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帽,是尼濮(
撒梅人)未婚女子的帽饰,彝语称之“撒尼莫吐”(撒尼帽子),因此帽形似鸡冠,故又称鸡冠帽。凡女孩年满三岁以后都要戴此帽,直至出嫁为止。
简介
撒梅人是
彝族的一分支,分布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阿拉彝族自治乡(已经撤乡改街道办)。“鸡冠帽”是撒梅人服饰最具特色的地方。“鸡冠帽”是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在表面上绣上各种花卉,戴在头上像一只“喔喔”啼鸣的雄鸡。鸡冠帽是撒梅族姑娘吉祥、幸福的象征。撒梅族姑娘要拥有至少一顶鸡冠帽。鸡冠帽戴在头上,表示雄鸡永远伴着姑娘,永远光明和幸福。
鸡冠帽在云南这边的彝族女性当中都有佩戴的习俗,例如名片里面的那个就是楚雄地区彝族女性佩戴的鸡冠帽,撒梅人的鸡冠帽主要是用黑色绒布做成,上面有绣花。
产品特点
鸡冠帽根据地区不同,其质地和形制又有差异,有的以多层红布做底镶以银泡等饰物,帽口很小,戴时用带子固定于头顶,酷似鸡冠帽,有的形制稍大,用二叠五、六层厚的硬布片裁剪成鸡冠状的帽片缝合而成,如同帽子戴在头上,这种帽片多以红色或黑色绒布做底,上绣五彩花草,鱼虫等装饰图案,并缀彩色绒球,一顶鸡冠帽,以正中为脊,分左右两侧,每一侧面由1000多颗小银泡分七八层围绕中间,类似八卦阵图的螺形图案,蜿蜒曲折镶嵌而成;而在螺形图案上边,则悬下数只小银铃,走起路来银铃声声,十分悦耳;中脊上是一排较大的颗粒银泡,从头到尾起伏排列,有的在帽片上镶满密密麻麻的珍珠般大小的银泡,前者艳丽,后者华贵,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撒梅族姑娘戴在头上都显得端庄,俊俏,她们视为吉祥、幸福的象征。
缘起
撒梅族姑娘戴这种独特的帽饰是与其久远的生活习俗相关的,在中国鸡作为家禽被饲养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雄鸡报晓早与人们的生活起居息息相关。昔日,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具体时间的概念,破晓前的公鸡啼鸣成为一种报时信号,每当鸡叫三遍人们纷纷起床,投入新的一天生活劳作,特别在农忙之季,它及时唤醒沉睡的人们,早起耕作莫误农时,所以,在撒梅族山寨别的家禽可缺,报晓的公鸡确是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公鸡作为报时“卫士”,忠实地守护着山寨,它头上的鸡冠格外引人注目。
传说一
有一年外敌入侵,形势危急。一天晚上,敌人调集重兵,准备天一亮就要围攻撒梅寨。撒梅人也恰在这一晚作了部署,也准备天一亮就要进攻敌人。一场恶战在即。不知为什么,离天亮还有好几个时辰,撒梅寨里的公鸡却叫了起来,枕戈待旦的撒梅人警醒过来,以为天快亮了,便一齐挥舞大刀长矛,呐喊着向敌军阵地冲去,顿时杀声震天,弩箭齐发。敌军猝不及防,丢盔弃甲,溃不成军,最后被全部歼灭。战斗胜利结束后过了一两个时辰,天才蒙蒙亮。撒梅人取得胜利,全赖提前发动突袭,如果敌人有准备而硬拼硬打,肯定自己要吃亏,撒梅人认为是公鸡早啼帮助了他们。为永远记住公鸡的功绩,他们照公鸡的样子做成鸡冠帽,姑娘们戴上,显得格外漂亮,于是代代相传。
传说二
