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鱼
由南美慈鲷杂交而来的观赏鱼
鹦鹉鱼(学名:Amphilophus citrinellus × Vieja melanurus)是慈鲷科鱼类,别称:红楔鲷、鹦哥鱼、鹦嘴鱼等。其体呈长圆形,甚侧扁;头短而高,背缘呈锐嵴状,口中大,前位,能伸出,口角无犬齿;前鳃盖骨光滑,体被中大圆鳞,颊部一般无鳞或仅在眼后下方有鳞,侧线中断,尾鳍圆形;体侧具四条横带。因颜色跟鹦鹉一样绚丽而得名。
动物学史
鹦鹉鱼并不是一个自然的物种,而是由“红魔鬼”作为父本、“紫红火口”作为母本杂交而生。鹦鹉鱼的来历原来是商业机密。据说是中国台湾的蔡建发偶然将红魔鬼和紫红火口杂交得到。
形态特征
体长10-12厘米。体呈长圆形,甚侧扁;头短而高,背缘呈锐嵴状,口中大,前位,能伸出,口角无犬齿;前鳃盖骨光滑,体被中大圆鳞,颊部一般无鳞或仅在眼后下方有鳞,侧线中断,尾鳍圆形;体侧具四条横带。因颜色跟鹦鹉一样绚丽而得名。头部鲜红色,头顶有少许肉瘤,体色粉红色或血红色,体态丰满,满身透着红宝石般的光泽。
幼鱼期体色灰白,成年鱼体体态臃肿,粉红或血红色。
栖息环境
鹦鹉鱼栖息在礁沙混合区,主要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水面下30-50厘米的深度中。
分布范围
鹦鹉鱼鹉原产中国台湾,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浙江、上海、海南、广东、台湾、广西、福建等地。在西太平洋、西印度洋、红海等海域也有分布。
生活习性
鹦鹉鱼夜晚潜沙而眠,属肉食性,以小型底栖动物为食,其嘴里上下都有一排牙齿,能咬下海藻、珊瑚、海胆,也能吃有毒的食物。鹦鹉鱼和鹦鹉鱼之间不能繁殖后代,而雌性的鹦鹉鱼和某些品种的雄性鱼,是可以杂交出后代的。
生长繁殖
繁殖方式
由于鹦鹉鱼是不同品种间的杂交种,所以雄性血鹦鹉是不具备生殖能力的。鱼卵的染色体无法整齐配对,所以胚胎不能发育成为仔鱼。用雄性的火口、红魔鬼为鹦鹉卵受精,理论上应该是可以的。有些雌鹦鹉还能和罗汉杂交。鹦鹉鱼在仔鱼时期并不具有成年鹦鹉的形态,三周后仔鱼的外形才会逐渐变化;头部隆起,身体变圆,体色也由黑变灰慢慢变红。寿命可达4-5年,但3年以后的鹦鹉鱼生理机能就会出现衰老症状,失去观赏和商品价值。
养殖技术
一般优质鹦鹉鱼鱼通体血红,无黑点或杂色;体形浑圆厚实,鱼的体长/体高比值越小越好,通常比值为1-1.1较佳;游动正常,鳍条完整舒展,鳃盖不外翻,呼吸顺畅;无外伤且鱼眼透亮,游动性强。
鹦鹉鱼鱼的体形较大且具有适宜群居的特性,养殖鹦鹉鱼鱼的水族缸一般较大些。家庭养鱼水族缸一般规格为100厘米×50厘米×50厘米,不同规格、不同品质的鹦鹉鱼鱼适宜放养密度不同,一般水族缸中搭配两尾10-15厘米的“清道夫”,可维持水族缸长时间保持洁净。另外,水族缸在布置时要同时配备充氧设备、过滤器、温控装置等。
鹦鹉鱼鱼对水质要求不严,在弱酸性、中性和微碱性水中都能正常生活,自来水经过晾晒2-3天即可使用。在日常管理中,需经常投喂含虾红素的人工配合饲料或用鲜活(冰鲜)的小鱼虾来维持鹦鹉鱼鱼红色的体色,所以在家庭养殖鹦鹉鱼鱼时,要注重保持养殖缸中水质的稳定,一般每5-7天换1次水,换水量为1/3-1/2。由于鹦鹉鱼鱼养殖过程中对溶氧的需求比较高,必须保持充足的氧气,保证溶氧达到5毫克/升以上。
鹦鹉鱼鱼养殖水温控制在27-29℃。水族缸养殖时,要注意水温差不要过大,一般控制在3℃以内,否则容易造成鹦鹉鱼鱼患白点病,从而造成死亡,因此水族缸中要配备带温控的加热棒。
每天要定时、定量投喂,合理搭配饵料的营养,定期投喂鲜活的小虾、小鱼,以保持鱼体健康水平。配合饲料选用专门为鹦鹉鱼鱼配制的人工饲料(粗蛋白质≥45.0%,粗脂肪≥8.0%,粗纤维≤10.0%,粗灰分≤15.0%,钙0.5-2.5%,总磷0.6-2.0%,氯化钙0.4-1.0%,赖氨酸≥1.9%,虾红素≥0.3%,胡萝卜素≥0.3%),这种添加了虾红素和胡萝卜素的饲料不但投喂方便,而且可以使鹦鹉鱼鱼的体色更加鲜艳好看。每次喂食一般先喂颗粒饲料到半饱后,再喂红虫、面包虫、河虾等,直到喂饱,这样既能保证鱼体的颜色亮度,又能让鹦鹉鱼鱼吃饱、长得快。饲料投喂应注意定时、定量,以保证水质清新。每天投喂3-4次,人工饲料应以投喂后10分钟食完为宜。
日常观察要特别注意水体的温度、水质是否正常,鱼体游动、摄食是否正常,鱼体鳍条、表面是否有伤、是否感染病害等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予以解决。定期清洗过滤器,检查温控装置和动力设备,以维持养殖缸养殖系统的稳定。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同时,尽量不要引起血鹦鹉鱼产生剧烈的应激反应。剧烈的应激反应容易造成鹦鹉鱼鱼产生褪色反应。
主要价值
鹦鹉鱼的身上有美丽的斑谰色彩,就像鹦鹉五彩的外衣,是观赏价值很高的一种鱼类。鹦鹉鱼会排泄出沙,所以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的“珊瑚转换成沙”的角色。鹦鹉鱼本身是没有毒的,但鹦鹉鱼的食物中有些是有毒的。其体内有分解消化毒素的器官,所以鹦鹉鱼不会被毒素伤害。但是如果捕获鹦鹉鱼,其体内的毒素没有完全清除,那么其食物中的毒素就会转嫁给食用鹦鹉鱼的人类。所以,许多渔民都劝贪嘴的食客不要食用鹦鹉鱼。
参考资料
鹦鹉鱼.科普中国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3 13:22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