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啸侠拳法是一种拳术,属于南拳的一个流派。由
黄啸侠老师所创。此拳法利用冲、弹、斫、劈、扫、撇、勾、圈八种拳法进攻,利用推、拍、拿、捋四种掌法防守。曾将黄啸侠拳法编册成书,并凭借这些武术书籍被中国国家体委授予“体育开拓者奖”、“ 中国武术高级教练”、“中国武术十大教练”、“中国武术九段教练”等称号。
简介
黄啸侠拳法是由著名爱国抗日武术家
黄啸侠于民国初期在广州创立的代表性南拳,是经中国武术协会认定并载入《中国武术拳械录》的129个拳种(拳法)名录之一,现广泛分布于广州及其周边地区,乃至澳洲、美洲多地。
黄啸侠,被誉为武坛“铁臂鸳鸯手”“南方五虎将”,入列番禺区名人录、番禺“十大历史名人”,他自小受各派武术熏陶,先后师从广东武术家洪拳程华、蔡李佛陈官伯、北派武术家赵连和、陈铁笙、王凤岗等名师,并随河北籍著名镖师孙玉峰学习罗汉门拳械。
民国初期,黄啸侠集南北武术之大成,创编出以“练步拳”、“练手拳”为核心的拳法,取名黄啸侠拳法。及后,黄啸侠不断完善拳术体系,以“冲、弹、斫、劈、扫、撇、勾、圈”八种拳法,“平踢、勾踢、侧踢、蹬踢、前扫、后拨、横撑”等腿法,“前进步、后退步、上步、落步、扭步、插步、闪步、摆步”等步法组成套路,形成简明精练、实用性强的拳法特点及武术理念。黄啸侠拳法的特征为:冲拳为主,组合应用;偏身侧击;顺步出招;步形较高,注重移动;腿不高踢,手法配合;式无定势,快打快收。
抗日战争时期,黄啸侠依其武术理念创编出器械套路“抗日大刀法”,激起民间练武热潮。
1957年,黄啸侠于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表演黄啸侠拳法获一等奖,该拳法从此为全国武术爱好者所了解。
20世纪中后期,黄啸侠先后担任广州体育学院武术教师、广州市武术协会主席、广东省武术运动队总教练、华南师范学院武术教师,深入钻研、亲自教授武术,为弘扬国术作出卓越贡献。
1983年,广州首个拳会“广州市武术协会黄啸侠拳会”成立。此后,黄啸侠的弟子致力于黄啸侠拳法的发掘与整理工作。黄啸侠之徒陈昌棉多次于全国各类武术学术研讨会、学习班上发表“南拳”研究的论述,强化了黄啸侠拳法在现代的实用意义;黄啸侠拳会常年组织会员参加省市武协举办的武术比赛和段位考核,在武术比赛中演练黄啸侠拳法。拳会成立至今,一直致力于弘扬黄啸侠爱国自强、破除门户之见、博采众长的武术精神,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2015年,
黄健波等传承人创办广州黄啸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开班授徒、到各级院校宣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积极推广黄啸侠拳法与文化理念。2020年成立广州市番禺区黄啸侠拳法武术俱乐部,为黄啸侠拳法爱好者提供更大的学习交流平台。
作为民族团结的纽带,黄啸侠拳法既是爱国主义精神及高尚武德的延续,亦是现代人强身健体的重要形式之一,对推广中华文化、弘扬国术有着重要意义。
基本内容
黄啸侠拳法是黄啸侠融南北武术之精髓所创编的以“练步拳”、“练手拳”为核心的近代代表性南拳,以简明、精练、实用为特点,包括:
1.基本技法
拳法:冲拳、弹拳、斫拳、劈拳、扫拳、撇拳、勾拳、圈拳。
步法:前进步、后退步、上步、落步、扭步、插步、闪步、摆步、弧形步、绕环步、跳跃步。
踢法(腿法):平踢、勾踢、侧踢、蹬踢、前扫、后拨、横撑。
2.功法
外功练法主要有单式训练,注重提高速度和力量、熟练技法,多练打吊球、闪步冲拳;桥手训练,着重提高桥手(前臂)力量和击打能力,如藤箍手;指力训练,着重提高五指抓握的力量,如抓酒坛。
内功练法采用易筋经功法,注重掌、指等小关节的运动和意念引导。
3.拳术套路
练手拳,分八段,八十个动作,侧重手法练习。手法以冲、弹、斫、劈、扫、撇、勾、圈为主,可用拳、掌、爪进行运用,讲求快、准、力。
练步拳,分五段,五十九个动作,侧重步法练习。以进步、退步、闪步和迫步为主,辅以摆步、扭步等。要求灵活、轻快、稳固,无论进退、闪躲、扭摆都要敏捷自如。
4.器械套路
双头扁拐,要点为拦、拿、扣、割、枪,发棍刚劲有力,勇猛快速,攻防兼顾四面。还可用于“一对多”杀出重围。
抗日大刀法,双手执刀,攻击力猛。包括劈刀、扎刀、砍刀、斫刀、扫刀、撇刀、撩刀、架刀八大刀法。
5.拆招和实战
