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智
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
鸠摩智,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官拜吐蕃国国师兼大轮寺住持,号称“大轮明王”。为人高傲自负,痴迷于武学,狂热追求至高无上的武功绝学,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屡次施以偷袭暗算的手段。
人物经历
鸠摩智是密教八大明王之一。乃金刚手菩萨示现之忿怒身,即以消除一切业障、越法,以清净圆满戒品为本誓之明王。据《大妙金刚经》载:其形象遍身黄色,放大火,右手持八辐金刚轮,左手持独钴杵,三昧耶形为轮,坐莲花座
出场记录
鸠摩智天资聪敏,过目不忘,痴迷于武学,自得吐蕃国密教宁玛派上师授以“火焰刀”神功后,在吐蕃扫荡黑教,威震西陲,功力见识均已臻于极高境界,具大智慧, 精通佛法,每隔五年,开坛讲经说法。
后来又与姑苏慕容氏传人慕容博结为朋友,用“火焰刀”的修练法诀交换,得以学习少林派绝学。
斗法大理
鸠摩智身为吐蕃护国法王,一心为国效力,毅然只身前往大理国,企图抢夺大理不传之秘《六脉神剑经》,并展示“无相劫指”、“拈花指”和“多罗叶指”震摄众僧,以一己之力使“火焰刀”挑战天龙寺六大高僧(枯荣、本因、本观、本相、本参、本尘)合力使出的“六脉神剑”,引发一场剑气之战,这六僧每人武功造诣都不弱于当世一流高手,其中枯荣大师在第一流中都算得好手,结果六人联手,仍不敌鸠摩智,最后剑谱被枯荣大师毁去,鸠摩智便轻松擒下大理国俗家第一高手保定帝段正明为人质,段誉为了保护伯父情急出手,鸠摩智的“火焰刀”抵敌不住段誉的“六脉神剑”,但段誉缺乏临敌经验,被鸠摩智擒住。
鸠摩智于是掳走段誉,威逼利诱以套取剑谱,最后却被阿朱阿碧两女算计,使段誉逃脱。
鸠摩智在太湖畔与段誉、阿朱阿碧二姝失散之后,为了寻找三人,曾先潜回参合庄,起初见到庄中书房的藏书只是些《十三经注疏》、《殿本廿二史》、《诸子集成》之类书生所用的书本,全无所得,隔日才见到王夫人李青萝到参合庄寻找女儿,鸠摩智见机行事,跟踪至王家,在琅嬛玉洞中得知逍遥派小无相功的练法。
修炼《易筋经》
阿朱从少林寺菩提院偷《易筋经》来后给了乔峰,后来萧峰不慎掉落,让游坦之捡到,游坦之一日在路上练功,遇到鸠摩智,鸠摩智将《易筋经》夺去,从此得到易筋经练法,至此内力大增,但因练功急于求成,反练出内伤。
决战虚竹
其后他又出现于嵩山少林寺,并展示“大金刚拳”中的“洛钟东应”、“般若掌”中的“慑魔外道”、“摩诃指”中的“三入地狱”和“袈裟伏魔功”震摄众僧,欲以“少林七十二绝技”威逼少林众僧臣服吐蕃,并使“拈花指”击倒玄渡,却被逍遥派第三代掌门虚竹揭破他所使的并非真的少林绝技,而是逍遥派的“小无相功”,之后两人约定以少林武功比武,鸠摩智先使“般若掌”,被虚竹当即以一招“韦陀掌”中的“山门护法”将他掌力化去,鸠摩智袖里乾坤“托钵掌”击向对方,虚竹闪避,鸠摩智早料到他闪避的方位,鸠摩智再出“大金刚拳”轰中虚竹肩头,哪知虚竹有“北冥真气”护体,鸠摩智先后使出“如影随形腿”、“多罗指法”、“燃木刀法”、“大智无定指”、“去烦恼指”、“寂灭抓”和“因陀罗抓”,接连使出六七门少林神功,虚竹无从招架,连“韦陀掌”也使不上了,虚竹用却只使一门“罗汉拳”中的“黑虎偷心”,来来去去便只一招,但这招“黑虎偷心”中所含的劲力却竟不断增强,鸠摩智使出“龙爪功”拿下虚竹,却反被虚竹突施逍遥派的“天山折梅手”拿住手腕,鸠摩智情急之下单手用回吐蕃武学,虚竹单手挥“天山六阳掌”化解,最后鸠摩智欲抽回双手施展“火焰刀”而不可得,只能突发匕首,连“天山折梅手”也抓不实,而刺中虚竹,而灵鹫宫梅兰菊竹四剑突现身阻止。
误入枯井
西夏国王招亲期间,鸠摩智意外跌落一口枯井里,同时因走火入魔而狂性大发,一身内功刚好被段誉的“北冥神功”吸走,因此保得一命
结局归宿
鸠摩智武功尽失后,却因此而大彻大悟,返回吐蕃,埋首钻研佛经,成为一代高僧。
人物评价
