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华街
山西省晋城市的景点
黄华街,名称来自“满眼黄华”之意,是晋城市城区最为繁华与著名的一条街,地位相当于北京的大栅栏,是老晋城的商业中心和地标,黄华街承载着晋城的地方文化,沉淀了老晋城的辉煌与记忆。
历史记载
“黄华街,古已有之,乃北国通往中原必经之关山驿站。黄华者,盖有二义:豫人持棉帛竹玉以易晋地之谷物,多秋粮,尚黄色,或谓之黄;南关有华市,首饰锦缎栉比联罗,或谓之华……(摘自《黄华街改造工程碑记》)这大概是黄华街的来历。
旧时的黄华街北起人民广场,南到南寨村口即今天的凤台街和黄华街交叉口,虽然是老晋城有名的商业街,但是狭窄拥挤,车辆难以通行,两侧商铺多为两层民居式建筑,灰暗陈旧。晋城市区改造首先从黄华街开始,大规模改造始于二十世纪末和二十一世纪初。二十载光阴似箭,今天的黄华街已变得街长楼高,一片繁华,从人民广场一直延伸到了中原街,长度增加了两倍。让我们穿行于她得历史与现实,定格她的旧貌和新颜,在影像中领略着她沧桑巨变,一路风采。
地理位置
黄华街,是晋城最有名的一条街道。凡南来北往知道晋城的人,就大多知道“黄华街”。
黄华街在晋城老城的南门外,当时如何得名的,现在谁也说不清楚,有人想考证,但也考不出个名堂。于是,有不知情者就展开联想,从讹作“黄花街”,到更有甚者,以为这里古时候曾是烟花柳巷之地,这可真委屈黄华街了。小街北口是南关,东边临着“驿后”,南边有“南寨”、“南营”。可想得见,这里古时必有驿馆、兵站,是兵家镇守之要地。晋城老一辈大都记得孩提时那首“成千上万,黄华不断”的歌谣,就或许跟小街的名字满眼黄华有关。
主要景观
黄华街原是南城外的人家依城而建、自行搭造的一条简朴的小房间。街两旁少有整齐鲜亮的青砖大院,多是紧紧凑凑、或高或矮的小房子。你让进去半尺,我挤出来三寸,没有规划可言,所以小街弯弯曲曲,北高南低,错落有致,似天然走廊,行来也别有情趣。
沿街多是卖杂货的小百货店,间有理发馆、旅店、小吃铺,满满登登,应有尽有。“德春凉粉”、“全盛饭店”更是这里不知道多少年的金字招牌,生意很好,时常能看见排队等候的人群。记得很清楚的是,街口有家“更元铺”,铺子不大,两三个货架,几节柜台,却收拾得很干净。一到傍晚,总有几个上年纪的人围坐在其间,沽二两酒,谈天说地。馒头店的馒头出笼了,牛肉丸摊的牛肉丸出锅了,上班的都下班回来了,亲热地相互打着招呼,整条街上都弥漫着温馨祥和的炊烟、香气和亲情。长街简陋质朴,不着铅华,就像一个大杂院,整条街的人则像一个大家庭,鸡犬之声相闻,其乐融融。
20世纪90年代,晋城扩建城市,人越来越多,车也越来越多,再加上缺乏南北大通道,都要从黄华街上过,所以原本又窄又长的小街就不堪重负了,那柔曲曼妙的身子,再也负担不起日益庞大的车流,小街明显变得“老”了,跟不上城市快速行进的脚步了。终于,黄华街改造成了现在的样子。
改造现状
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商业文化地标,其城市的品位就会大打折扣。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前门、大栅栏,南京的夫子庙,杭州的清河坊,苏州的观塘街,都以其浓郁的地域历史文化特色,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让人们深深地记住了这些城市。
老晋城本来是有商业地标的,那就是晋城人一直引以为自豪的黄华街。这条街承载着古代晋城的商业文化,沉淀了老晋城的辉煌与记忆,地位相当于北京的大栅栏,是老晋城的商业中心。但非常可惜的是,这条老街在黄华街改造时拆掉了。虽然有着历史的原因,但今天看来,我们把这样一条有着老晋城文化符号的街道永远地消灭了,不能不说是晋城一个永远的痛。
参考资料
黄华街.晋城新闻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6 17:06
目录
概述
历史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