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台山
沁水古十景之一
鹿台山位于沁水县西南张村乡境内,海拔1463米。岩峰耸峙在众山拱绕之中,山势峥嵘,气势磅礴,迤逦东南,叠嶂起伏,气贯长虹。背有杏谷朝霞,阳为芦苇深丛。西起黑岭黄父,坞岭卧云;南应远眺历山,舜耕遗迹;北依碧峰清翠,苍柏参天;东延石楼精舍,金碧辉煌。据《山海经》记载:鹿台其山,以台拱叠为山,雄立群山之中。山中有鹿,常年嘶鸣,故名曰:鹿台山。
山西鹿台山
龙首山再向西二百里,叫鹿台山。山上白玉遍布,山下多白银。山中有许多野兽,其中多是牜乍牛、羬羊、白豪。山中有许多鸟,其中有一种名叫凫的鸟,形状同雄鸡相似,却长着一副人脸。凫的叫声就像自呼其名。凫出现的地方会有兵乱。
〔豪,与《竹山》中的豪彘相同,只是这种豪的毛皮是白色的,所以叫做白豪。〕
河南鹿台山
在河南省汝州市区西北十公里处,唐朝时与风穴山和崆峒山并列为汝州名山,唐《元和郡县志》、清《读史方舆纪要》、《汝州志》均将其列在名山条目中。这里曾是食疗鼻祖孟诜的隐居地,唐代大诗人李白和著名隐士元丹丘也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鹿台山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取自明《一统志》,“鹿台山,在南阳府汝州北二十里,有台状若蹲鹿。”;一说取自当地流行的说法,鹿台山山峦起伏,群峰林立,山崖陡峻,只有鹿台山顶是平的,远看像个台子。鹿台村在山南的一条山峪里,从村里向北到鹿台主峰有五个呈梯级状的山丘相连,山丘同鹿台山一样均是平顶,和鹿台相加正是六个平台,“六”字的汝州方言也念鹿音,因此叫鹿台山。
鹿台山在嵩山南麓,属嵩山余脉,海拔751米,是汝州北部诸山脉的最高峰。站在鹿台山顶,极目北望,少室山、太室山在云海中漂浮,犹如海市蜃楼一般。西、北、东三面诸峰相连,如围屏,还像太师椅,鹿台山就像坐在太师椅上的老者。 鹿台山向南距河南省汝州市陵头乡孟庄村4公里,有“村村通”水泥公路通到山前。鹿台山地处河南省汝州市陵头乡和尚庙行政村,过去这里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全村500多口人,分布在三个自然村。 天心寨上孟家庙 汝州孟氏族人的家庙就建在鹿台山巅一块平地上。孟家庙早已不存在了,代之的是附近群众新修的盘龙宫,里面敬得是“全神”,道教、佛教相会,连孙大圣也成了护佑神。 盘龙宫是北唐沟村民毛相臣等老人集资修建的,仅塑像就花费了15000多元,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将这些建筑材料运上山的。当天,看护盘龙宫的是毛相臣的儿子毛跃民。 鹿台山形似巨龙,山表全是红白相间的风化石,石质硬度不大。孟氏家庙占据的约1000平方米的土地很肥沃,没有沙石之类的杂质,种的棉花和蔬菜长势喜人。这块地被突出的呈圆形的石基包围,基内是土,由外向内逐渐增厚,最厚处有10多米。基外则是石坡,只有很薄一层附在山草下的沙土。 天心寨,是自然形成的,古时候寨墙很高;解放后,山上的树木被砍伐,水土流失就成了现在的样子。传说唐宋时这里的寨墙很高,寨墙上挂的灯笼在河南省汝州城就能看到。天心寨过去很有可能是个火山口,火山喷发的熔岩呈放射状向周围堆积,形成了圆形的石寨。后来火山停喷,成了死火山。大洪水时期,洪水漫过这个地方,挟带的泥沙经过不断沉积将火山口淤平,成为一体。洪水过后山势重现,经过雨水的不断冲刷,火山口内的淤土得以保存,外边的就随着山洪流到了山下,成了今天的模样。试想,大唐时的天心寨一定很高大,足以阻挡野兽的侵袭。周围陡峻的山势可以与外界隔绝,是隐居的好地方。周围数百平方公里的山林,有数不尽的草药供孟诜享用。寨内肥沃的土地可以植花养草、种粮种菜。西北方不远处的一座山丘阻挡了风的流动,使天心寨少了寒风的侵扰。 鹿台仙踪  鹿台山附近产一种叫山菖蒲的中药。孟新堂讲起《神仙传》中的一个传说:“汉武帝上嵩山,忽见有人长二丈,双耳垂肩。帝礼而问之。