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权
贵州省教育厅原副厅长
黄国权(1908年—1968年),字执中,安顺县九溪坝人,教育家。
人物生平
黄国权,字执中,安顺县九溪坝人。1908年生,随到安顺城西街经营纱布商号的父亲黄德先迁往城里,在邻居张文屏家私塾读书,因聪明颖悟,成绩优良,常被同学刘汉珍、张伯时等人褒称“小百灵”。1930年考入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科经济系,随其先前考入北平朝阳大学的堂兄黄国桢租凭东四牌楼十一条东口民宅四合院;1931年回乡与李国珠完婚,11月偕妻返回北平;1932年“一·二八”事变,偕妻一度回黔,在乡小住,不久即返回北平,继续完成学业。(1933年)大学毕业,携眷回到贵州安顺,在贵州省立安顺中学任教。
黄国权在北平朝阳大学读书期间,与其堂兄一样,热情好客,广交朋友。当时在北平就读大学和中学的贵州同乡时常到其租凭居住房宅聚会。大学生中有安顺的叶清如、陈成兰、陈文光(陈曾固)等。1925年秋考入北平朝阳大学预科班的陈文光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接受马列主义,逐渐成为中共地下党成员。黄国权受陈文光影响,同情共产党,支持共产党活动,不仅给予陈文光生活上的帮助,而且还常常将自己的住所提供给陈文光等共产党人作为秘密活动地点,并为他们观风放哨。1933年7月,陈文光因叛徒告密,被国民党宪兵逮捕,8月押送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关押。黄国权知道后,赶到南京去探监,送去衣服等生活用品。
1935年,黄国权到贵州省立安顺初级中学任教,随即担任训导主任;1936年8月接任校长。
1938年,黄国权闻讯爱国民主人士黄齐生由重庆到昆明工作,路经安顺家乡小住,登门邀请黄齐生老先生到校向师生们讲演。
黄国权受黄齐生的启发,决定利用寒假期间组织“抗日救国宣传队”下乡宣传,制作一面三角形的旗帜,书明“安中职员抗日救国宣传队”,由安顺出发,经头铺、养马大地、高家坝、夏官屯、清凉洞、云鹫山、雷家屯、九溪坝、三铺、郑家屯、两所屯等村寨,作了一个星期的巡回宣传。
1939年,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将庚子赔款划给贵州省在安顺创办黔江中学后,贵州省国民政府教育厅厅长张志清认为安顺不能有两所中学,提议安顺中学迁到外地。安顺乡绅们均不同意,黄国权不愿意做被人唾骂之事,辞职抗议。
1947年,黄国权回到安顺,复任已经改称贵州省立安顺中学的校长。黄国权经历宦海生活后,对当时官场腐败与社会衰败有了清醒认识,因此,将希望寄托于教育,决心办好教育,培育新人。他效法蔡元培校长在北京大学的作为,提倡学术自由,一改学校重视文科轻视理科的传统,大胆聘用有才学的教员如刘式型等年青人,吸收新鲜血液,增强学校活力;向高中部学生推荐进步书刊,并将其藏书如华岗写的《1925—1927年大革命史》,苏联文学作品,欧美名著,鲁迅、蒋光赤、殷夫等人的作品借给大家读;推举思想进步教师担任班主任并在行动上做表率;开展训导工作,正式安排体育课,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办墙报,演戏剧,赛歌咏,打篮球等,选拔人才,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美术、音乐、戏剧等兴趣活动。在开展活动时缺少器具,黄国权把自己家里的书柜、油画、窗帘等搬来应急。
当年安顺中学生中参加演《复活》话剧的胡维汉、林朝华、黄楷等进步青年中,胡维汉成长为作家并担任贵州省文联主席。
解放初期,黄国权知道担任贵州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陈曾固就是自己昔日好友陈文光,十分高兴,将久藏在箱底的陈文光从南京监狱中写给自己的明信片等拿出给同事们看,介绍陈曾固的道德才智,同时表明重视与共产党的交往。时任安顺地委书记的白潜从陈曾固那里知道黄国权的思想言行,并且从社会人士和安顺中学师生间问及黄国权仍如既往后,在安顺地方政权建设中甚为倚重。黄国权也鼎力相助,一度兼任安顺县冬学委员会副主任,组织带领教师下乡办学,宣传党的土地改革政策,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兼任安顺专区剿匪委员会委员,兼任安顺专区扫盲委员会副主任等,在支前委员会和抗美援朝安顺分会中担负主要工作任务;还相继担任安顺县、安顺地区、贵州省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职务。
1953年,黄国权主持安顺中学参加贵州省重点中学教学改革,引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1957年,安顺中学改称“贵州省安顺第一中学”,黄国权调往贵州省教育厅,担任教育厅副厅长。
1968年,黄国权逝世。
人物评价
黄国权爱国爱民,情系乡梓,关心时势,接受新思想,治学严谨;投身教育事业后,孜孜以求,勇于改革,推陈出新,为家乡培育人才,最终成为教育家,为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较大贡献。
参考资料
教育家黄国权.安顺日报.2016-11-04
黄国权.安顺市人民政府.2017-01-07
最新修订时间:2021-05-13 07:33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