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地湾梨,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云龙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
麦地湾梨成年果树树高1.5米以上,整形修剪多为小冠疏层形和自然开心形,叶翠绿;是一种特晚熟优质水果,每年2月底3月初开花,11月份成熟。耐贮藏,可贮藏到次年梨花盛开时节;果实扁圆形,大小整齐,平均单果重400~600克,表皮底色为黄色,三分之二以上果面鲜红色,似胭脂红,色泽鲜艳美观,果肉白色,肉质细嫩、汁多、不褐变,果心小。
内在品质指标
麦地湾梨口感嫩脆,梨香味浓郁,核小、汁多、味甜。其中
可溶性固形物≥12.0%,
硬度≥2.0千克力/平方厘米,总糖≥7.8%,
氨基酸总量≥250毫克/100克,
维生素C≥2.5毫克/100克,可食率≥80%。
产地环境
地质地貌
麦地湾梨种植区最高海拨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适宜种植的海拔为1800米~2400米,土壤类型以紫色土、黄棕壤为主,部分红壤和黄壤。pH值5~8.5之间的山区半山区及缓坡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排水良好。
水文情况
麦地湾梨种植区主要河流有7条:怒江、澜沧江、沘江、关坪河、空讲河、检槽河、澡塘河,属怒江和澜沧江两大水系。湖泊有天池。水资富,水质优良。
气候情况
麦地湾梨种植区属大陆性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立体气候特点明显,干雨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凉同期,雨水主要集中在6~9月,初夏和冬春多干旱。年平均降雨量为780.3 毫米,年最高气温35.6℃,年最低气温-4.2℃,年平均气温为16.2℃,无霜期为258天,平均年日照2077.3小时。适宜种植麦地湾梨。
历史渊源
麦地湾梨是云龙县特有的特晚熟耐储藏地方优良品种,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据《云龙县志》记载:“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因成熟于冬季,群众又称之为“冬雪梨”。
麦地湾梨的品种来源:据1998年《河北林果研究》第13卷第一期中“云龙麦地湾梨调查”,云龙麦地湾梨,又名麦庄梨、雪梨, 系云南农家品种。因来源于四川,故群众又称四川梨(原名已无法查考),系70年前游洪顺由四川迁居云南省云龙县旧州乡麦庄村时带来的接穗, 接在屋角的一株川梨(Py rus p ashia Buch. -Ham.)树上,成为繁殖传播的母树。母树的原树冠已死,现存树冠系从距地面高约1米的空心主干上长出的徒长枝重新形成的。现母树立地海拔1720米。树高10米,冠幅8米,主干高2米,树势中等,枝条中密,年产梨果400~500千克。后经大理州云龙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多年发掘、筛选,并从其变异品种中成功选育的晚熟优良地方特色水果品种之一。
麦地湾梨称谓的由来:麦地湾梨名称的由来还与知青上山下乡有关,当时下关知青多集中在云龙县旧州区(现功果桥镇)的澜沧江河谷地带,由于当时生产储藏技术水平有限,所以到每年的2~3月份已无梨果供应,这时有一人将梨从麦地湾村带到知青点给知青们分享,知青们品尝到汁多味甜的梨后,纷纷问:“这是什么梨?”这人也不知是什么梨,只说是从麦地湾带来的,以后知青们想吃这种梨的时候就会问:“有没有麦地湾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地名和梨结合的品种称谓“麦地湾梨”。
据1992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云龙县志》中第176页第4行记载,有16种地方梨果品种资源,以水井麦地湾梨、漕涧黑心梨、大功厂密香梨为特品,1989年有面积4543亩,总产量103.03万公斤。第463页的第17行记载,优质晚熟香梨调查:旧州乡水井村麦地湾梨(又名麦庄梨)和大功厂梨(又名依主梨),以优质、晚熟著称,可保存到来年春季,为云南省少数优质、晚熟香梨品种,经过调查,鉴定和推广,至1989年,已嫁接28000株,为开发地方名特产品找到门路。
