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尾科
百合目下的一科
鸢尾科(学名:Iridaceae)是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目下一科。个科包括了许多常见的植物,像番红花和小苍兰。地下部分通常为根状茎、球茎或鳞茎。叶多基生,少有分枝或不分枝的地上茎。花两性,色泽鲜艳美丽,辐射对称.蒴果,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多数,半圆形或为不规则的多面体,少为圆形,扁平,表面光滑或皱缩,常有附属物或小翅。
形态特征
多年生、稀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通常具根状茎、球茎或鳞茎。叶多基生,少为互生,条形、剑形或为丝状,基部成鞘状,互相套迭,具平行脉。大多数种类只有花茎,少数种类有分枝或不分枝的地上茎。花两性,色泽鲜艳美丽,辐射对称,少为左右对称,单生、数朵簇生或多花排列成总状、穗状、聚伞及圆锥花序;花或几花序下有 1至多个草质或膜质的苞片,簇生、对生、互生. 或单一;花被裂片6,两轮排列,内轮裂片与外轮裂片同形等大或不等大,花被管通常为丝状或喇叭形;雄蕊3,花药多外向开裂;花柱1,上部多有三个分枝,分枝圆柱形或扁平呈花瓣状,柱头3-6,子房下位,3室,中轴胎座,胚珠多数。蒴果,成熟时室背开裂;种子多数,半圆形或为不规则的多面体,少为圆形,扁平,表面光滑或皱缩,常有附属物或小翅。
分布范围
约有60属,800种,广布于全世界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分布中心在非洲南部及美洲热带。我国含栽培共11属,71种,13变种及5变型。主要是鸢尾属植物,多数分布于西南、西北及东北各地。
下级分类
鸢尾科 Iridaceae
繁殖方法
鸢尾为鸢尾科鸢尾属植物,是一类观赏价值较高的花卉。全世界约有300个品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国约有60个种、13个变种及5个变型。
分株繁殖
宿根鸢尾多采用分株繁殖,但有时也可用种子繁殖。分株繁殖一般每隔2至4年进行一次,于春、秋两季或花后进行。鸢尾在花后进行分株(要避开梅雨季节),在冬季到来之前花芽就能分化充足,第二年即可开花。分割根茎时,以3至4个芽为好。分株若太细,则会影响翌年开花。在进行分株繁殖时,应将植株上部叶片剪去,留20厘米左右进行栽植。鸢尾大多数品种宜浅植。栽植间距依种类而异,强健种为50×50厘米,一般品种在20×20厘米左右。
若采用种子繁殖,应在种子成熟后立即进行,这样种子容易萌发,2至3年即可开花。
种球繁殖
球根鸢尾通过种球繁殖。一只种球经过一年的种植开花后养分将会耗尽,产生新球,新球周围又会有许多子球,子球通过1至2年的种植,又可发育成开花球。国外对球根鸢尾的腋芽、鳞片、茎盘、花茎等不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使之长出新的球茎,这为加速繁殖及培育无病害的健壮母球提供了新办法。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世界著名的花卉如唐菖蒲、香雪兰、雄黄兰、虎皮花和鸢尾属的许多种,在我国各地庭园中常见栽培,供美化及观赏。
药用价值
射干和鸢尾的根状茎及番红花的花柱为传统中药和着色剂(番红花);唐菖蒲、雄黄兰和白番红花的球茎,为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单苞鸢尾为著名的蛇药。
经济价值
马蔺可用于水土保持和盐碱土改良,叶在冬季可作牛、羊、骆驼的饲料,并可用于造纸和编织,根的木质部坚韧而细长,可制刷子,花和种子还可入药。
香雪兰的花以及香根鸢尾的根状茎可提取香料,用于制造化妆品或作为药品、日用品的矫味剂,以及香料的调香及定香剂。唐菖蒲和鸢尾等植物对氟化物较为敏感,常栽植作为监测大气污染的指示植物。某些鸢尾属植物的种子还含有大量油脂,可作工业原料。
参考资料
鸢尾科.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1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