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尾木属(学名:Lepionurus Bl.)是
山柚子科鳞尾木属植物,直立或枝条披散,通常无毛,嫩枝有时具短毛。
叶片薄革质,无毛。花两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有花,花序轴纤细,无毛;
苞片阔,鳞片状,淡绿色,边缘透明,密集覆瓦状,花被合生,深分裂;花丝扁平;花盘杯状,核果椭圆状,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壳质。胚根小,子叶线形。
花两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每个苞片内有3朵花,花序轴纤细,无毛;苞片阔,鳞片状,淡绿色,边缘透明,具短缘毛,密集覆瓦状,于
开花前脱落;花(3-)4(-5)数,花被合生,深分裂;
雄蕊长度短于花被,花丝扁平;花盘杯状,边缘具不整齐裂缺;子房卵球状圆锥形,花柱通常缺,柱头不裂或4浅裂。
核果椭圆状,有时卵球形或倒卵状,外果皮薄,中果皮肉质,内果皮壳质。胚几与种子等长,胚根小,子叶线形,3-4枚。
鳞尾木生长于海拔1200米山地密林中。在中国云南主要分布于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地区,年均温15℃以上;在广西仅见于桂西南热带岩溶石山地区,年平均气温20℃以上。阴性植物,需湿润环境,自然生长于相对潮湿的沟箐、山谷或山坡密林中,生长地潮湿且含有一定石砾的壤土地带,主根非常发达,侧根很少,在山区经人工刨挖后移栽,成活率极低。生长于
蚬木、石山樟、
任豆、石山楠、
岭南酸枣林下,多为带状分布,成片纯林少见。
分布于中国、尼泊尔、锡金、印度东北部、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在中国分布于
云南(思茅)和广西(龙州、天等、扶绥、田阳、隆安和隆林)。
果熟期7-8月。鳞尾木果实属大粒种子,外形似大枣,果实成熟后金黄色。鲜果堆沤,极易腐烂变质,当天采收的鲜果如不采取相应措施自然堆放或水浸,第2天腐烂率约20%左右,第3天腐烂60-70%,第4天则几乎全部腐烂。采回后水浸2-3天,漂洗、脱皮,去除果肉等杂质,稍晾后即得净种。干粒重2800克。鳞尾木果实内含丰富的胚乳,蛋白质含量高,不耐贮藏、极易腐烂,宜即采即播,短途贮运需混湿沙进行。用清洁河沙层积催芽15-20天,待种子露白(
胚根长至0.3-0.5厘米)时即可上袋培育。育苗点选择阴凉地,前期遮荫,10月后可去除荫网。半年苗高30厘米即可出圃栽植。
选地:造林地是决定苗木成活,生长的重要因素,一定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应以海拔,气候和土壤为主要因子综合考虑,造林区降雨量为700-800毫米,造林地宜选在海拔900-1400米地段,以红壤,紫色土的疏林地,灌木林地为宜(含石量约10-15%),并确保定植鳞尾木后有一定的自然遮荫环境和
空气相对湿度。
整地:规模化种植鳞尾木的
株行距以2米×1.5米为宜,每亩种植220株,这样的种植密度,可提早郁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整地时种植塘规格分为2种:撩壕整地以宽60厘米、深厚60厘米为宜(林下组);种植塘以60厘米×60厘米×60厘米为宜(自然组)。开挖时,要注意把表土和心土分别摆放。建议种植沟(塘)宜在种植前20天左右开挖。
定植:根据野生鳞尾木生长特性,最佳定植时间为每年的1-2月和6-7月,用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袋苗定植,回填土要高于地表10-15厘米。定植时一般坚持浅栽浅植的原则,最好选择阴雨天气,早晚时分定植。移栽后及时浇1次透水。
管护:苗木定植后,若连续晴天,应注意每隔3-4天浇水1次;林外种植的鳞尾木在3个月内应就地取材插遮荫物,以减少阳光直射;林内种植的鳞尾木可采用疏林自然遮荫,在定植后的生长期内要有专人管护,禁止牛、马等牲畜进入,更要防止人为破坏。在每年进入雨季时,要特别注意排水,清除杂草,秋末冬初,要在苗木周围30厘米处松土浇水保湿,并将杂草或土皮覆盖在幼苗周围,注意防治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