鲭属鱼类的总称
鲭,鱼类的一科,身体呈梭形而侧扁,圆而细小,头尖,口大。分布在全世界温、热带海域,集成群活动。可食用,肉质鲜美。
简介
鲭属(Scomber)鱼类的总称。鱼类的一科,身体呈梭形而侧 扁,鳞圆而细小,头尖,口大。如鲐(tái)鱼就属于鲭鱼一科。 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鲭科。一群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中、低纬度的中上层鱼类,具重要经济价值。
形态特征
体稍侧扁。尾柄细短,尾鳍基部左右侧各具2条隆起嵴。吻尖突。脂眼睑发达。上下颌各具细牙1行,犂骨、腭骨及舌上均具牙。体被小圆鳞。侧线完全,波状。侧线鳞180~220枚。背鳍2个,第一背鳍具9~13鳍棘,第二背鳍具12鳍条。第二背鳍及臀鳍后方各有5个游离小鳍。两腹鳍间具1小鳞突。尾鳍深叉形。鳔有或无。椎骨常为31个。背侧灰蓝色,具不规则斑纹。腹侧银白色,微黄,侧线下方具若干暗灰色小黑斑或无斑。
种类与分布
世界鲭属鱼类有3种。即: 日本鲭(Scomber japoicus)。具鳔,体稍侧扁,第一背鳍具9~10鳍棘,侧线鳞210~220枚,背部的深蓝色不规则斑纹向下扩展达侧线以下,侧线下方无小黑斑。广泛分布于三大洋,中国沿海均产。澳洲鲭(S.australa-sicus),具鳔,体亚圆筒形,第一背鳍具10~13鳍棘,侧线鳞185~195枚,侧浅下方有不规则小黑斑。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沿海、日本至东太平洋、墨西哥沿岸。大西洋鲭(S.scombrus),无鳔,胸鳍基部的鳞片与体侧鳞片等大。分布于北大西洋欧洲及美洲沿岸。
日本鲭
又称日本鲐、鲐。暖水性外海中上层集群洄游性鱼类。日本鲭有许多群系,属于日本周围海域由三个主要群系组成。①太平洋沿岸的太平洋群系;②九州西部沿海的西九州群系;③日本海沿岸的对马暖流群系。产于中国沿岸者有:①东海群系:②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群系;③珠江口外海群系:④清澜外海群系。产于印度洋和大西洋群系更为复杂。
日本海各群系一部分在每年4月出现于日本海南部,循10℃等温线沿日本海东部及西部向北洄游,6~7月间到达鞑靼海峡;另一部分沿日本东部沿岸北游,少数可达千岛群岛;秋季水温下降,鱼群南返,在日本海最南部、对马海峡和东海北部越冬。东海群系的鱼群,每年3~5月由南向北游向鱼山、舟山和长江口渔场。性腺成熟者即在上述海区产卵,性腺未成熟的鱼进入黄海,到达海州湾、山东高角、烟威渔场、海洋岛渔场产卵,产卵后在附近海区索饵;9~10月水温渐降,鱼群沿朝鲜西海岸南下,进入沙外渔场;11月至翌年2月鱼群从沙外渔场经江外渔场沿黑潮暖流一侧游向东海中部一带越冬。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群系的鱼群,冬季主要分布在22°~22°30′N,116°~116°40′E一带,春初鱼群由深到浅向东北方向分内、外两路移动。外路鱼群沿台湾浅滩南部向偏东方向移动,5~6月到达花屿附近折向北洄游;内路鱼群沿南澎列岛、礼是列岛北上,边洄游,边产卵。产卵场在22°~23°N,116°~119°E,产卵后亲鱼分散索饵,9月北风增强,鱼群向南部海区回归。由于渔场南部海区常年水温和盐度都较高,鲭鱼无明显越冬洄游迹象。南海北部珠江口外海群系、清澜外海群系,均不作远距离洄游,只在生殖季节,部分鱼群由深海向近岸移动:生殖期较长(2~7月),以4~6月为盛期,产卵后分散索饵。
