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山墓群
江苏省无锡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鸿山墓群,在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是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下游吴越地区的墓葬群。
历史文革
2003年,鸿山墓群被发现。
2003年3月~2005年5月,南京博物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和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考古队,对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墩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邱承墩、老虎墩、万家坟等战国时期的越国贵族墓7座,出土2300余件陶器、青瓷器、玉器、石器和琉璃器。同时,在邱承墩上除了特大型战国贵族墓,从上往下还依次叠压着良渚文化——崧泽文化——马家浜文化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地层堆积,发现了房屋基址、祭坛及大量的墓葬,出土了玉琮、玉璧、玉斧、玉钺及带有刻划纹的陶鼎、陶壶等精美文物。南京博物院、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著出版了《鸿山越墓发掘报告》《邱承墩-太湖西北部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等。
2006年,为配合《鸿山墓群保护总体规划》编制,无锡市文管会组织考古队对鸿山遗址范围内的土墩进行了调查普探,宏观掌握了遗址范围内的土墩状况。
2010年,为配合《鸿山遗址保护考古工作计划》编制,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鸿山遗址开展调查勘探和测绘,此次勘探,对2006年普查的土墩进行了进一步复核,对土墩的时代性质、分布区域、现存状态、地层堆积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11~2015年,为无锡鸿山遗址本体保护展示方案设计及工程施工提供翔实依据,进一步了解土墩的分布位置、时代性质、形制结构和封土形状,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对鸿山遗址内的40余个土墩及其周围进行了更详细的重点勘探,甄别了40余个土墩的时代性质,重点掌握了东周时期土墩的分布位置、保存现状、墓葬结构、原始封土范围,并且在大多数东周时期土墩周边发现有围绕土墩一周的壕沟,这一重大发现进一步弥补了以往对东周时期土墩遗址分布规律的认识,也为考古研究和土墩遗址本体的保护展示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依据。
遗址特点
鸿山墓群四周皆水网湖荡,河流湖泊属太湖水系,为典型的江南水乡环境。其东连鹅湖,西接梅村、硕放,北毗安镇,南面漕湖,以望虞河为界,与苏州的黄埭镇、东桥镇毗邻。该遗址主要以土墩墓为主,土墩形状有长方形覆斗状、长圆形覆斗状、馒头状等3种。北以伯渎河与九曲河之间的土墩分布最为密集,保存相对较好。截止2014年,遗址内总共勘探出土墩135座,根据河网、街道、墓葬分布将遗址划分为10区,另有包括邱承墩(已建为鸿山遗址博物馆)在内的一个区,共计11区。代表土墩墓有:邱承墩、万家坟、杜家坟、獾墩及秆稞墩。
主要遗址
邱承墩
邱承墩原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先后有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的文化层堆积,由于良渚文化时期在遗址上堆筑高祭台并建造高台墓地而形成高出地面的土墩,因而至战国时期利用其高达的土墩营造特大型墓葬。邱承墩位于鸿山遗址最西面,长方形覆斗状土墩,东西向,长78.6米,宽50.8米,高5.4米。墓葬位于土墩近中部,墓葬的营造方式是先在土墩的西部和北部堆土,对原土墩进行加长和加宽,形成东西向的长方形土墩;然后在土墩中部开挖墓坑,墓坑平面呈“中”字形,长56.7米,宽6.3米,深3米,分为墓道、墓室和后室,墓室内还用木板隔成主室和南、北侧室;墓道南壁有长圆形壁龛,墓道底部和后室后部有排水沟。随葬器物1098件,以玉器、琉璃器、仿铜原始青瓷礼器、硬陶器、青瓷仿铜乐器为主。
万家坟