据1996年出版的《云龙县林业志》记载了云南省农大科研处高级工程师张兴旺(中),大理州经果站高级工程师汪长进(左)考察云龙优质梨的照片(张昭摄)。《云龙县林业志》第60页第17行记载,水果类:品种甚多,主要有梨、苹果、柿、梅、柑桔等,梨品种有16种,主要有麦地湾梨、大功厂梨、雪梨、漕涧黑心梨和大黄皮梨、火把梨、人头梨、麦皮梨、大棠梨等。其中以旧州乡水井村所产麦地湾黄皮梨(特晚熟)品质最优,年产量约15万公斤。在第71页第2行记载,梨:乔木、高10~15米,海拔2500米以下地带多有栽培,县内16个梨果品种中以麦地湾梨品质佳,其特点是:①果色褐黄着红晕,果开型扁圆端正、皮薄、果心小、肉酥脆、味密香浓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17%,总糖7.88%(已转化为糖汁),总酸0. 33%,维生素C 2.2毫克/100克,大果型重400~800克,中果型重250~350克,一般单株产400~600公斤,最高单株可达1500公斤,霜降到小雪采摘,存放至来年阳春3月仍保持汁多浓甜酥脆不变;②树势强健,3月上旬萌动,中旬开花,花期约20天左右,遇重霜花亦能正常受粉,高山河谷海拨1800~2650米潮湿温凉地带均宜栽培,嫁接后3年结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70余年老树仍抽新梢挂果满枝,全树结果均匀,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而均匀,有优良器具和雕刻用材。
据1995年出版的《云龙年鉴》第93第16行页记载,〔麦地湾梨授粉试验获得成功〕:1992年以来,为探索云龙麦地弯梨授粉结实规律,县林业站经济林果专业技术人员与云南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共同承担试验课题,并经试验和跟踪观察得出结论:麦地弯梨自花授粉结实率为零,砀山酥、金花、雪花、大功厂、富源黄梨等梨品种与之授粉结实率较高,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置比例为5:1,县内先期开发的纯麦地弯梨园应按比例高头换接上述授粉品种中的任意一种,方能达到结实丰产目的。第338页第14行记载,〔麦地湾梨精品包装初见成效〕:麦地湾梨是县内特有的优质晚熟梨,具有很好的市场。
2000年初,县科委接受“麦地湾梨”品牌开发项目后,根据项目要求,组织人力、物力、突出攻关,年内完成包装设计、印制、装合等业务。首批上市1500件。
生产情况
2013年,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麦地湾梨年产量15万吨。
产品荣誉
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麦地湾梨”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麦地湾梨产地位于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内,涉及诺邓镇、功果桥镇、漕涧镇、白石镇、宝丰乡、苗尾乡、检槽乡、长新乡、关坪乡、团结乡、民建乡共1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之间,南北长109千米,东西宽91.8千米,种植面积6700公顷。
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4-01-1435。
安全要求
麦地湾梨梨产地环境按照《NY5013-2006 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执行;产品质量符合《GB/T 10650-2008鲜梨》产品标准。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
一般选择在海拔1800米~2400米之间,土壤类型以紫色土、黄棕壤为主,部分红壤和黄壤。pH值5~8.5之间,年平均气温16.2℃,无霜期25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不低于2077.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780.3毫米的山区半山区及缓坡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周围无柏树和泡桐的地区种植。
2、品种选择
麦地湾梨选择品种是种植历史悠久,地域特征明显的特晚熟(成熟期在11~12月)优良地方品种。
3、种植规程
3.1、苗木选择
选择本地棠梨作为砧木,选用种性纯正的麦地湾梨采穗圃内的穗条作为接穗,所培育的嫁接苗。
3.2、出圃标准
要求品种纯正,无病虫害,根系完整良好,苗木高80厘米以上,嫁接口以上距地表10厘米处茎粗达0.8厘米以上,苗木高度80厘米以下部位致少有5个以上饱满芽方可出圃。