很久以前,有一对人人羡慕的彝族情侣,姑娘美丽善良,小伙勤劳勇敢,他们整天形影不离,白大一起上山牧羊,晚上一起和伙伴们对歌跳舞。森林中的魔王却妒忌他们的爱情,发誓要将他们拆散。在一个月夜里,当他们在森林里约会时,魔工施了一个法力,把小伙子变成了一块大石头。然后逼着姑娘和他成亲。姑娘誓死不从。在一个星光稀少的夜晚,姑娘机智地逃走,在明亮的星星和月亮的指引下,姑娘逃到了一个山寨,魔王紧追小放,这时山寨中的雄鸡突然呜叫,魔王害怕天亮将失去法力,便逃跑了。聪明的姑娘悟出魔王惧怕雄鸡的叫声,于是她抱起一只雄鸡跑回森林,在雄鸡的叫声中,她的情人居然复活了。从此,只要有公鸡在,魔王就不敢再来欺负他们。不久,姑娘与小伙结为了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于是雄鸡驱魔的传说在彝族撒梅人中广泛流传,姑娘把象征占祥幸福的“鸡冠帽”戴在头上,希望雄鸡永远保护自己。“鸡冠帽”寄托着撒梅姑娘对辛福的向住,也把撒梅姑娘装扮得更加娇艳。
传说三
彝族的祖先们从很远的地方迁徙到云南,想找一个富饶的地方。他们不知走了多少大,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终于来到了一个山青草绿、土地肥沃的好地方,就住了下来,盖房垦田,日子越来越好。可谁知这里是蜈蚣王的地 盘,蜈蚣王怎能允许人来这里居住,于是下令全体蜈蚣出动,向彝族人发动攻击。一时间无数蜈蚣漫山遍野地爬出来,见人就咬就叮,人们猝不及防,急忙撤离村寨,退到很远的地方。正当人们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汉族老大哥赶马路过这里,彝家人问他有没有对付蜈蚣的办法。汉族大哥说有,于是就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从前,蜈蚣和公鸡是好朋友,一次,蜈蚣要到朋友家做客,它觉得自己的样子太一般,就跟公鸡借冠,公鸡二话没说,就把头上美丽的鸡冠脱下来,借给了蜈蚣。蜈蚣戴着鲜红的鸡冠去做客,大家都夸漂亮,回来后,蜈蚣就不愿归还鸡冠,想永远占有。公鸡跟蜈蚣要,蜈蚣装没听见,折头就跑。公鸡追去,蜈蚣见事不妙,急忙往石头缝里钻,石缝很小,蜈蚣拼命往里钻,结果身子被挤扁了,永远也变不过来了。从此公鸡和蜈蚣结下冤仇,见到蜈蚣就非要啄死不可。故事讲完,汉族大哥赶着马走了。彝家人得到启发,于是就养了很多鸡,把鸡放到山上去,没多久,山上的蜈蚣就被吃光了,人们又回到了自己的家园。彝家人为了感谢鸡的恩情,特地绣制了鸡冠帽,戴在青年女子头上,代代相传。
流传
于是雄鸡驱魔的传说在彝族撒梅人中广泛流传,姑娘把象征吉祥幸福的“鸡冠帽”戴在头上,希望雄鸡永远保护自己,镶在帽上的银泡代表的是星星和月亮,表示前途光明。“鸡冠帽”寄托着撒梅姑娘对幸福的向往,同时它也把撒梅姑娘装扮得更加娇艳动人。
象征
鸡冠帽,是撒梅族姑娘吉祥、幸福的象征。因此,每年过“尼遮西”节时,撒梅族姑娘们都要绣制一两顶鸡冠帽。鸡冠帽戴在头上,表示雄鸡永远伴着姑娘。昆明西山区撒梅族女青年在订婚以前,所戴“鸡冠帽”鸡头向后,表示未婚;订婚“吃大酒”仪式上,就要将“鸡头”从头后转向头前。如今,各民族的习俗都在变化,但每逢节庆这日,撒梅族姑娘们仍喜于穿着自己艳丽多姿的
民族服装,戴上心爱的鸡冠帽参加各种喜庆活动。撒梅族民间公鸡可驱魔避邪,作为一种吉祥物,能带给人类幸福,平安的观念在这顶鸡冠帽这一服饰特点的珍爱中得到极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