常以上步组合拳为进攻手法,趟腿推掌为摔法,以闪步冲拳进行防守反击,方式灵活多变;实作包括五郎拳对练、擒拿术、自由散打等。
分布区域
黄啸侠拳法主要分布于广州市
番禺区、
越秀区、
海珠区、
天河区。在广州市武术协会黄啸侠拳会,以及项目保护单位广州黄啸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努力下,黄啸侠拳会在广州市内设有多个训练基地,如广州市海珠区晓港公园、顺景雅苑、南北广场、中海名都、广州市越秀区濠畔街,广州市番禺区小龙小学、石碁镇中心小学、莲塘村、广州市天河区吉山村等,并定期于各地开展“黄啸侠拳法进校园活动”。
黄啸侠拳法还广泛分布于广州市周边地区,包括江门市新会、台山、开平、中山市、佛山市、肇庆市等,港、澳地区更设有黄啸侠拳馆。
此外,在各地学员徒弟的支持下,黄啸侠拳馆在澳洲、美洲、新加坡等地也设有分馆。
历史渊源
黄啸侠拳法由黄啸侠老师所创。
黄啸侠老师生前主要练南拳,曾练习西洋拳击与北派拳术,但他的基础是南拳。故他整编的黄啸侠拳法仍是以南拳为主。
黄啸侠拳法是由著名爱国抗日武术家黄啸侠于民国初期在广州创立的代表性南拳,是经中国武术协会认定并载入《中国武术拳械录》的129个拳种(拳法)名录之一,创立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
1.孕育阶段(清末)
黄啸侠自小受到南北各派武术的熏陶,潜心苦练,师从多位武术大师,包括广东本土的武术家洪拳的程华、蔡李佛的陈官伯,后在广东精武体育会又随北派武术家赵连和、陈铁笙、王凤岗等学习北派武术,并随河北籍著名镖师孙玉峰学习罗汉门拳械。
2.创立阶段(民国初期)
民国初期,黄啸侠集各派武术之大成,创编出以“练步拳”、“练手拳”为核心的拳法,取名黄啸侠拳法。此后,黄啸侠以多组手型、拳法、腿法、步法等组成套路,不断完善黄啸侠拳法,充实拳术体系,形成迅速快捷、简明精练、实用性强的拳法特点。
3.推广阶段(1930年代-1970年代)
抗日战争时期,黄啸侠受国民政府聘请参加爱国救民的队伍,在所学的武术基础上创编了器械套路“抗日大刀法”,并亲自向民众传授,激起民间练武热潮,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而这一时期的爱国救亡思潮也成为黄啸侠拳法的重要底色。1957年,黄啸侠于“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表演黄啸侠拳法获一等奖,使黄啸侠拳法从此为全国武术爱好者所了解。
4.传承发展阶段(1980年代至今)
上世纪八十年代,黄啸侠拳法经中国武术协会认定并载入《中国武术拳械录》的129个拳种(拳法)名录中。1983年,广东省体委科学研究所由黄鉴衡、曾广锷负责编写《黄啸侠拳法——练步拳与练手拳》一书正式出版,抢救性地发掘、整理了黄啸侠拳法这一国术瑰宝。同年,黄啸侠拳会正式成立,成为黄啸侠拳法的重要交流、传承场所。
此后,黄啸侠的弟子致力于黄啸侠拳法的发掘与整理工作。1989年后,
陈昌棉多次在全国各类武术学术研讨会、学习班上发表以“南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论述,强化了黄啸侠拳法在现代的实用意义。
5.列入区、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阶段
黄啸侠拳法于2008年被列入番禺区非遗名录,2015年被列入市级非遗名录。2015年,黄健波、黄美珍等传承人创办广州黄啸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开班授徒、到广州及其周边地区各级院校宣传、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积极推广传承黄啸侠拳法与文化理念,如“黄啸侠拳法进校园活动”、“黄啸侠拳法回家”系列活动,得到社会广泛认同,更让黄啸侠拳法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武德在现代社会中广泛传播。2020年成立广州市番禺区黄啸侠拳法武术俱乐部,为黄啸侠拳法提供更广阔的学习、交流、研讨平台。
主要特征
黄啸侠拳法立足于南派桥手技法,又吸收融合了北派武术下盘灵活性强的特点。黄啸侠拳法攻防含义清晰,主要特点为迅速快捷、简明精练、实用性强,其体现为:
1.去繁求简,追求武术本质
