青灰色,侧面及腹部白色;绝大部分体侧鳞有一黑色边缘,在体侧连成整齐的直条纹;头、背部有分散的小黑点,背鳍、胸鳍、尾鳍微黑。
外形特征
鲈鲤(Percocypris pingi)体略侧扁,头较大,前端较尖,头背面平而宽,头后背部隆起。口亚上位,斜裂,下颌突出。须2对,吻须略短于颌须。鳃裂大,两侧鳃膜联于鳃峡处极接近。背鳍刺弱,后缘具细齿。鳞较小,胸、腹部鳞更小,浅埋皮下,侧线略下弯。体背面青灰色,侧面及腹部白色;体侧鳞绝大部分有一黑色边缘,因此联成体侧整齐的直条纹,头、背部有分散的小黑点;背鳍、胸鳍、尾鳍微黑。鲈鲤与其的另一个亚种――花鲈鲤(P.pingi regani)的形态区别在于:体侧有许多分散的黑色斑点,不组成直行条纹,腹鳍末端至臀鳍起点间的距离小于吻长。
分布范围
鲈鲤主要分布于宜昌以上的长江上游的干支流中,西江流域、南盘江等水系。(花鲈鲤分布于云南省南盘江水系和抚仙湖。)
生活环境
鲈鲤(Percocypris pingi)的幼鱼多在支流或干流的沿岸,成鱼则在敞水区水体的中上层游弋。行动迅速,为凶猛性鱼类,专门猎食小型鱼类。3冬龄鱼达性成熟,生殖期约在6月间,产卵地点都在上游的急流水中。
药用价值
功效:有祛痰、止血、镇静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胃溃疡出血;咯血衄血;子宫出血;癫痫失眠;月经过多等症。
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骨脏,洗净。
性味:味甘;性平
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鲈鲤的肉。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0-200g。 出处:《中华本草
种群现状
鲈鲤是产区的大型经济鱼类,长江上游产量相当大,常见体重0.5-1公斤,最大达15公斤。不过由于水工建筑的过度建设导致的生境破坏以及违法捕捞方式的泛滥,使得原来在长江上游数量较多鲈鲤数量在近些年急剧下降,现其濒危等级已达濒危级别。截止到2013年在多个省市已成为重点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
鲤形目
鲤形目为鱼类中最大目之一。体表被圆鳞或裸露,头部无鳞;有中喙骨弧,下咽骨呈镰状,脊椎的最前四枚常愈结,且两侧附有4对鳔骨(带状骨,舟状骨、间插骨及三脚骨等)构成韦伯氏器连接鳔的前端和内耳,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背鳍1个,腹鳍腹位,鳍多无硬棘,即使有也是没有超过3根的假棘。
截止到2013年已发现鲤形目有5千种以上,多分布在温带和热带淡水域,只有2科为海产,我国约有600种。药用价值较高的有鲤科、鲇科、鳅科,胡子鲶科、鮡科,鮠科等。
相关种类
金沙鲈鲤
金沙鲈鲤,又叫大花鱼。尖尖的嘴巴,向前突起的下颌,修长的身材,披着细小的鳞片金沙鲈鲤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和南盘江水系,生活在江河的中上层,属于凶猛的肉食性鱼类。
这种鱼比较稀少,曾经濒临灭绝,如今野生驯化取得阶段性成功,可以人工大面积养殖。而且它的肉质鲜嫩。养殖金沙鲈鲤要求水体的溶氧要高,水质清新,底栖动物比较多,这样会比较适合金沙鲈鲤的驯化、养殖及生长。在饲养时有一点要注意,就是金沙鲈鲤的生长温度最好是在11~17摄氏度之间,这时它的摄食最旺盛,生长最迅速。
小鲈鲤
形体特征:体长而侧扁,背部稍隆起呈弧形。体长约10余厘米。头的背面平直,稍下弯。吻尖细,吻长较眼后头长为短。口端位,下颌稍向前突出,口裂倾斜,上唇薄而下唇厚。须2对,前、后对长约相等或后对稍长,向后可伸至前鳃盖骨边缘。眼位于头侧正中。下咽齿3行,细长,末端稍呈钩状。侧线完全,侧线鳞73~79,在腹部一段,微弯向腹方,入后延至尾鳍基的中轴,鳞细小,但沿侧线者较大。背鳍Ⅲ7,有硬刺,后缘且有锯齿,其起点距尾基较距吻端为近。腹鳍位于背鳍起点之前。臀鳍Ⅲ5,起点位于背鳍条末端之下。全身呈淡黄色,背部略带青灰色,体侧近背部有许多黑色斑点,各鳍均为金黄色。
生活习性:多生活于静水湖泊中,平时栖息于湖泊出口、水较深处。主要以小鱼为食,产卵期初夏。分布云南东部的昆明湖、阳宗海等湖泊中。
营养价值
肌肉鲜样含肉率为79.93%,蛋白质为18.22%,水分为78.77%,灰分为1.15%,粗脂肪为0.93%,胆固醇为88mg/100g。肌肉中17种氨基酸总量为干重的89.69%;鲜味氨基酸占干重的32.51%,占氨基酸总量的36.25%;必需氨基酸占干重的38.47%,占氨基酸总量的42.89%;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占干重的43.84%,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例为87.7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1.39,符合FAO/WHO标准。肌肉中K含量最高,为362mg/100g;Ca含量为35.30mg/100g,P为222mg/100g,Ca∶P为1∶6.28。肌肉7种脂肪酸中,3种饱和脂肪酸总量(SFA)为28.22%,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为71.75%,以UFA中油酸C18:1含量最高,为44.28%。表明,鲈鲤是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食用珍贵鱼类。
胚胎发育
2011年4月,研究人员对人工授精的鲈鲤受精卵发育过程进行连续观察,鲈鲤胚胎发育分为7个阶段,32个发育期,成熟卵直径2.61mm±0.05mm,淡黄或金黄色,沉性,具弱粘性。卵膜遇水1h40min膨胀达最大,直径3.51mm±0.15mm。在水温15.7℃±0.7℃条件下,受精卵历时164h孵出。初孵仔鱼全长10.05mm±0.39mm,肌节51对,胸鳍原基形成,血液循环明显。
参考资料
鲈鲤.东莞钓鱼网.
鲈鲤.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3 21:38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分布范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