日本鲭游泳力强,遇敌害、风暴及障碍物时,常迅速潜游。春、夏季多活动于温跃层以上; 秋季索饵期间鱼群常处于20~50米水层,冬季移向100~150米深处越冬,最深可达250或300米。夜晚有趋光习性,可用灯光诱集,有昼夜垂直移动现象。食性广,主要摄食浮游甲壳动物(磷虾类、端足类、桡足类、糠虾类、十足类等),头足类,毛颚类,多毛类和鱼类。日本鲭在生殖之前摄食强烈,生殖期间摄食显著减弱,生殖后又猛烈摄食,直至夏末。敌害有金枪鱼、鲨、颌针鱼、 海鸟、 海狮等。
日本鲭的年龄组成较简单,产烟台者9~10龄,产东海者仅包括0~4龄五个年龄组,以2龄鱼占优势,3龄鱼次之。生长迅速,初孵仔鱼全长仅3毫米,当年可长到200毫米,重100克,1龄鱼叉长230~250毫米,2龄鱼为250~300毫米,3龄鱼为290~360毫米,4龄鱼340~390毫米。最大个体叉长达600毫米,重约1.9千克。50%的日本鲭性成熟的最小年龄为1龄,2龄鱼已全部达性成熟。雄鱼比雌鱼成熟早。产卵活动时期长,但其产卵高峰期因海区而异,日本西九州群系在五岛西岸者为4~5月,对马岛为5~6月,鸟取岛为6月,中国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群系及东海群系为4~5月。
日本鲭的产卵场范围很广,见于黄海近岸,日本海两岸和日本东部太平洋沿岸的弱流海区,烟台和威海外海是比较集中的鲭鱼产卵场。此外,海洋岛、海礁附近也有它的产卵场。东海群系还有两个较为密集的产卵场,即27°~29°N,123°30′~125°E的温台外海和123°30′E以西的鱼山、大陈渔场,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群系的产卵场主要分布在22°~22°30′ N,116°~117°30′ E。海南岛清澜近海亦有它的产卵场。在北方各海区开始产卵时,产卵场平均水温在15~20℃,盐度一般为32‰~34‰。在闽南、粤东近海地方群系的产卵场现场水温偏高,为19~29℃,盐度31‰~34.8‰。日本鲭属分批排卵,一个生殖季节约排卵三次。怀卵量颇高。烟台外海者怀卵量在25万~200万粒之间,日本海者则为36万~263万粒。体重400克的个体平均怀卵量43.5万粒。卵浮性,球形,透明无色。卵膜薄,卵径0.95~1.25毫米。单油球。主要分布在表层~10米的水层中,受精卵发育迅速,在水温20℃时约52小时孵化。
澳洲鲭
又称狭头鲐、圆鲐、胡麻鲐。暖水性浅海中上层集群洄游性鱼类。产中国沿海者其越冬场在26°~30°N,123°~127°E的东海北、中部广大海区,密集于100~200米等深线海域。喜栖息于高温、高盐度的海域,适温较日本鲭高,渔获时水温多在19~22℃。春初黑潮暖流增强,鱼群分两路北上,东路鱼群沿冷水团东侧与黑潮暖流的界锋北移,西路鱼群沿冷水团西侧向浙江外海移动。产卵期南方较早,北方较迟,钓鱼岛近海者1~3月,东海中部者为3~5月,日本萨南海域为 2~4 月。4~5 月西部鱼群分别抵达29°N和30°N,并在北上途中陆续产卵,至6月结束,产卵场水温18~23℃。夏、秋间东路鱼群游向五岛、济州岛东南、九州北部近海索饵,形成夏、秋讯渔场,西路鱼群在大沙附近索饵,秋后两路鱼群分别南下越冬。幼鱼摄食浮游甲壳类,成鱼摄食头足类、虾蛄幼体、多毛类、翼足类、小型鱼类。1龄鱼约有40%个体达到性成熟,2龄鱼有70%性成熟,3龄鱼全部达性成熟。叉长100~300毫米的幼鱼生长快,每月平均增长15~20毫米。1龄鱼叉长可达287毫米,2龄鱼可达364毫米,3龄鱼达399毫米,4龄鱼达428毫米。
大西洋鲭