黄啸侠拳法简捷、没有花架子,回归武术最本质的属性——技击。讲求“快、准、力”,即出手要快,多使用直拳(冲拳),抢先出手,以快打慢;出拳要准确,需时刻保持冷静机警及富有战斗性的攻防意识;以劲力为基础,在蓄劲发力时,先将手臂回收,然后通过腿部、腰部发动,使劲力迅速通过背、肩、上臂、前臂而后力达拳面。
此理念在器械套路抗日大刀法中体现为注重腰的力量运用,步伐灵活,其要点是快、准、狠、劲。
2.冲拳为主,组合应用
冲拳是黄啸侠拳法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进攻手法。打直冲拳要尽量打直,不能有意识收回。黄啸侠拳法中,所有技法、套路均以组合动作的形式进行应用,要求快速连贯,一气呵成。凡打直冲拳都是连环三冲拳、五冲拳为一组合的连续打法。
3.偏身侧击,避敌锋芒
实战时,要求侧身站立对敌,减少受击打的面积。当对方进攻时,主张不从正面迎接,而采取向两侧移动躲闪,以避敌锋芒,然后从侧面反击。
4.顺步出招,拳到脚到
即以右步右拳、左步左拳的手法进攻。拳到一定要脚到,凡退右步必定右冲拳及左冲拳同时击出,凡退左步必定左冲拳及右冲拳同时击出。这种技法由于在出拳时身体向前移动幅度大,身体获得了较大的惯性,出拳的力量大大增加。
5.步形较高,注重移动
在实战中,主张积极移动步法,及时调整距离,使自己处于有利位置。因高桩步进攻和回防都快,故采用高桩步。身体重心较高,腿部肌肉负荷较小,有利于发挥步法灵活性。
6.腿不高踢,手法配合
腿法以攻击腰部及其以下部位的低腿为主。出腿时,要求快出快收,上身要保持稳定。通常与手法配合使用。
7.式无定势,快打快收
无论是套路演练或是单式训练,出拳或出腿都要求快打快收,无需定势,以适应实战时的情况。
功法解析
此拳法利用冲、弹、斫、劈、扫、撇、勾、圈八种拳法进攻,利用推、拍、拿、捋四种掌法防守; 利用前进步、后退步、上步、落步、扭步、插步、闪步、摆步、
跳步、转环步等稳健步法轻灵地进退; 利用正踢、勾踢、蹬踢、侧踢、前扫踢、后拨踢、侧勾踢、横撑踢等腿法协助攻防。有着腿不高踢,出腿快速的腿法特点。
历史文化
董德强(原广东武术管理中心主任),已达到武术八段,曾获全国武术比赛南拳亚军;陈耀佳(广州体院副教授),曾获全国武术比赛南拳亚军、对练冠军;周文超(广东公安厅副处长),荣获全国武术比赛南拳亚军;邱建国,连续六次获得全国南拳冠军;黄建刚(现广东武术管理中心 副主任),武术八段,连续二次获得全国南拳冠军;杨世文,连续八次获得全国南拳冠军;卢伟棠,连续二次获得全国南拳冠军,一次亚运会南拳亚军;何强(现广东武术 队主教练),连续四次获得全国南拳冠军,二次世界南拳冠军;黄惠贞(现香港武术队教 练),武术六段,连续八次获得全国南拳女子冠军;
陈惠敏,武术七段,连续二次获得全国南拳女子冠军,一次亚洲南拳女子冠军;陈莉红(现澳大利亚武术教练)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南拳女子冠军 ;梁艳华(现广东武术管理中心主任),连续二次获得全国南拳女子冠军,二次世界南拳女子冠军。
陈昌棉老师是此拳的杰出代表,广州市武术协会黄啸侠拳会-永远会长,黄啸侠拳法代表性传承人之一,所获荣誉“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十大武术教练”、“武术九段”、“广州市武术协会成立60周年永远成就奖”,1940年师从区汉泉学习南派拳术及中医起骨学,1945年(抗日胜利)认识黄啸侠师傅(当时广州省港雄胜馆),跟
黄啸侠练习精武及黄啸侠拳法,陈昌棉老师曾任中医骨科医生,1958年后与黄啸侠老师共事,参加广东省武术队集训,1960年起从事武术教练工作,历任广东省武术队教练、教练组长、总教练;1984~1989年多次担任国内与国际武术裁判员、教练员学习班与训练班教师;1988~1989年应聘出任澳门武术队教练。曾将黄啸侠拳法编册成书:武术教科书《武术》、《中国南拳》、《虎鹤双形拳》、《简易南拳》、《南拳系列教材》(与董德强等合编),并凭借这些武术书籍被中国国家体委授予“体育开拓者奖”、“ 中国武术高级教练”、“中国武术十大教练”、“中国武术九段教练”等称号。
黄健波,黄啸侠长孙,生于1965年9月,广州人,广州市武术协会黄啸侠拳会-第五届会长,黄啸侠拳法代表性传承人之一。跟随黄啸侠学习拳械武术约46年,深得黄啸侠真传,以及武德武功和为人处事的作风。2008年开始在周边教授拳法,后在广州的学校开展武术进校园和社区传承工作,积极带领学生和学员参加省市各级赛事,在社区带领学员强身健体,致力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曾在2007年广州市武协成立五十周年庆典参加大会表演,并获取优秀表演奖,2010年参加番禺首界传统南拳项目武术锦标赛,荣获二等奖,常年专注开展黄啸侠拳法传承工作及推广黄啸侠拳法。
