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嗉囊:嗉囊位于
鸟类食道的中部或下部的,一个能与食道区分开的膨胀部。嗉囊的下方有
叉骨支撑,嗉囊在食谷、食鱼的鸟中较发达,在食虫、食肉的鸟中较小。鸽子的嗉囊为双侧囊,可分泌嗉囊乳(鸽乳),并且雌雄都可分泌,用来哺育雏鸟。嗉囊乳是由内壁的扁平上皮急剧增殖并形成充满脂肪的非角质化细胞脱落,与半消化的食物混合而成。嗉囊乳的成分与哺乳类的乳汁成分相似,
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很丰富,与哺乳类乳汁不同的是缺乏
碳水化合物和钙质。
鸽子嗉囊是食管在进入体腔前,食管壁中段向一侧膨大所形成的球形袋囊。位于前食管与后食管 之间。其内腔可分左右两个侧囊,囊壁较薄怛稍厚于前食管,位于胸 前由两根鸟喙骨所形成的三角区内,后缘紧贴于胸肌前缘。前面与 皮肤真皮层下的皮肌紧贴。皮肌能起到持续压缩嗉囊的功能,将嗉囊内饲料送入后食管再送入腺胃。平时所见扭嗉囊动作,即是嗉囊外皮肌的作用。此外,呕雏时也离不开皮肌的作用。嗉囊在后食管开口处有嗉囊后括约肌,是接纳运送饲料的主要肌肉。
鸽子嗉囊有临时储存、软化和发酵饲料的作用以及分泌嗉囊乳——鸽乳的功能。将摄入的食物暂存于嗉囊内,有利于减轻消化道压力,因而鸽每日只需有1次或2次的觅食进食机会,就足以能供给机体每日需要的能量。嗉囊自身并没有消化和搅拌作用,只能使摄食时口腔中沾上的唾液淀粉酶,加上饲后饮入的水分,将唾液淀粉酶稀释,通过浸泡使饲料颗粒得到充分膨胀而软化,且同时将唾液淀粉酶也渗入饲料颗粒中,将饲料中的淀粉先期进行分解。
鸽子育雏期,在脑垂体后叶分泌的泌乳素(又称催乳素)作用下分泌鸽乳。鸽乳是由雌鸽和雄鸽的双侧侧囊淋巴区,即嗉囊床淋巴区增殖扁平上皮大量脱落分泌的充满脂肪颗 粒、乳化脂肪糜液和淋巴液组成,初乳期后逐渐加入富含乳化
脂肪颗粒的乳糜液。嗦囊床上皮淋巴乳头一般在开始进人孵化状态的第4~5天,雄雌鸽的嗉囊床开始萌动,嗉囊床血管充血、增粗,淋巴管增生,到 第8~9天,嗉囊上皮增厚,进入育雏前状态。第13天其厚度和宽度已增加1倍,第14~16日巳能分泌 透明略带黄色的鸽乳,第18天,嗉囊便可分泌嗓囊乳,然而乳鸽出壳后第7天,嗉囊乳分泌量开始减少,第10天分泌停止,持续呕雏到2周龄左右,嗉囊床开始萎缩,而鸽乳分泌也逐渐停止。食糜浆中逐渐掺入由腺胃返流而来的通过肌胃研磨的半成品糜浆,然后变成直接饲喂掺水的颗粒饲料。如若所孵蛋未能按时出壳,孵性好的鸽最长可继续孵化 延迟到第22~24天(这些都和鸽的 孵性、孵化季节和胚胎发育信息反 馈、胎雏的破壳频率等有关,如遇寒冷的冬春季和育雏期往往会自动延 长孵化期,而在酷暑闷热天往往难 以坚持),此时育雏鸽就会伴随着嗉囊床的萎缩而自动停孵。如果在育雏期间,遭遇特强应激、雏死亡或突然失偶而停止哺雏,此时正当亲鸽的鸽乳处于分泌旺盛时期,就会造成嗉囊中贮备的鸽乳郁积,而鸽乳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非常有利于细菌的快速繁殖,因而此时条件致 病菌就会趁机作乱,导致诱发急性细菌性嗉囊炎。
鸽乳富含脂肪和蛋白质。尤其是初乳——淋巴乳糜浆中的营养价值胜似蛋清,实际上几乎等同于白色的血液。鸽乳含脂肪6. 9%~ 12.7%,蛋白质 13. 3%~18. 6%, 铁钠等元素2. 6%,含水量65%~ 81%。第2天测定:脂肪12.7%, 蛋白质18.8%,灰分1.6%,含水量 64.3%。此外,还含消化酶、激素、抗体及其他未知因子。不过鸽乳并不能完全等同于哺乳动物的乳汁, 但它们共同点是富含母源抗体,这是人工育雏所无法替代的。由于育雏由雄鸽和雌鸽双亲共同来担负的,且雄鸽还担负着后期哺育雏鸽的主力重任,所以虽称其为母源抗体,而实际上还包含无名英雄的父源抗体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