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图珌(1699~1752后)字容之,号守真子、蕉窗居士。清代
剧作家,生于康熙三十八年,卒年不详。江南华亭(今上海)人。
雍正时任
杭州府、
衡州府同知。乾隆间,三任浙江乡试监试官。黄图珌善词曲,亦工诗文,主要作品有
戏曲《
雷峰塔》,还有《解金貂》、《温柔乡》、《栖云石》三种传奇,此外尚有《看山阁南曲》、《看山阁集》等作品;而且在创作方面,黄图珌很强调“画工”与“化工”的区别,对中国词与戏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个人简介
黄图珌(1699—1752后),字容之,号蕉窗居士、守真子。清松江府华亭县人。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入都谒选,得官杭州府同知,后又任湖州司马篆,不久移为衢州府同知,至乾隆十九年任满入京。
黄图珌有很多著作,其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是《雷峰塔》传奇。此剧所写的白蛇、青蛇故事原系民间传说,其文字记载先后见于《小窗自纪》、《
清平山堂话本》、《西湖游览志余》、《西湖佳话》和《警世通言》中的《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笔记或小说。明末陈六龙有《雷峰记》传奇,今不传。
作品介绍
黄图珌善词曲,亦工诗文,著有《看山阁全集》,收诗、词、文、赋、杂记和散曲共64卷。
所著戏曲有《雷峰塔》(2卷)、《栖云石》(2卷又名《人月圆》)、《梦钗缘》(2卷)、《解金貂》(2卷)、《温柔乡》2卷又称《二美图》、《百宝箱》(2卷)、《双痣印》(2卷)及《梅花笺》等,合称《排闷斋传奇》。
曲学论著,有乾隆十年(1745)原刻本,今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七集排印本。
创作思想
清代剧作家黄图珌谈及作曲时认为:“词虽诗余,然贵乎香艳清幽,有若时花美女,乃为神品,不在诗家苍劲古朴间而论其工拙焉。”又云:“词之有气,如花之有香,勿厌其秾艳,最喜其清豳,既难其纤长,犹贵其纯细,风吹不断,雨润还凝。是气也,得之于造物,流之于文运,缭绕笔端,盘旋纸上,芳菲而无脂粉之俗,蕴藉而有麝兰之芳,出之于鲜活花卉,人之于绝响奇音也。”
在谈及作曲的含蓄和蕴藉时,认为:“字须婉丽,旬欲幽芳,不宜直绝痛快,纯在吞吐包含,且婉且丽,又幽又芳,境清调绝,骨韵生光,一洗浮滞之气,其谓妙旨得矣。”又曰:“用字须活,用笔须松。活则亮,松则清。清如风,亮如月。其音节呜鸣然,宛若在于风月光霁间也。”在论及情与景的关系时,认为:“情生于景,景生于情;情景相生,自成声律。”
在论及字句的选择时,认为:“落笔务在得情,择词必须合意。”论及作曲的最高境界时,认为:“心静力雄,言浅意深,景随情至,情由景生,吐入所不能吐之情,描人所不能描之景,华而不浮,丽而不淫,成为化工之笔也。”又曰:“情不断也,尾声之别名也,又曰‘余音’、曰‘余文’,似文字之大结束也。须包括全套,有广大清明之气象,出其渊衷静旨,欲吞而又吐者。诚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在论及作曲的守成与创新时,黄图秘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谈道:“余自小性好填词,时穷音律。所编诸剧,未尝不取古法,亦未尝全取古法。每于审音、炼字之间,出神入化,超尘脱俗,和混元自然之气,吐先天自然之声,浩浩荡荡,悠悠冥冥,直使高山、巨源、苍松、修竹,皆成异响,而调亦觉自协。颇有空灵杳渺之思,幸无浮华鄙陋之习。勿失古法,而不为古法所拘;欲求古法,而不期古法自备。”
创作特点