黄健伟,黄啸侠孙,1970年3月出生于广州,广州市武术协会黄啸侠拳会-副会长,广州市番禺区黄啸侠拳法武术俱乐部-理事长,自1974年起随黄啸侠学习拳械武术,熟练掌握黄啸侠拳法、功力拳及器械,深受黄啸侠武德和为人处事的作风影响,为传承黄啸侠拳法不遗余力,2012年开始积极于各社区学校传授黄啸侠拳法。2020年组织成立广州市番禺区黄啸侠拳法武术俱乐部开展传承授课工作。
孔祥弘,1998年9月出生于广州,广州市武术协会黄啸侠拳会-宣传部长兼教练,广州市番禺区黄啸侠拳法武术俱乐部-总教练,自2004年起随师傅黄健波学习黄啸侠拳法,以及刀、棍等武术。在学习武艺的同时,孔祥弘致力于继承黄啸侠拳法所蕴含的武学思想及文化内涵,并积极于各社区学校传授黄啸侠拳法。
朱江南,1990年12月22日出生于中國深圳,从小爱好武术,自2012年起学习黄啸侠拳法,从广州中医药大学毕业后于香港曹珊中医针灸跌打医馆工作,于当地积极推广黄啸侠拳法及其思想内涵。
邬炯亮,1993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广州,广州市武术协会黄啸侠拳会-监事员兼教练,2010年随师黄健波学习武术,熟练黄啸侠拳法-练步拳、抗日大刀法等,2014年广东省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男子丙组自选刀术第一名,2014年广东省大学生武术套路锦标赛男子丙组自选长拳第三名,2015年9月1日开始从事武术行业,特点以竞赛套路为主,代表作品是长拳、刀术。
重要价值
一、实用价值
黄啸侠拳法是由黄啸侠集所学的多家拳种技法之长、融入自身对武术的理解创编而成。创拳过程中,既强调南派拳法中的桥手技法,又注重北派武术的灵活步法,融合南北武术之精华。其技法技击性强,具有手法多变、步法灵活、注重劲力、以攻为主的特点,无论是套路演练或是单式训练,出拳或出腿都要求快打快收,无需定势,以适应实战时的情况,实用性极高。
二、武学价值
黄啸侠拳法集黄啸侠所学的南北武术之大成,具有破除门户、博采众长,不落窠臼、勇于创新,追求本质、去繁求简等多种优点。学习、研究黄啸侠拳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化用、继承前人的武术技法,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中华武术在现代的传承提供新的思路及实践方法。
三、康体推广价值
黄啸侠拳法实用性强,动作简捷、高难度动作较少,无翻腾跳跃等高难度动作,因此运动风险较低,对习武者的身体条件无特殊要求,只需具备基本的运动能力,均可习练,受众面较广。其动作直观朴素,拳理科学易懂,有利于教学内容的量化,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教学与传播,在引导人们进行强身健体、自卫防身,改善现代人的亚健康问题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四、历史文化价值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斗争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革而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技击术,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啸侠拳法诞生、成长于爱国思潮盛行的民国时期,具有鲜明的爱国救亡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及人文风貌。抗日战争时期,黄啸侠受国民政府聘请参加爱国救民的队伍,亲自传授武术,激起民间练武热潮,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反映了习武者将以武卫国作为武德的思想内涵,这一思想影响了黄啸侠拳法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