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夷子
典故名
鸱夷子,典故名,典出源《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鸱夷子”即鸱夷子皮 。范蠡是越国的上卿,因献西施於吴王夫差 ,就中取事,破了吴国 。后见越王义薄,扁舟遨游五湖,自号“ 鸱夷子 ”
详细释义
典源
《史记》卷四十一〈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事越王勾践,既苦身戮力,与勾践深谋二十余年,竟灭吴,报会稽之耻,北渡兵于淮以临齐、晋,号令中国,以尊周室,勾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句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为书辞句践曰:「臣闻主忧臣劳,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为此事也。今既以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勾践曰:「孤将与子分国而有之。不然,将加诛于子。」范蠡曰:「君行令,臣行意。」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于是勾践表会稽山以为范蠡奉邑。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谓鸱夷子皮,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
释义
“鸱夷子”即鸱夷子皮 。范蠡是越国的上卿,因献西施於吴王夫差 ,就中取事,破了吴国 。后见 越王义薄,扁舟遨游五湖,自号“ 鸱夷子 ”
用典示例
唐李白《古风》之十八:“何如 鸱夷子 ,散发棹扁舟。”
宋周密《齐东野语·范公石湖》:“岂 鸱夷子 成功於此,扁舟去之。”
《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 范蠡 乃 越国 之上卿,因献 西施 於 吴王 夫差 ,就中取事,破了 吴国 。后见 越王 义薄,扁舟遨游五湖,自号 鸱夷子 。”
参考资料
典故 .搜韵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0 08:47
目录
概述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