曰:‘吾九疑山中人也,闻中岳石上有菖蒲,一寸九节,食之可以长生,故来采之。’忽不见。帝谓侍臣曰:‘彼非欲服食,以此喻朕耳。’”宋人王敬美云:“菖蒲以九节为宝。以虎须为美,江西种为贵。本性极爱荫,清明后则剪之,冬则以缸覆之,不唯明目,兼助幽人之致。”  《李白传》载,唐天宝元年,李白因嵩山道士吴筠的推荐,被玄宗召至长安。当时的唐玄宗,昏聩骄纵,不理政事,召李白进京,不过是爱其诗名,让他供奉翰林,成为文学弄臣而已。李白傲岸不羁的性格,招致了权贵佞臣的谗毁,天宝三年,李白满怀激愤弃官离开长安,开始了云游生活。他过洛阳,出龙门,来到汝州,闻汝州北部的鹿台山曾是孟诜的隐居地,便放弃去南阳的念头,决定登鹿台、游嵩山。  当年,李白来到鹿台山,在天心寨小息。他站在鹿台山顶看到嵩山上云海翻滚,心情异常激动。第二天一大早,便沿山路朝嵩山的方向走去。在鹿台山北侧的一个谷地,他见一位公子头戴草帽,身穿汗衫,脚穿厚底云鞋,手拿一把尖镢,文质彬彬,舞动着尖镢像是在挖掘什么。李白见此人气度非凡,便上前施礼问道:“先生在挖什么?”公子连看都不看一眼,说:“菖蒲!”李白又问:“采它有什么用?”公子说:“服之益寿延年。”这时,李白也发现身边崖缝中生长着几棵菖蒲。他走过去拔了一棵,仔细观看,发现此株高有尺半,叶呈剑状,两行排列,根部互相包围,顶部开满绿色小花,散发着淡淡的香气。  李白看着菖蒲问:“公子贵姓?家住何处?”他问多时,没人应声,回头一看,一道白雾飞来,哪里还有公子的身影。  晚上,李白来到鹿台山北的青石岭,住在承天宫道院内。他和道长谈起在山上遇见采菖蒲公子一事,道长对他讲,这位公子是将门之子,学识渊博,中了举人,却不肯做官,慕孟诜长命百岁,也来到嵩山南麓,隐居颍河岸边。闻孟诜爱食菖蒲,就选长在鹿台山附近的菖蒲食补。李白听罢,对公子萧然起敬,拨亮油灯,挥笔写下《嵩山采菖蒲者》:  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遍是九疑仙。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两天后,李白来到嵩山南的一个道场,众人正为一个叫杨山人的隐士饯行。杨山人早闻李白的大名,忙将李白让到主席。席间当谈到采菖蒲的公子,杨山人说,这位公子名叫元丹丘,常州府人氏。他和元丹丘很要好。元丹丘常在他的茅舍落脚,他希望李白能同元丹丘结交。  当杨山人离开时,李白写下了《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山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过了几日,元丹丘来杨山人寒舍,得知在鹿台遇到的是李白时,忙问李白哪里去了。杨山人说:“诗人找你去了。”元丹丘听罢,骑上他的海龙马,忙找李白去了。  双方互相找了半月余,终于在鹿台山与风穴山之间的颍河(今洗耳河)许由宫见面,两人相谈甚欢。当谈到许由洗耳的故事,李白写下了:  君思颍水绿,忽复归嵩岭。归时莫洗耳,为我洗其心。洗心得其情,洗耳徒买名。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李白来到元丹丘的住所,二人“同衾卧羲皇”,极尽“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的安居之欢。看到元丹丘的颍阳山居,北依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李白心里非常仰慕,对元丹丘隐居生活甚为向往,于是接连写下了《题元丹丘山居》、《题元丹丘颍阳山居》、《观元丹丘座巫山屏风》、《元丹丘歌》等几首诗。其中《元丹丘歌》最为著名:“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峰长周旋。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6 09:02
目录
概述
山西鹿台山
河南鹿台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