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麻痹是指机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机能衰退,对刺激不发生反应的状态。狭义的麻痹是指神经系统特别是运动神经系统的机能衰退。
运动麻痹按程度可分为完全麻痹和不完全麻痹;按性质可分为中枢性(痉挛性)麻痹和外周性(驰缓性)麻痹。中枢性麻痹是由
大脑皮质发出到脊髓
前角的第一
神经元即锥体路的障碍;外周性麻痹是由脊髓前角发出到
骨骼肌的第二神经元的障碍。
1. [
benumb;blunt;lull;torpor]∶感觉不灵或丧失。
2. [paralysis]∶医学名词。肢体或身体的某部分失去知觉或
运动能力。
3. [lower one's guard;slacken one's vigilance]∶失去警惕性,疏忽。
1. 见“麻痹”。
2. 亦作“麻痹”。1.由于神经系统的病变,或
麻醉药物的刺激等原因,使机体的感觉及运动功能完全或部分丧失。
宋·
周密《志雅堂杂钞·医药》:“以少许(押不卢)磨酒,饮人,即通身麻痹而死,虽刀斧加之不知也。”
明·
唐顺之《与蔡白石郎中书》之二:“自顾齿发渐衰,痛痒心切,既稍有知,不敢不极力爬搔护药,使此生甘为麻痹人也。”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一)》:“我幼时曾经
牙痛,历试诸方,只有用细辛者稍有效,但也不过麻痹片刻,不是对症药。”
3. 比喻精神、思想麻木。
郁达夫《沉沦》:“他的智力也无用了,他的良心也麻痹了。”今多用指丧失警觉。如:这件事,我们可不能麻痹。
轻者指(趾)端麻木,重者可延伸至整个手掌及足部、四肢,甚至全身。
手足麻木感觉麻木困胀、屈伸不利、运动不灵活,“蚂蚁爬一样”或“
针刺样感觉”,部分患者有“袜子”“
袖套”型异常感觉,自觉皮肤变厚一样,
感觉迟钝。不少患者常于夜间睡眠时发作,以至麻醒,或者早晨起床后双手困胀,麻木不适僵硬感,稍作活动后可缓解。以上症状在受寒,劳累后往往加重。伴有神疲乏力,手脚怕凉等表现。个别患者还有一些复杂的异常感觉,脚底如踩棉花或
鹅卵石样异常感、或者触物刺痛感、烧灼感、触电感。病程严重可有
肌肉萎缩。但多数患者病情初期肢体运动功能可以正常,一般不影响工作生活,化验检查
神经系统也无明显损害病变(个别患者
肌电图异常)。本病呈慢性进展过程,可延续数年至十余年。
1、针灸治疗。适用于年龄小病程短肢体萎缩不明显者。可根据瘫痪部位
取穴。上肢常取颈部
夹脊穴肩贞大椎手三里少海内关合谷
后溪,每次选2~3穴;下肢常选
腰脊旁开1寸处
环跳秩边跳跃玉枢髀关阴廉四强伏兔承扶殷门季中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太溪绝骨
风市承山落地等,根据瘫痪肢体所涉及的主要肌群选有关穴位3~4个。每次可更换轮流进行,每天1次,10~15次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相隔3~5天。开始治疗时用
强刺激取得疗效后,改中刺激巩固疗效用。
弱刺激可用
电针或水针每次选1~2穴位,注射
维生素B1γ氨
酪酸或
活血化瘀中药复方当归液(当归红花
川芎制剂)每穴0.5~1.0ml。
2、
推拿疗法。在瘫痪肢体上以
滚法来回滚8~10分钟按揉松弛关节3~5分钟,搓有关脊柱及肢体5~6遍并在局部以
擦法擦热每日或隔日1次,可教家属在家进行。
3、
功能锻炼。瘫痪重不能活动的肢体可先按摩、推拿,促进患肢
血循环,改善肌肉营养及
神经调节,增强
肌力;患肢能作轻微动作而肌力极差者,可助其作伸屈外展内收等被动动作;肢体已能活动而肌力仍差时,鼓励患者作自动运动进行
体育疗法,借助体疗工具锻炼肌力和矫正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