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集名。南朝宋
鲍照撰。
鲍照字明远,曾经任过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刑狱参军,故世称他“鲍参军”,此集因而得名。南朝齐永明年间,
鲍照的诗文已散佚大半,南齐
虞炎奉命搜集鲍照遗文,编次成集,并作了序。
鲍照(公元414-466年)字明远,南朝宋著名作家,主要成就在诗歌创作方面,尤其是乐府诗。他的作品在我国诗歌发展史具有重要地位,被称为“上挽曹、刘之逸步、下开李、杜之先鞭”的诗人。他的骈文亦佳。
《
隋书·经籍志》著录《鲍照集》10卷。今传有明代毛校宋本《鲍氏集》10卷,
薛应旂刻《鲍氏集》8卷本,汪士贤刻10卷本《鲍明远集》。
张溥刻《鲍参军集》2卷本。清末同治年间钱振伦撰《鲍参军集注》6卷。近人黄节撰《鲍参军诗注》4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今人
钱仲联在
钱本和
黄本基础上加以补订,作6卷,标点改为新式的,是最好的本子,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较有参考价值。
宋
鲍照撰。照字明远,东海人。
晁公武《读书志》作上党人。盖误读虞炎序中“本上党人”之语。“照”或作“昭”,盖唐人避武后讳所改。韦庄诗有“欲将张翰松江雨,画作屏风寄鲍昭”句,押入平声,殊失其实。(案宋《礼部贡举条式》,“齐桓”违讳,作“齐威”,可用於句中,不可押入微韵。)
沈约《宋书》、李延寿《南北史》作於武后称制前者,实皆作“照”,不作“昭”也。照为临川王子顼参军,没於乱兵,遗文零落。齐散骑侍郎
虞炎始编次成集。《
隋书·经籍志》著录十卷,而注曰梁六卷,然则后人又续增矣。后人流传,不复施采,故迷其句读。”又谓“尝於王晋玉家得唐申諴之释,而后晓然。”今諴本已不传。僧起宗以意推求,得三、四、五、六、七言诗三千七百五十二首,分为七图。万民更为寻绎,又於第三图内增立一图,并增读其诗至四千二百六首。合起宗所读,共成七千九百五十八首。合两家之图,辑为此编。夫但求协韵成句,而不问义之如何。辗转钩连,旁行斜上,原可愈增愈多。然必以为若兰本意如斯,则未之能信。存以为艺林之玩可矣。起宗不知何许人。此本为明正德庚午
朱应登所刊,云得自都穆家。卷数与《隋志》合,而冠以
炎序,未审即《隋志》旧本否。考其编次,既以
乐府别为一卷,而《采桑》、《梅花落》、《行路难》亦皆乐府,乃列入诗中。唐以前人,皆解声律,不应舛互若此。又《行路难》第七首“蹲蹲”字下注曰:“集作樽樽。”“啄”字下注曰:“集作逐。”使果原集,何得又称“集作”?此为后人重辑之明验矣。然文章皆有首尾,诗赋亦往往有自序、自注,与六朝他集从
类书采出者不同。殆因相传旧本而稍为窜乱欤?锺嵘《诗品》云:“学
鲍照‘才能日中市朝满’,学
谢朓‘劣得黄鸟度青枝’。”今集中无此一句,益知非梁时本也。
南朝宋代诗人
鲍照著。鲍照(约415年~470年),字明远,东海(今山东省临沂市
兰陵县南桥镇)人。家世贫寒,曾向临川王刘义庆献诗,得到赏识,被任命为国侍郎,后迁为左常侍。历任永安令、海虞令、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秣陵令、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五年,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鲍照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刘子顼后来参加刘子勋反对刘彧的宫廷斗争,战败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杀。
鲍照是
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诗人,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
元嘉三大家”。
李白曾把鲍照比作“凤与麟”,杜甫形容李白的诗歌是“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长于乐府诗,最有名的有杂言乐府《拟行路难》18首,五言乐府《代出蓟北门行》、《代白头吟》等。这些诗作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自己沉沦下寮的愤懑和不平。艺术上能吸收民歌的精华,刚健清新,感情丰沛,形象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与当时歌功颂德的庙堂诗以及游山玩水、谈玄理、慕神仙的时代风尚迥然不同对唐代的李白、高适、岑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鲍照也是著名的辞赋家和骈文作家。他的《芜城赋》古朴、奇峭、苍劲,在南朝抒情小赋中极为难得。骈文《
登大雷岸与妹书》即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上刻意追新又不流于生僻,华美中显露挺拔的古气,是传颂千古名篇。《步瓜山揭文》则是篇借写景来讽刺现实。
《鲍参军集》为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其中赋2卷,诗6卷,文2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斧季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最为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