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透翅蝉,是
半翅目(Hemiptera)
蝉科(Cicadidae)的一种昆虫。叫声很有特点,听起来像:“呜嘤呜嘤呜嘤——哇——”。斑透翅蝉在中国分布广泛,是许多地区最常见的蝉之一,在日本、朝鲜、俄罗斯也有分布。
形态特征
体长:雄性30.0–36.0毫米,雌性30.8–35.7毫米。
身体较粗壮,头胸部略长于腹部,体色主要为黑色和绿色,胸部和腹部部分区域有白色蜡粉覆盖。
斑透翅蝉的头部绿色,单眼红色、复眼褐色。
蝉的胸部背侧分为两个区域:前胸背板和中胸背板,前胸背板又分为内片(靠近头部)和外片(靠近中胸背板)两部分,内片梯形,外片波浪形,中胸背板中央隆起,与腹部交接处还有X形隆起。斑透翅蝉的前胸背板内片为黑底绿斑,中轴有一条感叹号形的绿斑,两侧各有3块绿色斑纹;前胸背板外片两侧各有2块黑色斑纹。中胸背板黑色,有6对较明显的绿色斑点:中央 1 对“八”字形短斑,两侧围绕着 3 对对称的斑点。X形隆起是赭黄色,其中央及前后端都有黑色斑点。以上为典型的斑透翅蝉胸部斑纹,有的个体会有斑点减小或消失的情形。
斑透翅蝉的前后翅均为透明薄膜质感,前翅有一排4个烟褐色斑点(有时在翅边缘另有一排斑点,但这个特征在个体之间有差异),后翅没有斑纹。前翅的翅脉靠近基部为褐色或暗褐色,靠近端部为黑褐色或褐色。
斑透翅蝉的腹部背板黑色,第 3、4 节背板常被白色蜡粉,腹部腹板黑色或绿褐色,两侧带有绿色或黑色的斑纹。雄性蝉的发声器和听器都在腹部,内部空腔,由背瓣和腹瓣盖住。斑透翅蝉的背瓣球状突出,完全盖住鼓膜,颜色多变,有绿色、黑色或杂色。腹瓣左右两片内侧重叠,外缘是阔圆形,颜色多变,有灰绿色、褐色、纯黑色或杂色,有的带有褐色边缘。雌性蝉没有发声器,听器比雄性发达,腹瓣很小。通过观察腹瓣大小可区分雌雄。
栖息环境
斑透翅蝉主要栖息在丘陵地带的森林,也会出现于城市环境中,偏好疏水性好的斜坡。
生活习性
斑透翅蝉利用刺吸式口器扎入树木中吸取汁液,可以取食杨、柳、桃等多种树木,产卵也通常在这些树木的根部附近土壤中。
成虫活跃的月份通常为7月下旬到8月底,鸣叫时间为日出后到中午12点前。活跃的月份和时间通常因地区气温和温湿度而有所区别。
分布范围
中国(北京、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新疆、台湾);日本,朝鲜,俄罗斯。
繁殖方式
斑透翅蝉为不全变态昆虫,生活史分为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与其他蝉科昆虫类似,斑透翅蝉雄虫鸣叫吸引雌虫交配,雌虫交配后在寄主树木的根部土壤中产卵,卵孵化为若虫后刺吸寄主植物根部的汁液,经历数次蜕皮后,若虫钻出地面,用足挂在树干、灌木、草丛上准备羽化。羽化通常在夜间进行,历时6-8小时,羽化初期身体呈现浅蓝绿色,展翅硬化后体色变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