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吟凤唱,汉语成语,拼音是luán yín fèng chàng,意思是鸾凤鸣叫相和,比喻优美的乐曲。出自《
王子晋庙》。
音乐会开场曲目是施万春的《节日序曲》,以民间唢呐曲牌《淘急令》为素材,用奏鸣曲式写成传统乐曲,表现了普天同庆、万众欢腾的节日气氛,中国弦乐奏出抒情而优美的旋律,与大提琴和
低音提琴表现的幽默诙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青年演奏家吴琳的一曲箜篌独奏《梅花三弄》让观众啧啧称奇。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古诗记载其音色:“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箜篌曾在古代宫廷雅乐中广泛使用,在民间也曾广泛流传,但14世纪后期便日趋消亡,即使是中国观众,见过箜篌者也并不多。凭借这个体量硕大的乐器,吴琳将梅花傲雪凌霜的高贵品性表现得格外幽婉动人。一些就读于北卡罗来纳州圣文森特·帕罗蒂高中的中国留学生,被中国古乐的优美所震惊,“以前只在壁画和浮雕上看到过箜篌的图样,今天才知道,祖国的音乐如此动人,我们非常骄傲。”
曾经在全国各大琵琶大赛中荣获金奖的琵琶演奏家赵聪将一曲《天鹅》演绎得如泣如诉。这首乐曲有一个副标题《献给正直者》,赵聪在乐曲弹奏上融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与运用。在正弹与反弹的交错中,色彩错落变化,美丽的天鹅从低伏、徘徊,到轻轻抖落羽翼上的露珠,再到引颈高歌、展翅高飞——细微的场景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指尖弹拨之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跨越太平洋’中美文化交流堪称典范,体现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与互动。”此活动赞助方之一、美国高盛集团中国区总裁章新如此感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文化处公使衔参赞李鸿也评价说:“中国文化走出去是中国与世界沟通、交流的重要通道,‘跨越太平洋’是一项有意义的交流活动,包括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中美文化交流项目,其成功举办得益于文化部的大力支持。”
以文化为载体,当代中国的蓬勃进程正以各种方式走进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卡罗来纳国际交响乐团中提琴副首席瓦尔伦·费格松、艾伦·马龙都是第一次见到箜篌和古筝,“这些年随着中美文化交流的升温,我们有幸见识到从未知晓的中国乐器,如笛子、二胡、琵琶,但箜篌和古筝更让我们大开眼界。”小提琴副首席伯纳德·瓦兰丁汉甚至将古筝音乐制作成手机彩铃。“太优美了!中国乐器所表达的感情,与西洋乐器截然不同,期待有一天我也能够学会演奏它。”伯纳德·瓦兰丁汉感慨。每场音乐会,他都会将妻子和3岁的女儿带来,希望她们与他一道分享中国音乐的精致与典雅。
“中美人文化艺术对话是一个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恢弘范本。”美国音乐评论家约翰·W·兰伯特说。自1977年以来,兰伯特撰写了多篇艺术评论文章,刊登于《新闻与观察》、《领导者》、《Fanfare》、《Fi》等报纸杂志。近年来,令他兴趣盎然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音乐。“中国乐器非常古老,它们的出现要早于大多数我们自认为很古老的西洋乐器。在西方管弦乐的伴奏下使用这些乐器着实有些非同寻常,但人们在这个场合所听到的音乐也反映了中国人对欧洲音乐传统魅力的徜徉,而欧洲音乐传统同样也启迪过美国的许多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