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掌楸属
木兰科鹅掌楸属植物
鹅掌揪属(Liriodendron L.),是木兰科鹅掌揪属落叶乔木。鹅掌揪树皮黑褐色,纵裂;叶互生,叶片马褂状,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被白粉;花两性,单生于枝顶,花被外面绿色,内面黄色;聚合果纺锤形,黄褐色;花期5月;果期9-10月。鹅掌揪树形似楸树,而叶形奇特,形似鹅掌,故得名。
植物学史
本属当中生代白垩纪时,在日本、格陵兰、意大利、法国找到它的化石,到新生代第三纪还有10余种,广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到第四纪冰期大部绝灭。
本属模式种:L. tulipifera Linn.
形态特征
木兰科鹅掌揪属落叶乔木。树皮灰黑褐色,纵裂小块状脱落;小枝具分隔的髓心;冬芽卵形,为2片粘合的托叶所包围,幼叶在芽中对折,向下弯垂;叶互生,具长柄,托叶与叶柄离生,叶片先端平截或微凹,近基部具1对或2列侧裂;花无香气,单生枝顶,与叶同时开放,两性;花被片9-17,3片1轮,近相等,药室外向开裂;雌蕊群无柄,心皮多数,螺旋状排列,分离,最下部不育,每心皮具胚珠2颗,自子房顶端下垂;聚合果纺锤状,成熟心皮木质,种皮与内果皮愈合,顶端延伸成翅状,成熟时自花托脱落,花托宿存;种子1-2颗,具薄而干燥的种皮,胚藏于胚乳中。木材导管壁无螺纹加厚,管间纹孔对列;花粉外壁具极粗而突起的雕纹覆盖层,外壁2,缺或甚薄。花期5月;果期9-10月。鹅掌揪树形似楸树,而叶形奇特,形似鹅掌,故得名。
近属区别
产地生境
鹅掌楸分布于陕西(镇巴)、安徽(歙县、休宁、舒城、岳西、潜山、霍山)、浙江(龙泉、遂昌、松阳)、江西(庐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房县、巴东、建始、利川)、湖南(桑植、新宁)、广西(融水、临桂、龙胜、兴安、资源、灌阳、华江)、四川(万源、万县、秀山、南川、叙永、古蔺、锡连)、贵州(绥阳、息峰、黎平)、云南(彝良、大关、富宁、金平、麻栗坡),台湾有栽培。生于海拔900-1000米的开旷山谷或山坡混交林内以及溪涧边。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江西庐山。
北美鹅掌楸原产北美东南部;中国青岛、庐山、南京、广州、昆明等地有栽培。
生长习性
鹅掌揪喜温暖潮湿避风的环境,不耐干旱和水湿,而耐荫蔽。能耐-15℃的低温。喜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之砂质壤土。主根较深,在低湿地生长不良。生长迅速,病虫害少。
繁殖方法
鹅掌揪一般采用播种、压条和扦插繁殖。
栽培技术
鹅掌楸自然授粉不良,发芽率很低,通常5%左右。每公斤15000~30000粒,每亩地播种量15公斤。春播,宜早不宜迟,播种前采用1-12℃的低温沙藏层积60~90天。
产苗量每亩1万株左右。翌年春移植或平茬,移植以芽刚萌动时为宜。杂交鹅掌楸种子繁殖其子代分离较大,一般多采用嫁接方式繁殖,即用中国鹅掌楸或美国鹅掌楸做砧木,嫁接成活率都很高,嫁接方法有枝接芽接。也可用扦插方法繁殖,有硬枝和嫩枝扦插两种,嫩枝在6~9月份采用全光喷雾扦插,成活率可达30%~70%。
下级分类
本属共2种。我国1种,北美1种。
鹅掌楸 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ent.
木材淡红褐色、纹理直,结构细、质轻软、易加工,少变形,干燥后少开裂,无虫柱。供建筑、造船、家具、细木工的优良用材,亦可制胶合板;叶和树皮入药。树干挺直,树冠伞形,叶形奇特,古雅,为世界最珍贵的树种。但近年来屡遭滥伐,在其主要分布区已渐稀少。鹅掌楸是异花受粉种类。但有孤生殖现象,雌蕊往往在含苞欲放时即已成熟,开花时,柱头已枯黄,失去授粉能力,在未授精的情况下,雌蕊虽能继续发育,但种子生命弱,故发芽率低,是濒危树种之一。
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 tulipifera
材质优良,淡黄褐色,纹理密致美观,切削性光滑,易施工,为船舱,火车内部装修及室内高级家具用材。为美国重要用材树种之一。古雅优美的庭园树种与我国的鹅掌楸齐名。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鹅掌揪树皮和根可药用,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咳的功效。
生态价值
鹅掌楸树形雄伟,叶形奇特,花大而美丽,为世界珍贵树种之一。鹅掌揪是城市中极佳的行道树、庭荫树种,无论丛植、列植或片植于草坪与公园入口处,均有独特的景观效果,对有害气体的抵抗性较强,也是工矿区绿化的优良树种之一。
植物文化
鹅掌楸寓意“诚实、守信”。
参考资料
鹅掌楸属.植物智.
鹅掌楸.植物智.
北美鹅掌楸.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2 10:08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