冷温性浅海中表层集群洄游性鱼类。栖息于寒带及温带水域,在深水区越冬,春季沿岸水温达11~14℃时开始向沿岸洄游。有两个群系,即:①大西洋西部群系。产卵场在坚塞皮克湾(Cheasapeaka至纽芬兰,春季鱼群见于南方,夏季渐向北移动,许多地方的产卵场距岸仅10~30英里,鱼群不进入低盐河口区,高龄鱼首先进入产卵场产卵。②大西洋东部群系。该群系在地中海的鱼群3~4月产卵,英格兰南部沿海、法国北部及北海的鱼群每年6~7月在丹麦的卡特加特(Kattegat)海峡及斯卡格拉克(Skagerrak)产卵。大西洋鲭摄食浮游动物,以幼鱼、小型甲壳类、翼足类为主。敌害有金枪鱼、鲨类和海豚。一般叉长300毫米,最大可达500毫米,2~3龄性成熟,在美国沿岸的西部群系,其鱼群首次达到性成熟的叉长雄鱼为320毫米,雌鱼为340毫米。东部群系的鱼群首次达到性成熟的雄鱼为300毫米,雌鱼略大于雄鱼。怀卵量随个体大小而异,一般波动于20万~45万粒,分批排卵。
渔业利用
鲭属鱼类是世界重要海洋经济鱼类之一,近10年产量波动在230万~360万吨之间,如1978年为356.19万吨,1987年为229.64万吨。日本鲭产量最高,1978年高达286.13万吨,1987年为160.16万吨,主要生产国以日本产量最高(1978年为162.59万吨,1987年为70.14万吨),苏联次之(1978年44.32万吨,1987年22.99万吨)。此外厄瓜多尔、摩洛哥、中国、巴西、韩国、智利均有较高产量。中国在东海捕捞日本鲭始于150年前,在浙江金塘区已有流网作业捕鲭。渔场北起济州岛东南、南至台湾东北海域。在70年代初期发展了灯光围网作业,产量由1万~2万吨发展到1978年的28.23万吨,80年代总产量维持在7万~15万吨,1981年为7.35万吨,1983年为15.39万吨,1987年为16.6万吨,日本鲭还是台湾一支钓及围网渔业主要渔获对象 秋冬主要在台湾东北海域捕捞,年产1万~4万吨。
大西洋鲭产量次之,1987年为60.28万吨,主要生产国有英国(23.16万吨)、挪威(15.49万吨)、冰岛和荷兰。产区在东北大西洋欧洲沿岸,地中海及黑海。
澳洲鲭年产量为5万~6万吨,日本为主要生产国,产区在黄海南部、东海及对马海峡。在南太平洋水域,新西兰年产约3000吨,澳大利亚有少量生产。
中国大陆沿海主要利用鲭的趋光习性,用灯光围网进行捕捞。其他渔具还有大拉网、流网、风网、大围缯、流刺网等,台湾省用一支钓及围网捕捞。在日本还使用棒受网、钓、敷网类捕捞。在欧洲沿岸各国常用延绳钓、刺网、定置网、大拉网和中水层拖网捕捞。
鲭肉结实。多鲜销、盐渍、制罐,在欧洲也有制成熏制品。内脏可提取各种药物。鱼肉内的组氨酸在夏季易分解为组胺,食后常引起过敏性反应,症状为食后半小时至一小时颜面或全身皮肤潮红、结膜充血、头晕、口干、心悸、四肢无力等,一般18~24小时可自愈,给抗组胺药物可加速康复。腌制品如储存不良,短期内即氧化变质。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广韵》《集韵》诸盈切《正韵》诸成切,音征。煑鱼煎肉曰。或作鲭。《西京杂记》娄护游五侯之门,每旦,五侯餽饷之,娄合所饷为鲭,世称五侯鲭。《广韵》亦作。
又《广韵》《集韵》仓经切,音靑。鱼名。靑色,有枕骨。《正字通》形似鲩,靑色,卽靑鱼。俗呼乌鶹,南人以作鮓。《本草图经》靑鱼古作鲭字,所谓五侯之鮓是也。《左思·吴都赋》鼊鲭鳄。《注》鲭鱼出交趾,合浦诸郡。
又《集韵》亲盈切《正韵》七情切,音淸。义同。
参考资料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11 11:20
目录
概述
简介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