尝自谓创作戏曲,“毋失古法,而不为古法所拘;欲求古法,而不期古法自备”。
黄图珌强调“画工”与“化工”,并举出《琵琶》、《西厢》为例,进一步阐明“画工”与“化工”的区别,认为《琵琶》之所以为“画工”而未达到“化工”的境界,主要是因为“虽《琵琶》之谐声、协律,南曲未有过于此者,而行文布置之间,未尝尽善”,更主要的是《琵琶》较与《西厢》,人为雕琢痕迹较重,“陈腐之气尚有未消,情景之思犹然不及”。
作品评说
黄图珌的《雷峰塔》是今天可以看到的这一题材的最早剧本。剧中描写的白蛇形象和小说有所不同,她不再是害人的蛇妖,而是一个温柔善良、忠于爱情的妇女形象。白蛇和青蛇在西湖遇雨时向许仙借伞,及后来为索取许仙而同法海大战的情节,也比小说中的描写更丰富,这些都对以后的白蛇传戏曲发生过重要影响。黄图珌《雷峰塔》作于乾隆三年。各剧种竞相改编搬演,在民间广为流传。一些折子戏如《断桥》、《盗草》、《水斗》等至今还经常活跃在昆曲舞台上。《雷峰塔》全剧所表现的内容和结构,预示著中国戏曲创作开始进入以舞台性为主的阶段,“文人戏曲”时代走到了它历史的终结。
与鸳鸯幻的关系
清人黄图珌的《看山阁集》有九首诗与《鸳鸯幻》传奇作者及其内容有关,此前无人注意。从黄图珌诗中可知,《鸳鸯幻》是一部才子佳人戏,约作于乾隆初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之间,作者是松江府(今上海市)诸生戴蓉石,收录于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的《清代稿本百种汇刊》(79)中的《灵山会》传奇,未见任何曲目及曲籍记载,其作者幻园居士为清宗室,剧作完成于咸丰五年(1855)七月。
《海宁州志稿》卷二九载陈乃赓《黄堂梦》传奇八卷,无其他文献记载。陈乃赓是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曾官刑部主事,长于词曲,卒年34岁。《黄堂梦》当为其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回籍后所作。
著作简介
《雷峰塔》 此剧所写白蛇、青蛇的故事,为今日流行的《白蛇传》最早剧本。剧情介绍全剧共三十二出。写南宋临安人许仙,自幼父母双亡。清明时节追奠父母,归途雨中与白蛇、青蛇所变之白娘子和青儿同船,许仙将雨伞借与白娘子,彼此留情。许仙欲娶白娘子为妻,拿出白娘子所赠银锭,是为朝廷所失库银,许仙因罪发配苏州,白娘子与青儿前来探望,结婚成亲。承天寺开佛会,许仙前往游玩,因白娘子所给扇子又是赃物,许仙再次被捕,发配镇江。白娘子也来到镇江,劝得许仙回心转意,二人重归于好。许仙到金山寺听法海说法,猛然醒悟白娘子真是妖怪。遇大赦,许仙回到杭州,道破白娘子是蛇精,法海用钵盂收伏了白蛇和青蛇。压在雷峰寺前,许仙削发为僧,托钵募缘,造起一座七层的雷峰塔。塔成之日,韦陀接引法海,许仙重登天界。 剧中的法海是一个法力广大的卫道者的形象,许仙则被写成受害者,最后因法海的点化而遁入空门,这又使作品存在着缺陷。《雷峰塔》在演出过程中,艺人们对它作了加工,并增加了“生子得第”情节,当时很盛行。到乾隆中叶,他本《雷峰塔》出现后,黄本渐不为人知。
《看山阁全集》《看山阁闲笔》记录了一些民间流传的笑话、寓言等,为研究通俗文学的可贵资料;《看山阁南曲》为研究唱法发声等技术问题的专著。《看山阁集闲笔》共十六卷,分《人品》、《文学》、《仕宦》、《技艺》、《制作》、《清玩》、《芳香》、《游戏》等八部。《文学》部又分《文章》、《诗赋》、《词曲》、《诗书》、《法书》、《图画》六章,其中的《词曲》章共十四条,对词与戏曲的语言、音律、内容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提出了曲要有情有景,音律应南北有别等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