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螈
鳗螈科动物
鳗螈是北美洲特有的一种水栖动物。
简介
Sirenidae
有尾目的1科,永久性童体型,终身有鳃或有鳃裂,无肛腺,体外受精,前颌骨上有角质鞘。为北美洲的特有,分布于美国东南部和墨西哥东北角。有2属3种。鳗螈属终生水栖,体形似鳗,体长,尾短,仅有一对细弱的前肢、指4。成体有鳃孔和3对外鳃,眼极小,无眼睑,无上下颌齿而是角质鞘。犁骨齿保持幼体期状态。生活在各种较浅的静水域或缓流溪中。经常在水底杂草间活动,偶尔上陆。一遇长期干旱时,皮肤分泌的粘液即可在土穴内形成1个坚硬的外壳,似茧,以便在茧壳内度过干旱恶劣的环境。这时,皮肤失去湿润性,外鳃萎缩,仅保留鳃孔。鳗螈卵单生,附着在水草上。幼体有发达的背鳍褶,自头后至尾末端。完成变态时,仅尾部有鳍褶,皮肤无幼体特有的莱氏腺。
分类
有尾目(Urodela)鳗螈科(Sirenidae)两栖动物,共3种,皆水栖,外形似鳗鱺。体躯细长,棕色、深灰色或带绿色。前肢细小,後肢和骨盆消失。幼体和成体皆具羽状鳃。常于沼泽或溪流底部泥中挖穴而居或隐藏在水草乱石之中,但有时亦上陆逗留短时期。离水後能发出轻微的叫声。夜出活动,主要捕食昆虫和小鱼。在水中进行交配,产卵一至多数,产于水草叶上。体内抑或体外受精尚未明。幼体发育为成体不经变态过程。有些种寿命至少25年。
鳗螈相关特点
鳗螈体有鳃孔和外鳃,眼极小,无眼睑,无颌齿而是角质鞘。鳗螈犁骨齿保持幼体期状态。鳗螈生活在各种较浅的静水域或缓流溪中。鳗螈经常在水底杂草间活动。鳗螈一遇长期干旱时,鳗螈皮肤分泌的粘液即可在土里形成1个坚硬的外壳,似茧,以便在茧壳内度过环境。鳗螈卵单生,附着在水草。鳗螈幼体有发达的鳍褶,鳗螈自头后至尾。鳗螈仅尾部有鳍褶,鳗螈皮肤无幼体特有的腺。鳗螈体呈长圆筒形,鳗螈尾部侧扁。鳗螈尾长大于头和躯之和。鳗螈头长。鳗螈眼椭圆形。鳗螈口大,鳗螈舌附于口底。鳗螈臀鳍自腹部至尾鳍。鳗螈颌牙强大锐利里有大牙。鳗螈个体脊椎骨体细,鳗螈头短小,侧扁而高。鳗螈眼睑发达吻短,螨螈圆钝体形,鳗螈口小。鳗螈眼小,侧位,呈大弧形。鳗螈口牙,排列紧密。鳗螈躯部近圆筒状,鳗螈尾部较侧扁,鳗螈无鳞。鳗螈后端达于眼后缘的下方鳗螈口可直接呼吸水里的空气在水里游摄食。鳗螈后缘颌具强尖锐齿有。鳃孔宽大。鳗螈尾鳍发达。鳗螈一般栖息于水底。鳗螈主要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等为食。鳗螈腹部腹鳍宽。鳗螈捕食时,鳗螈会以闪电般的速度向猎物靠近,然后鳗螈用前端有牙的下颌夹住猎物。摄食强度较高。鳗螈卵球形。鳗螈从状体变为幼鳗螈在完成,这时的体鳗螈成鱼一般。几乎同时,隐藏在鳗螈咽喉后部的具有攻击的内颌会跳出来,食物拖入腹里。
鳗螈生活环境
鳗螈凶猛肉食鱼类。呈圆筒形,鳗螈尾部。尾大于头和躯干长度之和。头尖长。 鳗螈眼椭圆形。口大, 舌附于口底。颌牙锐利躯干部近圆筒状,鳗螈尾部较侧扁,无鳞。口大,上下颌延长,具强尖锐齿。鳃孔宽大。背、臀、尾鳍相连,胸鳍发达。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底层,一般栖息于水底,有季节性洄游。主要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等为食。凶猛多栖居于泥质洞穴内而减少取食活动水质混浊时,多四处觅食,活跃,鳗螈游动迅速。鳗螈食物以虾、蟹、小鱼。当捕食时,它们会以闪电般的速度向猎物靠近,然后用前端有牙的下颌夹住猎物。鳗螈张开嘴,将猎物吸进来,鳗螈饮食强度及生长速度随水温升高而增强,一般以春、夏两季为最高。鳗螈在盛夏时饮食降低。鳍小,圆形。腹鳍缺失。鳗螈属于降河洄游鱼类。鳗螈产卵。春季,当仔鱼发育成幼鳗时,成群游,在于支流或湖泊中肥育,成熟后降河泅游至海中繁殖,鳗螈食昆虫。鳗螈颚骨,颚部质鞘代替牙齿小。无后肢和骨盆;前肢短小,一般夜间活动。鳗螈游动迅速,鳗螈尾短细。鳗螈生活于泥沼边的陆地。鳗螈到水面呼吸,偶尔也到水里活动。隐蔽在水生植物。鳗螈能使自己埋藏于泥下而度过旱期,此间皮肤失去粘。以昆虫为食。
分布
大鳗螈(Siren lacertina, 即鳗螈)体长50∼90公分(约20∼35吋),见于美国大西洋沿岸几个州,从德拉瓦南至佛罗里达,西至墨西哥北部。小鳗螈(S. intermedia)约长17∼60公分(约7∼24吋),见于南卡罗来纳至德克萨斯以及密西西比河流域向北至伊利诺和印第安纳一带。矮鳗螈(Pseudobranchus striatus, 即拟鳗螈)长约12∼21公分(约5∼8吋),遍布于全佛罗里达及南卡罗来纳州南部。
鳗螈科究竟属于原始类群还是属于高级类群,尚无定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6 23:02
目录
概述
简介
分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