“大轮明王”鸠摩智是吐蕃国的护国法王,既然为法王,地位自是尊贵无比,他的尊贵,是以很具体的方法表现出来的,首先,他的随身用具,无一不是极尽华贵,到天龙寺去要胁人交出《六脉神剑图谱》,书信竟是银字金笺,精工镶嵌,本身就是珍贵的工艺品一件。他用来装慕容博抄录的少林绝技抄本的盒子,又是黄金打造的小箱,这人的金子未免太多了。用具奢华,他个人亦辞藻华丽,吐属高雅,配合尊贵身份。最重要的是,他既是法王,必定懂得高深佛法才相称。鸠摩智果然“宝相庄严”,他“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明珠宝玉,自然生辉”,使人看不一会,便生出“钦仰亲近之意”。
他表演少林绝学“拈花指”,“只见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鲜花一般,脸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轻弹……但见他出指轻柔无比,左手每一次弹出,都像是要弹去右手鲜花上的露珠,却又生怕震落了花瓣,脸上则始终慈和微笑,显得深有会心。”暗含“拈花微笑”之意,何其情雅柔和。
他对佛法,博学精深,一进门便道出了枯荣大师所参枯禅的来历;其实他不但博学精深,根本就是聪明之极,领悟力奇高。而且具有旷古绝世的记忆力,过目不忘,在黄日华版天龙八部里少林方丈玄慈大师将少林武功秘籍拿给他过目,他随后就能倒背如流。
但是金庸先生越把他的外表谈吐学识描述得如何令人敬服,就越能衬托出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切富丽堂煌的包装之下,鸠摩智是个不折不扣的贪婪卑鄙的人。他口口声声说要讨到“六脉神剑”的图谱,完全是为了忆故人情,但事实上,他的目标是以这本图谱,去换取到“还施水阁”阅览更多武功秘籍的利益。他已得到了少林七十二绝技,还贪图更多,金庸小说之中,对武功最贪心的人非他莫属。
正如他的本门武功“火焰刀”,虽然无色无相,貌似不着痕迹,而那如火的欲望却无时无刻地侵蚀着他。身为方外高士,却托名“国师”,涉足政治,目的还是名利二字。他去天龙寺暗骗明夺六脉神剑未遂,就凭着一点蛛丝马迹,发现了“天龙六脉”高僧中的本尘就是大理国保定段正明,于是立刻改变计划,挟持保定帝“赴吐蕃一叙”,这明显是为了在吐蕃赞普驾前邀功。后来又帮着他徒弟,吐蕃的宗赞王子到西夏求亲。为了这个所谓的徒弟(从宗赞的表现看,连鸠摩智半成的功夫都没学到),鸠摩智彻底撕破的面皮,连伏击这种不要脸的事也干出来了,可见他对于名利是多么热衷。
而他的结局也非常有戏剧性,在枯井底,他的一切资本都被段誉收了去,成了废人。这时他能活下去的唯一方式就是恢复以前高僧的身份,他,“大轮明王”,成功了。
外貌描写
衣着样貌
【段誉心想:“这位大轮明王不知是何模样?”悄悄侧过头来,从枯荣大师身畔瞧了出去,只见西首蒲团上坐着一个僧人,身穿黄色僧袍,不到五十岁年纪,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段誉向他只瞧得几眼,便心生钦仰亲近之意。】
性格特点
鸠摩智为人高傲自负,痴迷于武学,狂热追求至高武功。他聪慧过人,能过目不忘。表面上,鸠摩智祥和友善,其实,内心阴险奸诈,工于心计,为求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且屡次施以偷袭暗算。另一方面由于贪婪过度跳入功利朋友慕容博的圈套。同时鸠摩智本性实非恶人,虽三毒炽盛,却不破杀戒,自始至终一人未杀,是被尘埃蒙蔽了的明珠。在最后,鸠摩智尝尽武功尽失的苦痛后,才豁然明白佛家真理,大彻大悟,从此改邪归正,宣传佛法。
武功绝学
●「火焰刀」:
密教绝学,将功力灌注凝聚掌缘之后,运用内力发出,以虚无的寸劲伤敌。
●「小无相功」:
逍遥派绝技之一,威力强大,其主要特点是不着形相,无迹可寻,只要身具此功,再知道其他武功的招式,倚仗其威力,可以模仿别人的绝学与原版极为近似,但似是而非,非此道高手很难分辨。
●「控鹤功」:
武林留传很广的绝技,乃是以巧力凌空拆招之术。
●「易筋经」:
少林历代镇寺之宝,《易筋经》是武学中至高无上的宝典,只是修习的秘诀甚为不易,须得勘破「我相、人相、」。心中不存修习武功之念,要「心无所住」,当真是千难万难。此功系为疗伤之用,能调理体内的气息,用以增加功力,融会贯通后任何平庸武功在易筋经摧动之下均能化腐朽为神奇。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大轮明王.中国寺庙祠观造像数据库细览.
最新修订时间:2025-04-10 09:2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