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膏菌多肽毒素
鹅膏菌多肽毒素
鹅膏菌中所含毒素的总称。据统计,误食野生蘑菇的中毒事件中,95%以上都是由此类毒素所致。按其氨基酸的组成和结构分为鹅膏毒肽、鬼笔毒肽和毒伞素三类,参与鹅膏菌多肽毒素组成的氨基酸大多为非蛋白质氨基酸。
种类
鹅膏菌多肽毒素按其氨基酸的组成和结构分为鹅膏毒肽、鬼笔毒肽和毒伞素三类,参与鹅膏菌多肽毒素组成的氨基酸大多为非蛋白质氨基酸,它们是蛋白质中存在的那些L型α—氨基酸的衍生物。鹅膏毒肽是一类双环八肽,已分离纯化的天然鹅膏毒肽毒素有9种,它们是α—amanitin,β-amanitin,γ-amanitin,ε-amanitin,amanin,amaninamide,amanullin,amanullinic acid,proamanullin。鬼笔毒肽是一类双环七肽,已分离鉴定的天然鬼笔毒肽毒素有七种,它们是phalloin,phalloidin,phallisin,prophalloin,phallacin,phallacidin,phallisacin。毒伞素是一类单环七肽,已鉴定出的天然毒伞素有六种,它们是viroidin,desoxoviroibin,Alaviroidin,Aladesoxoviroidin,viroisin,desoxoviroisin。
毒理
中毒反应
人类致命蘑菇毒素中,鹅膏毒肽是一类慢作用毒素,误食后8—10小时才会有反应,先是剧烈的上吐下泻,之后有3天左右的假愈期。其间,鹅膏毒肽由于在胃肠道中存在肠肝循环而反复在体内被吸收,对肝脏及其它器官持续造成危害,若抢救不及时,一般中毒后5—12天死亡。大鼠和小鼠鹅膏毒肽中毒后血清蛋白明显减少。白鼠病理显微观察显示,鹅膏毒肽注射30min后,肝细胞核中核仁裂解,染色质凝聚,同时伴随着由鹅膏毒肽所导致的RNA合成的抑制。细胞质变化要迟一点,约在48小时后,此后则迅速坏死。肾脏近基肾小管受损,肾小球滤过及其对毒素的重吸收是肾病变的重要因素。
鬼笔毒肽则是一类快作用毒素,肠胃外注射小白鼠,一般2—4小时内死亡,病理解剖分析表明,小白鼠中毒1—2小时后肝脏大量集血,肝重可达原来的2倍以上,窦状隙附近细胞内大量液泡化。肝部驻留大量血液使循环系统的血量减少至原来的35%—40%,小白鼠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同时伴随其它症状,如糖原衰竭,ATP含量减少,蛋白质合成减少,细胞质中Ca2+浓度增加。
病理学特征
鹅膏菌多肽类毒素能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和酸碱,因而,食用菇汤也会导致中毒。鹅膏毒肽能够被消化道吸收,经血液循环很快进入肝细胞,并与RNA聚合酶相结合,抑制mRNA的生成。鹅膏毒肽与聚合酶解离后,被排进胆汁中,随胆汁流入肠中,在小肠处被吸收,经过血液循环,又被肝脏重新吸收,从而形成肠肝循环,如此反复对肝脏造成损害。在动物胃肠道内鬼笔毒肽并不为其内的肽酶或蛋白酶降解,同时也不为消化道所吸收。因此,口服鬼笔毒肽并不会引起中毒,所以,在误食毒鹅膏中毒事件中,起作用的是鹅膏毒肽而不是鬼笔毒肽。
鹅膏毒肽和鬼笔毒肽(毒伞素)在毒性上彼此根本不同。鹅膏毒肽是真正的毒蕈毒物,注射后几天之内导致动物死亡,其LD50相同物种一致,异种则不同。鬼笔毒肽则是急性毒素,注射后在2—5小时内导致动物死亡,其LD50总的来讲较高,并且在不同动物种间也不同。
应用
鹅膏多肽毒素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分别是(1)真核生物mRNA合成的专一性抑制剂;(2)基因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定位;(3)基因的表达和调控;(4)肿瘤和病毒的研究;(5)细胞结构与功能。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18-07-02 16:24
目录
概述
种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