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贤得,男,广东饶平人,1945年出生于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汫洲镇,曾任广州海军基地副司令员、海军汕头水警区副司令员、大校。
人物经历
1945年12月,麦贤得生于
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汫洲镇。
1953年,麦贤得入学。1961年,麦贤得在初一肄业后,即参加公社劳动。
1962年,加入汫北民兵营,曾被评为“五好”民兵。
1964年3月,麦贤得入伍;8月,麦贤得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麦贤得在部队里多次受到嘉奖,并被评为“五好”战士。在“八·六”海战后,根据麦贤得负伤前的多次入党申请,麦贤德被批准为预备党员。
1965年8月,麦贤得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海军基地某部副司令员、大校,被国防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1988年,麦贤得当选为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成员。
1989年9月28日,麦贤得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
2007年,麦贤得以大校军衔,从广州海军基地副司令员的职位退休。
人物事迹
刻苦学习
1964年3月,麦贤得参军并入广东虎门沙角海军学校学习。在校期间,他通过学习历史、参观战场和了解海军历程,立志成为保卫祖国海疆的水兵。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他刻苦学习机电原理和政治理论,以英雄为榜样提升自己。毕业后,他成为海军护卫艇41大队4中队611号艇的机电兵。
英勇表现
1965年8月5日,国民党海军两艘舰艇企图向大陆输送特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随即命令汕头水警区准备战斗。23时13分,部分舰艇奉命出击。6日1时42分,护卫艇群发现目标,并于2时51分开始集中火力攻击“章江”号,3时33分将其击沉。在此过程中,611号护卫艇机舱中弹受损,机电兵均负伤。其中,机电兵麦贤得前额被弹片击中,脑组织外露,失去知觉。经副指导员包扎后苏醒,虽无法言语,但仍用右手指示需关注机器。艇舱开始进水,情况危急。麦贤得忍受剧痛,回到机器旁坚守岗位,与战友检查机器。尽管视线受阻,他凭借平时练就的技能,在摇摆的机舱内检查管路、阀门、螺丝钉,及时排除故障,确保机器运转。麦贤得坚守岗位3小时,直至5时22分“剑门”号被击沉,战斗结束。他向战友示意胜利后昏迷。
拒绝药商
麦贤得长期与战伤后遗症抗争,药不离身,吸引药商关注。药商欲借其荣誉提升广告效应,但麦贤得一律拒绝。一家药厂以病友见面会为由,暗中安排广告摄制组。麦贤得得知后怒斥对方,表示绝不拿党和人民的荣誉谋私利,并断绝与药厂来往。
公益活动
1995年,汕头市成立残疾人协会,麦贤得闻讯后马上捐出200元。
1996年,麦贤得在电视上看到一家工厂发生爆炸、多名打工者受伤的新闻,又捐出了500元。
2011年,麦贤得到饶平县汫北小学参加活动,看到学生学习条件简陋,他和妻子拿出2万元购买书柜、书桌和书籍,帮学校建起了阅览室,并协调汕头市图书馆为学校建起了一座图书馆。他还协调帮助汕头桂花小学、金珠小学两所全国文明校园与汫北小学结成对子,开展共建共育活动。
2021年初,麦贤得向汕头援鄂医疗队捐款10万元。
所获荣誉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我要永远听党的话,听祖国的话,做好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同学们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建设伟大祖国贡献聪明才智。”
“是党和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要听党的话,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多做些有益的事情,把革命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
家庭情况
麦贤得的祖父、父亲均系船民。解放前,祖父饿死,伯父被恶霸活埋,父亲曾遭日本海军烧船、毒打,三代都苦大仇深。
妻子:
李玉枝。2015年,李玉枝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被誉为英雄背后的英雄。
儿子:
麦海斌。2005年,转业到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女儿:
麦海珊。1997年从海军南京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广州海军421医院工作。
人物评价
一颗螺丝钉,犹如一粒英雄的种子。如果说,一开始,它传承的基因叫血性,在此后五十余年的岁月中,麦贤得又赋予了它坚韧和纯粹。(中国军网 评)
麦贤得是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斗英雄,更是忠诚于党的模范践行者。(解放军报 评)
人物影响
人物书籍
《
战斗英雄麦贤得》是199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人民出版社。
《
麦贤得的故事》是1996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恺。
纪念展陈
2022年5月,广东画院副院长冯少协推出了油画作品《
麦贤得——为祖国时刻准备着!》;8月,这幅油画被海军博物馆收藏并永久陈列。
报纸宣传
麦贤得英雄事迹被写成长篇通讯《钢铁战士麦贤得》在《
人民日报》、《
解放军报》、《
人民海军》报等发表,引发全国关注。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接见麦贤得。40余年来,麦贤得的故事广为传颂,被写入小学课本,激励了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