3.3、建园
整地:坡地应修筑梯地或鱼鳞台。按株行距挖穴(沟)宽80厘米,深80厘米的定植穴(沟)。开挖时要把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定植穴(沟)上下宽度要保持一致。穴(沟)挖好后,先填入30~40厘米左右的作物秸秆或绿肥,并将表土加入踏紧,再用足量腐熟有机肥和少量化肥与土混合填入。
栽植方式与密度:定植时,将梨苗主根剪除2~3厘米,除去嫁接口薄膜,嫁接口需露出地面5~10厘米,踏实根部土壤,培半径50厘米左右树盘,并高于地面30厘米,浇足定根水,然后用薄膜覆盖。根据不同地形、地块确定种植密度,常规株行距4米×5米或3米×4米。
栽植时间:落叶后至发芽前,时间为每年12月至次年2月。
配置授粉树:麦地湾梨为异花授粉树种,必须配置花期一致或稍早的授粉树,授粉树品种以本地大工厂梨、巍山红雪梨、金花梨为主,适当配置富源黄梨、六月雪等品种,麦地湾梨与授粉树配置比为4∶1。
3.4、土肥水管理
土壤管理:幼年果园每年深翻扩穴1~2次,成年果园每年全园深翻或隔行(株)深翻1次,深度一般以30~40厘米为宜。深翻时间在秋冬季落叶前进行。肥水管理:基肥施用结合土壤深翻,以有机肥为主,可混加少量氮、磷、钾素化肥。追肥,第一次在萌芽前后,以氮肥为主,每株(成年树)2.0~2.5千克;第二次在花芽分化及果实膨大期,以速效氮钾肥为主,适当配合磷肥,施肥量略高于第一次;第三次在果实生长后期,以钾肥为主。其余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施肥,施肥量以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施肥特点确定。施肥方法采用沟施,挖放射状沟或在树冠外围 挖环状沟,沟深15厘米~20厘米。根外追肥可结合喷药施用,全年4~5次,一般生长前期2次,以氮肥为主;后期2~3次,以磷、钾肥为主。施肥应结合灌水,应根据土壤墒情及降雨情况确定是否灌水,一般全年共3~4次。我县麦地湾梨种植区,冬春应注意灌水尤其是春季梨树开花前和开花后,夏季果实生长期要注意水分供给的均衡性,以防出现裂果的现象。
3.5、整形修剪
根据栽培技术、立地条件不同而异,一般以小冠疏层形、自然开心形为主。小冠疏层形:定干高度通常为80厘米,下端50厘米做主干,上端30厘米做整形带;第一层分布3个主枝,主枝之间的角度以120°为好,每个主枝上配备3个侧枝,第二层分布2个主枝,每个主枝上配备2个侧枝或不配侧枝;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间距80~100厘米,全树高度控制在2~2.5米。自然开心形:干高40厘米~50厘米,主枝3~4个,斜直向上生长,无中心干,在主枝上再向外分生副主枝,共3~4层。主枝腰角70度,大量结果时达80度,树高控制在2~3米。
3.6、疏花疏果
人工疏花疏果,在花序伸立后到开花时进行疏花,以花朵未开放时疏花最好。花、叶比例以1:5为宜。疏果时间一般在梨树谢花后10天~15天开始疏果,20天内分两次完成。第一次疏除过密的小果、病虫果、畸形果。第二次选优定果,在果枝两侧每隔20厘米左右留一个果,保证40片~50片叶留一个果,弱枝可相对少留一些果,壮树可适当多留一些果。
3.7、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原则,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及时防治。主要病虫害有:黑星病、褐斑病、梨食心虫、蚜虫、红蜘蛛、蝽象。防治措施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严禁使用国家禁止使用及高毒高残留农药。
4、采收
采收期一般在10月底至12月初,此时果实已成熟,品质最佳,果皮青翠,采收方法人工采收,根据果实成熟度和市场需求适时采收。要求采摘时轻拿轻放,免碰伤、刺伤。果实下树后要用专用竹篮或果框盛放。
5、生产安全记录
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包装等全过程都要有记录,建立生产档案,以便查阅,生产档案保存不低于2年。
专用标志使用
严格遵守《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规范》,实行公共标识与地域产品名称相结合的使用制度。在保护地域范围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签定标志使用协议,并按照相关要求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