万家坟,战国时代,位于鸿山遗址中部偏西,在杜家坟西侧,长方形覆斗状土墩,东西向,长42.6米、宽35.9米,高出周围平地3.8米。墓葬位于土墩近中部,墓葬为平地起封,其营造方式是在表土上铺垫墓台,墓台上置放木料构筑墓床,墓床长16.68、宽5.07米,方向110°。墓床上置放墓主和随葬器物,然后进行封土;该墓在封土完成后通过人工挖洞在墓葬上方对封土进行焚烧,使墓室上方形成了厚达2.5米的大范围的红烧土。随葬器物519件。
杜家坟
杜家坟,战国时代,位于鸿山遗址中部偏西,在万家坟东侧,长方形覆斗状土墩,东西向。封土长42.6米,宽35.9米,高2.8米。经考古勘探,原始土墩周边发现有圜壕。墓葬位于土墩近中部,为长条形土坑墓。其营造方式是先在平地上堆土,然后在堆土上挖出墓坑,坑内置放墓主和随葬器物,最后再封土。墓坑长8.05米,宽2.44米,深1.02米;墓向112°。随葬器物74件,主要置于墓坑西部。
獾墩
獾墩位于鸿山遗址中部偏西,在秆稞墩东侧、杜家坟北侧,因墩上常有獾类动物活动而得名。獾墩现存土墩高出地表0.8-2米,整体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长28米,东西宽19米,占地面积约532平方米。经考古勘探,基本探明了獾墩原始土墩的范围和墓室的形制结构,并在原始土墩周边发现有圜壕,确认其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墩墓。原始土墩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长约25米,南北宽约19米,面积约475平方米。
秆稞墩
秆稞墩位于鸿山遗址中部偏西,在万家坟北侧,獾墩西侧。土墩上长满杂草树木,因秆稞较多而得名。秆稞墩处于农田之中,南高北低,高于地表约1.5米。现存土墩呈不规则形,东西长27米,南北宽22米,占地面积约594平方米。经考古勘探,确认其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墩墓。原始土墩东西长约20米,南北宽约13米,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
文物遗存
综述
鸿山墓群随葬物品丰富,大多为成组成套的青瓷礼器、乐器和玉器,展示了迄今为止江浙一带所发现的最高等级的越国随葬品的风采。500余件青瓷和硬陶乐器堪称庞大的地下乐器库,既有中原式甬钟、磬,也有越式的淳于、丁宁、铎、铃形器,还有以往从未确认的缶,乐器的数量和品类可与曾侯乙墓相媲美;玉器中既有葬玉、剑饰,亦有佩玉,而成双成对的“五璜佩”,当为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等级的配饰;尤其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玻璃釉盘蛇玲珑球形器,是研究玻璃起源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材料。
玉飞凤
玉飞凤,其中一枚长3.2厘米、高2.6厘米、厚0.5厘米,后成为无锡市市徽的造型主体。其受沁呈白色、微透明,凤额处有一红色圆斑,凤作振翅欲飞状,冠、翅及尾采用边缘切割成形,伴有一小孔上下贯穿。
鸿山出土青瓷甬钟
鸿山墓群出土的青瓷编钟多达90余件,有十类,计瓷甬钟26件、镈钟11件、磬16件、句鑃29件、錞于10件、丁宁3件、铃34件,为吴越地区所有已发掘的墓室乐器的一倍或数倍,等级高、数量多、种类全,远超其它墓葬。对于中国音乐史的全面研究和吴越地区礼乐制度与中原礼乐制度相互关系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盘蛇玲珑球形器
盘蛇玲珑球形器,是鸿山墓群最为神秘罕见的礼器。全器以8条蛇盘绕而成,或嘴咬尾或嘴咬身相连,中间镂空,蛇身施以红彩和蓝色、白色的点状琉璃釉。这种将琉璃施于陶胎上作为点缀在古代制陶史上较罕见,工艺复杂,显示二千多年前鸿山人已掌握了彩釉陶技术,比唐三彩足足早了一千余年。盘蛇玲珑球形器虽经千年仍然彩韵斑爛。不仅是古代陶器的珍品,还填补了制陶考古史上的空白。此前这枚形器在考古史上并没有任何记载,到底象征何意至今是个谜,推测为象征王权、神权的法器与神器。这为研究吴越地区图腾和民俗民风打开了另一扇窗。
玉器
鸿山墓群出土玉器计48件。治玉工艺不仅有传统的镂孔、边缘切割、减地、钻孔、阴刻单线或双勾云纹等十多种工艺,还有春秋战国时期新出现的器形和纹饰,如剑首、剑格、韘形等。而凤形佩、神兽管、龙凤璜、双龙首璜等,将良渚文化制玉的阴线细刻发展成“微雕”,显示了鸿山玉雕的奇巧和细腻的独特地域风貌。如,双龙管形佩,中部为方形管,一孔上下贯穿,两侧各有透雕的龙,龙回首张口;三角形神兽管,上下两端均为神兽,三蛇盘身,采用高浮雕技法,构思奇特,布局谨严。
保护开发
