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乌骨鸡去毛杂,洗净,切块,放入沸水锅中,煮至
鸡肉熟后,取鸡汁与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葱花、姜末、细盐、味精、胡椒等,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3-5日为1疗程。
中医认为,
乌鸡肉性味甘、温,入脾、胃经,有健脾益气,生精填髓之功,《本草纲目》言其“补虚劳羸瘦,治消渴,中恶鬼击心腹痛,益产妇,治女人崩中带下,一切
虚损诸病”。
营养分析表明,
鸡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是牛肉的1.5倍、猪肉的2.5倍、羊肉的2倍,而脂肪含量较低,仅为牛肉的1/20、羊肉的1/24、猪肉的1/49,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及维生素等,为产妇、年老体弱、病后恢复期患者的佳肴。与大米煮粥服食,相得益彰,正如《本草纲目》所言“鸡汁粥,治劳损”,对一切虚损性疾病均效。
1、将
母鸡宰杀,用沸水烫过,煺毛及去内脏,用清水洗净,放入
沙锅内,倒入适量水,置于文火上熬鸡汁,将鸡汁倒入一个大汤碗内。
2、把
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入鸡汁、精盐,锅加盖置于火上,煮至成粥。
1.中医用鸡治病,颇有讲究,一般认为,公鸡、母鸡药效略有不同。公鸡,性属阳,善补虚弱,用于青壮年男性患者为宜,且公鸡为发物,故长疮疡、
皮肤瘙痒、体质过敏者、大便秘结、
口腔溃疡者不宜选用。
母鸡,性属阴,有益于老年人、妇女、产妇及体弱多病者,若滋补以母鸡为宜。入药则以乌骨鸡为宜。《本草纲目》言“乌骨鸡有白毛乌骨者,黑毛乌骨者,斑毛乌骨者,有骨肉皆乌者,肉白乌骨者,但观鸡舌黑者,入药更良”,选用时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