鸠摩罗什舍利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鸠摩罗什舍利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30余千米鄠邑区东南圭峰下的草堂寺内,是后秦高僧鸠摩罗什的舍利塔。塔建于唐代(618~907年)。塔的造型、雕刻均极雄健精美。体形虽然不大,却是一件较为精美的唐代建筑雕刻品。
历史沿革
草堂寺是西安地区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据说原为东晋十六国后秦“逍遥园”的故址,西城高僧鸠摩罗什在园内翻译佛经,当时僧众多达3000余人。
隋《历代三宝记》卷记载:“世称大寺,非是本名,中构一堂,权以草苦”,草堂之名即始于此。西魏以后,将大寺分为草堂寺、常住寺、京兆王寺(后改安定国寺)、大乘寺四寺。据《通志》《关中胜迹图志》载,唐代将草堂寺改称楼禅寺。唐元和二年(807年),主峰定慧禅师宗密住锡草堂,大振宗风,奉收修建,仍称草堂寺。唐乾宁年间(894~898年)至五代梁开平中(907~911年),曾儿次维修。宋乾德四年(966年),重修,后改称建福禅院,但草堂、楼禅两名,仍相互沿称。元、明.清三代多次维修该寺,继续沿用草堂寺名称。清代末期,寺院逐渐衰颓。
鸠摩罗什于弘始十五年(413年)圆寂,终年70岁,依照西域法典,遗骸茶毗(火葬),葬于草堂寺并建造一塔,名为鸠摩罗什舍利塔。鸠摩罗什舍利塔,位于草堂寺内西南处,因塔身石色作砖青、玉白、乳黄等色,故俗称“八宝玉石塔”。
建筑特色
塔的下层为正方形座。座高26厘米,长宽169厘米,在其四周有十六组阴刻的花纹图案。
四方座之上为一园形须弥云水座。传说是代表天园地方之意。在园台边沿处雕成的山形上还有浮雕的虎及佛像,在环山的内部由边向中心为渐渐升高的海水波纹,以象征须弥山及香水海。
在海水的中心高处,为腾升的两层小云台和一层大云台。在上层小云台的上边,为突起的云纹与下边的云朵相连接,向上慢慢收缩成束腰形,又突然升起一层大园盘形的大云台。三处云台周围均为祥云形浮雕。
在大云台之平面上,是精雕成八棱形的宝龛。在宝龛的北面正中竖刻着“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十三字,为正书体。宝龛东侧题字为“鸠摩罗什之舍利塔,权邦彦□□□□亲耒礼而作偈言,丁酉中秋晦,大士入东土,姚秦喜服膺,当年罗八俊,尽是诘三乘,翻经明佛旨,园通并祖灯,如何生别派,南北强分明。”宝龛西南侧刻有“孙耒阳”三字。宝龛南边正中门扉上刻有门锁及二十四个门钉图样。
在宝龛之上,覆以四脊挑檐攒尖屋顶,屋面刻有瓦纹浮雕,檐下有阴刻的飞天纹饰图案。在塔屋脊之上负托善相轮塔刹。
从鸠摩罗什舍利塔之造形来看,别具一格。是一个造形奇特,和谐统一,雕刻精深的石刻艺术珍品。整个塔体为多色大理石构成,晶莹玉润,光彩夺目。从佛教历史及绘画取意来说,鸠摩罗什塔的正身主体是置于须弥山香水海及三层云台之上,即常称的金刚座。它象征着“金刚不坏”之意。
文物遗存
鸠摩罗什舍利塔玉石结构,全塔用玉白、砖青、墨黑、乳黄、淡红、浅蓝、赭紫、深灰等8种颜色的玉石雕刻镶嵌而成,所以俗称八宝玉石塔。在以波浪形组成的仰莲盘上,置八角形亭阁塔身,刻出大门和直棂窗,其上覆以四出方形屋顶。屋檐下有阴刻的佛像、飞天。
文物价值
鸠摩罗什舍利塔为中国现存时代较早也是鲜见的亭阁式玉石雕作之塔,并为研究“须弥座”早期式样提供了珍贵的实例。
鸠摩罗什祖籍印度,在印度佛教界声誉很高,印度人民为了纪念他,特精选上等宝玉送到长安,建造了这座舍利塔。所以整座塔均用玉石雕成,雕琢中既表现出了仿木构造式样的建筑,又不失石材雕刻圆润、细腻的特点。雕琢出的须弥山、香海水等内容,既具有很深刻的寓意,又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是佛教文化的艺术珍品。另外该塔选用玉白、砖青、墨黑、乳黄、淡黄、浅蓝、赫紫、灰色8种颜色的大理石及玉石雕刻镶拼而成的。
历史文化
鸠摩罗什(344~413年),天竺(今尼泊尔、印度一带)僧人,与真谛、玄奘、不空并称中国佛教四大译家。后秦弘始三年(401年)住入草堂寺,受姚兴礼拜,奉为国师,创佛教“三论宗”和“成实宗”。
保护措施
1956年8月6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草堂寺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划定了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鸠摩罗什舍利塔、圭峰碑、铁钟、大殿、碑廊、烟雾井;一般保护区:寺院围墙内;建设控制地带:向南延伸200米,向东、西、北延伸100米内。
2001年6月25日,鸠摩罗什舍利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鸠摩罗什舍利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南30余千米鄠邑区东南圭峰下的草堂寺内。
交通信息
乘坐市内公交高新城乡6号线、 高新城乡7号线、高新旅游1号线、 环山1号线 、鄠邑908路至草堂寺站下车,步行即可到达。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3 08:1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