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厦铁路漳州支线
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境内铁路线路
鹰厦铁路漳州支线(Yingtan-Xiamen Railway Zhangzhou Branch Line)是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境内一条连接漳州北站(原漳州站)和漳州东站(原郭坑站)国铁Ⅱ级线,线路上部建筑Ⅲ级,也是鹰厦铁路连接漳州市区的支线铁路。
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通往福建省外的铁路,虽曾进行过6次勘测,但始终未有修建计划。
1953年1月至4月,中南设计分局对南昌、樟树、赣州、瑞金、厦门线,南昌、南城、石城、瑞金、厦门线,及鹰潭、资溪、永安、漳州、厦门线(即西线、中线、东线)3个方案,最后,选出鹰潭、资溪、永安、漳州、厦 门线即东线推荐方案,线路全长为723千米;同年7月,昌厦线草测设计意见书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核定,以东线方向为正线的主要方向,确定该线的修建目的是以“国防为主,结合经济发展”,修建计划初步决定分两大段进行,第一大段由鹰潭至南平,第二大段由来舟至厦门,并正式改名为鹰厦铁路。
1955年2月,西南设计分局由成都迁至南昌领导全线设计工作;同年2月21日,鹰潭至资溪间60千米正式开工;同年9月,南段定测时决定不经过漳州,改由浦南经郭坑至厦门;郭坑至漳州另建漳州支线,嵩屿支线不修建;12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第二设计院完成了漳州支线的外业勘测。
1956年1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第二设计院提出漳州站的施工图设计;5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第二设计院提出支线线路及小桥涵的施工图设计,1956年9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第二设计院提出篁渡大桥的施工图设计,有关站后配套工程的施工图均在同年上半年先后提出;8月上旬,漳州支线全面动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兵8541部队担任施工任务;12月,漳州支线辅轨至篁渡大桥东端,因大桥施工改变设计而暂停铺轨。
1957年4月,漳州支线除篁渡大桥3号、4号墩外,线路下部主体工程基本完成;4月,漳州支线施工处于停顿状态。
1958年2月,漳州支线篁渡大桥3号、4号墩开始施工;5月18日,漳州支线全部完工,随即进行架梁铺轨。6月16日,漳州支线开始架梁;6月19日,漳州支线全部架完;6月29日下午3时,漳州支线铺轨到漳州站。比计划提前3个月建成;8月5日,漳州支线开始办理验收交接工作。
1993年12月,漳州支线实现电气化。
2005年12月起,因为铁路提速,漳州站(今漳州北站)开始停办客运业务,客车直接从漳州东站通过,漳州支线成货运线路。
线路站点
技术标准
沿线车站
截至2011年7月,漳州支线车站共有2座。
线路走向
漳州支线起自鹰厦铁路的漳州东站(原郭坑站),出岔后西行2.2千米,跨九龙江篁渡大桥,线路在平坦广阔的漳州平原台地低缓丘陵上通过,到达漳州市东北郊漳州北站(原漳州站)。
运营情况
客运流量
1971年,漳州支线累计发送旅客18.2876人次。
1989年,漳州支线累计发送旅客38.20万人次。
1990年,漳州支线累计发送旅客27.30万人次。
货运流量
1958年,漳州支线货物发送量2949吨。
1989年,漳州支线累计发送货物发送69.15万吨,货物到达206.02万吨。
1990年,漳州支线累计发送货物发送69.33万吨,货物到达217.16万吨。
设备设施
漳州支线为国铁Ⅱ级线单线电气化,:1处郭坑联轨站给水设备,1处郭坑联轨站机务设备,4.5毫米铁线1对和4.0毫米铁线1.5对通信设备;臂板信号,钥匙联锁,路签闭塞的信号联锁闭塞设备;正站线1440根/千米,半径≤600米,1600根/千米;碎石道碴石质0.20米厚,土质0.25米厚;桥涵洪水频率:桥<100年,涵50年。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漳州支线位于漳州平原中部,地形平坦广阔,有少数低缓丘陵散布其间;河流属九龙江水系,地处九龙江下游,可常年通航,因地处北回归线北侧,并受台湾暖流的影响,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以夏长无冬、温暖湿润为气候特色;全年无霜期334天,年平均气温21.4℃,年平均降雨量1549毫米,夏秋之交,多台风,常有暴雨。
重点工程
漳州支线篁渡大桥系钢筋混凝土梁、上承钣梁孔跨式样,全长393.38米,共13个桥孔,14个墩台,最高墩台17.66米。由1孔16米钢筋混凝土梁、9孔32米钢钣梁、3孔24米钢钣梁组成。桥上线路为直线;河床地质结构,上部为中砂层和沙夹卵石层,下部为花岗岩层、因受海水侵蚀成为风化花岗岩细压碎带、粒状带、球状块石带与块石带,并且层次摺叠,互相交错,洪水频率为100年,最高水位12.3米;1956年12月2日开工,由铁道兵8541部队负责施工。施工过程中发现基底地质情况复杂,决定把3号墩钢钣桩围堰明挖施工及4号墩沉井施工改为气压沉箱施工。铁二院于1958年1月31日提出变更设计图。此时,铁道兵8541部队已于1957年初外调,工程移交铁道兵8503部队继续施工。1958年5月18日全部完工。随即进行架梁铺轨,至同年6月19日架梁完毕。篁渡大桥是跨越九龙江下游的一座大桥,上游河水急剧转弯,大桥郭坑端河岸陡峭,漳州端及其下游为浅滩,冲刷系数1.4,压缩孔径较大,主流通过第3、4两孔。洪水泛滥时,漳州端广阔地带被淹没,郭坑端1号、11号、12号墩采用明挖扩大混凝土基础,2号、3号墩为气压沉箱基础,4~10号墩为沉井钢筋混凝土基础。11号、12号及漳台用钣压桩围堰开挖扩大。为减少2号、3号墩的冲刷,1964年拆除1、2两孔的丁坝,增设郭坑端下游顺坝97米。1959~1960年郭坑端下游护坡、漳州端上游护坡、11号墩护基受冲刷塌方,1961年大修加固,漳州端桥下地面再用片石补砌防护。1982年全桥防震加固,1985年漳州端桥头路基加固。
价值意义
漳州支线在路网规划中为中国东南沿海干线厦漳潮线与鹰厦线之间联络线的组成部分。东邻厦门枢纽,规划中的东孚编组站是福(州)厦(门)线,厦漳潮和鹰厦线的汇合点。由鹰厦线郭坑进入本线后折向西南,规划在漳州的南郊九湖与厦漳潮线相接再经漳浦、云霄、饶平、潮州、汕头,西达惠州、广州;从云霄县的大浦,规划有一条通向盛产硅砂的东山港湾支线,可促进东山深水大港的开发和优质建筑材料硅砂的外运。如东南沿海干线建成后,可把东南沿海的众多侨乡,以及湄州湾、厦门、嵩屿、东山、汕头、黄浦等大港连成一片。对促进沿海经济的开发和对外贸易的发展,都将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支线今后在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方面的位置十分重要。(《漳州交通志》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0-02-12 17:0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