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范围为鸿山墓群及周围地带,总面积约7.5平方千米。主要包括遗址博物馆展示区、遗址现场展示区、模拟考古展示区、农业生态展示区、生态湿地展示区等功能分区。2008年4月,鸿山遗址博物馆落成并开放;2009年8月,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生态湿地展示区正式建成开放。2010年10月,鸿山墓群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6年,鸿山遗址獾墩、秆稞墩本体保护展示试点工程施工基本完成。博物馆、生态湿地展示区、遗址现场展示区的建成,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考古遗址公园参观游览项目线路。
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
无锡市鸿山遗址博物馆是以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下游地区吴越文化为主题的遗址类专题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73件。博物馆倚特大型战国贵族墓——邱承墩而建,总建筑面积约9139平方米,展厅面积约3431平方米。陈列展览由三部分组成:鸿山墓群及其出土文物展示、邱承墩贵族墓原址展示、吴地历史文化主题展示。鸿山墓群及其出土文物展示包括古墓惊现、等级之尊、奢华生活、贵族玉礼、乐库华章和千古之谜六大单元,叙述了墓群的发现、发掘和保护的全过程,展现了战国时期越国贵族的精致奢华生活、墓葬等级和礼乐制度,亦反映了当时越国高超的陶瓷、玉器制作技艺和音乐艺术领域的独特辉煌。邱承墩贵族墓原址在加固墓坑的基础上对考古发掘原貌予以复原,全面展示了战国时期越国高等级贵族的墓葬形制和随葬习俗。墓坑两侧辅以发掘前原貌、墓葬结构及出土文物的大型图片,再现了考古发掘的原始过程。吴地历史文化主题展作为鸿山墓群及其出土文物展示的背景展,包括先吴文化和吴文化两大板块。先吴文化板块展示了从马家浜、崧泽、良渚到马桥文化时期无锡地区已发现的文化遗址和出土遗物。吴文化板块讲述了吴国建立、崛起到称霸的历史,数代吴王开创并缔造了绚丽多彩的吴文化。
文物价值
鸿山贵族墓地的时代为战国早期,即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出土文物丰富,等级差别明显,是继印山大墓之后越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对越文化及越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
2005年,鸿山墓群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6年5月,鸿山墓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2月,鸿山墓群入选“十一五”期间全国重点保护大遗址。
2007年,《鸿山墓群保护总体规划》由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实施,并于2010年2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实施,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总体规划。
2012年7月,《鸿山墓群本体保护展示设计方案》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对遗址本体和周边环境进行了保护展示设计。2013年,南京博物院编制了《鸿山墓群本体保护展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2014年,鸿山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工程启动实施。
2021年,无锡鸿山墓群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鸿山墓群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
交通信息
驾车路线
上海出发:市区-沪宁高速-无锡机场口下-锡勤路-薛典路-锡梅路-飞凤路-鸿山遗址博物馆。
杭州出发:市区-苏嘉杭高速-沪宁高速-无锡机场口下-锡勤路-薛典路-锡梅路-飞凤路-鸿山遗址博物馆。
南京出发:市区-沪宁高速-无锡机场口下-锡勤路-薛典路-锡梅路-飞凤路-鸿山遗址博物馆。
乘车路线
市内交通:游客可乘坐763至鸿山遗址公园站到达景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1 14:49
目录
概述
历史文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