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成昌
南陵县籍烈士
鲍成昌(1920-1947),革命烈士,南陵县家发镇麻桥人。生长于贫苦农家,未能入学。民国33年秋加入南繁芜游击队,由于战斗勇敢顽强,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升为班长。
人物生平
翌年秋,新四军北撤,鲍留皖南,在八都何、马仁寺、东三柏、乌龟墩、五华山、徐冲等地开展游击活动,以保卫人民的抗战胜利果实。在极其因难的环境中,鲍一度负责游击队的后勤供应,因完成任务出色,多次受到领导表扬。民国36年底,鲍在麻桥乡徐冲疗伤,因叛徒告密被捕。鲍抱定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好同志的决心,一言不发,敌人用踩杠踩断鲍的腿骨,鲍坚贞不屈,不吐半句供词。12月30日,鲍在石塘李(今张家桥)被敌人杀害,首级挂在东门城墙头示众。
人物事迹
鲍成昌,1920年出生于安徽省南陵县麻桥乡一个贫农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与兄弟六人从小就各自谋生,有的在外乞讨,有的给地主家帮工,有的砍柴糊口。鲍成昌是长兄,因此先后4次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屡遭折磨,死里逃生。这种忧患的生活,煎熬的岁月,使他变得更加坚强,对旧社会产生了无比的愤恨与不满。
1944年夏,当他亲眼看到地方上的四乡联队和国民党正规军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全力对付皖南抗日中坚──新四军和游击队,心中更是愤怒。为了抗日,1944年秋,鲍成昌经中共地下党员的介绍,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入伍后,他表现积极,对敌斗争勇敢顽强,同年冬被吸收入党,并提升为班长。抗战胜利后,皖南游击队奉命北撤到江北,鲍成昌随部队留守皖南。他们这支部队活动在以板石岭为中心的八都何、马仁寺、东山柏、乌龟墩、五华山、俞冲等南繁边境地区。
鲍成昌善于联系和依靠群众。在最困难的日子里,由于他对南繁边境的环境熟悉,经常出生入死地为指战员们解决吃、穿、住等生活问题,由于成绩显著,曾多次受到领导表扬。
1947年秋,国民党六十三师在四乡联队的配合下,加紧了对南繁边境地区的“清剿”,采取“步步为营”、“清野搜山”的战术,使游击队只得隐蔽到深山密林之中。为了加强警戒,防止敌人突袭,各小分队增设暗哨,严密监视敌人的行动,以燃香计时。一天下午,鲍成昌被派往瓦贡领香,刚刚跨进大门时,不幸被游击队一同志的手枪走火误伤了右腿,伤势很重。经抢救后,先后转移到邓本富(联络员)、姚长发家里治伤、调养。经一个月的调养,痊愈的鲍成昌准备归队之际,不料被叛徒孟进功出卖而被捕。
鲍成昌被捕后当即被押送到麻桥碉堡里进行审讯。敌人对他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但他信念坚定,软硬不吃,一言不发。敌人在无计可施时对他施行了酷刑──上踩杠。开始两人踩杠,继而四人、六人踩杠,最后踩杠上站到八人,终将他的腿骨踩断。但他仍守口如瓶,宁死不屈,严守党的秘密。敌人在碉堡里将鲍成昌折磨了半个多月后,仍然一无所获。敌人恼羞成怒,于1947年12月30日将鲍成昌绑赴石塘李(张家桥)三分田里行刑。敌人为了达到杀一儆百的目的,威逼数百名百姓前来围观。刽子手磨刀霍霍,晃着明亮的钢刀再次逼供。鲍成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于是,敌人用极其残忍的缓慢、间歇的行刑手段,从他的后颈砍了十几刀,最后将他头颈砍断,其状惨不忍睹。刑场周围的百姓们无不掩目垂泪。鲍成昌铮铮铁骨的英雄气概,一直为当地的人民所传颂。
参考资料
人文历史.南陵县人民政府.
鲍成昌.芜湖党史方志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3 06:4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