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山村位于
珠海市香洲区;北部,珠江入海口西岸,与
香港隔水相望,与
澳门陆路相连,始建于宋,坐南向北,背倚青葱翠绿的
凤凰山麓,面向浩瀚无涯的南海,景色如画,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村民世代亦农亦渔,稻谷飘香,渔舟唱晚,蚝田片片,生活富庶,崇文重教。
鸡山牛歌原是村中牧童自编自唱的小调,后来发展成为老少咸宜、贫富同好的歌曲,更在清初开始形成中秋歌会的习俗。鸡山牛歌旋律优美,内容丰富,雅俗共享,有反映当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民风民俗、山水秀色的;也有反映民间智慧的猜谜、问答、诙谐对歌;更有情歌对唱、人生哲理歌、地名歌等,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地历史风貌和风土人情。而且鸡山牛歌风格独特,其显著特点是基本上一词一曲,没有固定的曲调,不同于一般民歌词变曲不变的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鸡山牛歌在清乾隆年间最为流行鼎盛,是鸡山牛歌历史上的巅峰时期。1940年沦陷后,村民不得已暂时终止了中秋歌会的传统,但鸡山牛歌仍在村民口中传唱。日本人投降后,鸡山牛歌又逐渐恢复了中秋歌会这一民间传统,并将中秋歌会这一民间传统一直坚持发展至解放后,而后在文革中被中断、消失。会唱鸡山牛歌的只有鸡山村唐贻程等几位老人,该种唱法独特、旋律优美的民间音乐已经到了濒危的境地,保护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