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肋集
王佐创作的书籍
《鸡肋集》是王佐创作的书籍,有诗302首,杂文82篇。他的诗文,反映了多方面的思想内容与爱国忧民情感。
作者简介
王佐(1428年―1512年),字汝学,号桐乡。临高透滩村人。居官廉明正直,时人称颂为“仁明司马”。在文学创作上,作品多表现其关怀民间疾苦和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在明初诗坛上,与孙贡、黄哲、李德、赵介五人为岭南崛起的代表作家,被誉为南园五先生;与丘浚、海瑞、张岳崧,被清代学术界誉为明清两代海南四大才子。郭沫若、茅盾、田汉誉其为“爱国诗人”。
成书过程
尽管王佐的著作,足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而且当时也都进呈朝廷以供御览,但是他地位既不高崇,又因刚直不阿,为污吏所恶,其著作由官方镂刻自不可能。自行刊印,又困于财力。他平生为官清廉,“不事家事,生计甚拙”,何来余赀足以付梓?!王佐守本份,从不自我标榜,不屑求人为之刻印,因此《鸡肋集》在其生时未能刻印。
嘉靖4年(1525年),王佐高足唐胄把老师弃世10余年之著作《鸡肋集》旧稿加以整理补充,但所选的已不完备,故名《摘稿》,但未曾刊行。经过约一百年,方由王汝铨(王佐的五代孙)补正其残缺,于明末刻印,是为首刻。
二刻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樊庶(清康熙四十二年任临高知县)为二刻本作序说:此书“得之村落民舍,则剥蚀漶漫,已失其初。”经他补正编辑成十卷,仍用王佐之命名《鸡肋集》。王国宪于清末极力旁搜博采,仅得王佐诗一册,未得窥见《鸡肋集》全豹。后从临高王光漠处“始获手钞原集”。经他校雠,由王光漠于民国五年(1916年)付梓,是为三刻。
民国年间,海口海南书局以王光漠刻本收入所编的《海南丛书》第三卷第二集,是为四刻。《鸡肋集》先后已有两个稿本,即王佐的手订本和唐胄的《摘稿》本。
1985年,海口市图书馆曾就四刻本影印过,但数量甚寡。鉴于王光谟木刻本的《鸡肋集》(民间五年版),县档案馆收藏仅两付。1995年,笔者接受临高王佐研究会的委托,将此书加以整理校订、标志和注释,编篡成“新订本”,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印数5000册),公开发行。
思想内容
关心国家民族:《读宋史》写道:“堪恨三朝谋国是,是谁惟有杀忠良?”诗在历数宋室的兴亡历史,指责徵宗、钦宗、高宗三朝的误国;他以悲愤的感情,表示吊古,下意识地借此以启发明代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在《澹庵井》写道:“中兴封事百年无,身倚皇天自不孤”。诗以感慨的情调,赞颂胡铨上《封事》以谏高宗,表示爱国赤枕,从而责斥昏君和奸相杀逐忠良,殃民祸国的可悲。
同情人民疾苦:《天南星》写道:“夫何生南海,而能济饥饱”、“海外此美产,中原知味不”。《鸭脚粟》诗句“谁知五谷外,又有养生物”。“每到饥月来,此草司其命”写出海南在古代出产的天南星、鸭脚粟这两种野生物,当三月、八月饥荒季节,贫穷人民用来充饥,流露出诗人对旧时农村困苦生活的关注。
热爱家乡风物:在《椰园写景》中:“九天仙女送琼浆,散入园林万颗黄”。“遮莫中原多沃壤,只知琼岛是生乡”《在槟榔》(五言古风)写道:“风味何所嘉,非蜜非饧饴”。“入体散无声,满面春熙熙”。诗赞美椰浆、椰肉鲜嫩甜香,饮用过椰浆,可知道海南人寿长的秘密;写槟榔,是消炎的良药,古时可作礼品,具有多种功能。五百年前的诗人王佐,为椰树、槟榔唱赞歌:海南特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对当前经济开发来说,提供了宝贵资料。在《五指山》中:“建瓴泻下东流水,去与琼州作上流”。诗人认为临高县境内的高山岭、罗盆岭,属于五指山的支系,让它们向东流去的水,去作琼州的上流,内涵含蕴而深刻。
探索人生原理:《二花叹》写道:“岩桂清香无美色,海棠色美少清香”。……“词人怪得千般恨,二美难并世所伤。”诗从岩桂、海棠二花,提示了一道理:一切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优亦有劣。诗人把哲理诗化,为“人尽其材”而发出呐喊!在《禽言》九首中“真人祝网开生路,不如归去”;“吕郎已有千金赀,何须更想居奇货”;“劝君莫行君不听,猛虎山前啸一声”等等。诗人善于借杜鹃、姑恶、白头翁、鸲令鸟等鸟语,暴露社会现实,反映了世态纷纭的人生哲理。
寄托怀才未遇:“吁嗟世上无孙阳,二马荣辱成乘张”(《君马黄》),诗以二马德性同是优良,而阅历和待遇,都是天壤的迥异,形象地借喻人生不同的遭遇。《老骥行》写道:“昂头向人不肯鸣,似择孙阳作知已”。诗作于宦途任职的晚期,面对任人唯亲不唯贤的现实,流露出怀才不遇的烦恼。
参考资料
王佐与《鸡肋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海南省委员会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31 12:27
目录
概述
作者简介
成书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