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坑镇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辖镇
黄坑镇,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地处建阳市西北部,东与武夷山市兴田镇接壤,南连麻沙镇,西邻邵武市水北镇,北接光泽县寨里镇,行政区域面积382.6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黄坑镇户籍人口为13230人。
历史沿革
元代前,为唐石里。
元初至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改唐石里为嘉禾里。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第三区(麻沙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为第五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复属第三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黄坑乡。
1950年5月,属第六区(长坪区)。
1954年,属第七区。
1955年9月,第七区更名为黄坑区。
1958年,撤销黄坑区,成立灯塔公社。
1966年10月,更名为黄坑公社。
1984年,撤销黄坑公社,成立黄坑乡。
1992年9月,撤销黄坑乡,成立黄坑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黄坑镇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黄坑、九峰、新峰、塘头、三峡、苦竹坪、新历、鹅峰、大坡、桂林、长见、坳头。
截至2020年6月,黄坑镇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黄坑社区、九峰村、新峰村、塘头村、三峡民族村、苦竹坪村、新历村、鹅峰村、桂林村、长见村、大坡村、坳头村,镇人民政府驻九峰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黄坑镇地处建阳市西北部,东与武夷山市兴田镇接壤,南连麻沙镇,西邻邵武市水北镇,北接光泽县寨里镇,行政区域面积382.6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黄坑镇境内以山地为主,山脉蜿蜒分布于境西北部。有千米以上高山100多座,境内最高峰背岗,海拔1858.9米;最低点三峡村,海拔300米。
气候
黄坑镇属亚热带气候,其特点为四季分明,夏长冬短,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6.8℃,1月平均气温6.7℃,极端最低气温—9℃(1974年12月26日);7月平均气温25.8度,极端最高气温36℃(1976年8月9日)。无霜期年平均315天。年平均日照数1800小时。年降水量1700-2700毫米之间。降雨集中在每年1月至6月,5—6月最多。
水文
黄坑镇境内河道属麻阳溪水系。麻阳溪源于望天堂峰下,经高阳、西坑庙、长见、桂林、黄坑、桃历、塘头等村,纳新历溪、长见溪、鹅峰溪、新峰溪(五福洋溪)、浪坑溪(三峡)、苦竹坪溪等河流,至杜潭、长坪流向麻沙、建阳市区,境内河道长49千米。
自然灾害
黄坑镇主要自然灾害有霜、雪、风、雷、雹以及洪涝、干旱等。洪灾平均5年1次,主要发生在1月至6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6月20日,全镇11个村8000多人受灾,受淹农田200多公顷,冲毁房屋2栋,山体滑坡16处,冲毁桥梁1座,公路塌方9处,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
自然资源
黄坑镇境内已探明矿产有铝、锌、铜、钨、钼、铁等金属矿和硫、白云母、长石、石英等非金属矿。铅、锌、铜、铁金属矿分布在大竹岚北西附近,钨、铝、铉金属矿分布在白塔山,硫、白云母、长石、石英、花岗岩等非金属矿分布在白塔山、新历附近。有五福洋、雷公口2个水库,养殖利用水面66.6公顷。
2011年,黄坑镇有耕地面积2.7万亩。
人口
2011年末,黄坑镇总人口1316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876人,城镇化率21.8%。另有流动人口585人。总人口中男性6631人,占50.4%;女性6538人,占49.7%;14岁以下1632人,占12.4%,15—64岁10008人,占76%,65岁以上1529人,占11.6%。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2589人,占95.6%;有畲族1个少数民族,共580人,占4.4%。2011年,人口出生率0.99‰,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3.61‰。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35人。
2017年末,黄坑镇常住人口为13352人。
截至2019年末,黄坑镇户籍人口为13230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黄坑镇完成财政总收入1655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1万元,比上年增长21.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28万元,增值税704万元,企业所得税10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1256元,比上年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8991元,比上年增长12%。
2019年,黄坑镇有工业企业98个,其中规模以上1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农业
2011年,黄坑镇实现农业总产值3.6亿元。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粮食产量1.1万吨,人均835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烟叶。2011年,烟叶种植面积183.3公顷,产量10500担。
黄坑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0.31万头,年末存栏0.29万头;羊饲养量0.4万只,年存栏0.4万只;家禽年饲养量5.1万羽。
截至2011年末,黄坑镇累计造林2400公顷,其中杉木林1666.7公顷、竹林733.3公顷,农民住宅四旁植树3000株。全镇林地面积33333.3公顷,其中商品林地12533.3公顷,生态公益林17066.7公顷,森林覆盖率91%。
工业
2011年,黄坑镇实现工业总产值5.1亿元。拥有工业企业44家,其中规模以个企业14家,职工21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6亿元。
商业外贸
2011年末,黄坑镇有商业网点120个,职工36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630万元,比上年增长25%。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0.89亿元。2011年,出口1.6万美元,主要产品有竹制品与正山小种红茶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黄坑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378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5所,在校生837人,专任教师9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25人,专任教师3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1.8万元,比上年增长18.1%。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5%,比上年增长0.5%。
科学技术
2011年末,黄坑镇有南平市级技术研究中心1家,建阳市级技术研究中心1家,各类科技人才10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黄坑镇有镇文体服务中心1个,村级文化中心11个;农家书屋11个,各类图书室14个,藏书5万册;各类文化专业户4户,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500人。舞龙、烛桥民间艺术团体2个,共24人。2011年末,镇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3125户,入户率100%。
2011年末,学校体育场2个。50%的行政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黄坑镇有医疗卫生机构1个,门诊部(所)1个;病床30张,固定资产总值319.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1名,其中执业医师4人,注册护士9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8万人次。2011年,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6%,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9万,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黄坑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7户,人数61人,支出11万元,比上年增长5%,月人均150元,比上年增长5%;民政部门资助合作医疗2人次,共支出0.34万元,比上年增长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2户,人数355人,支出53.3万元,比上年增长28.7%,月人均125元,其中五保人员月均260元,比上年增长83.3%(五保36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5人,支出4.7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1人,支出6.6万元,;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人次,支出0.4万元;农村临时救济102人次,支出2.5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2.2万元。敬老院2家,床位30张,收养农村五保人员15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310万人,参保率98%。
邮政电信
2011年末,黄坑镇有邮政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0.18万份(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4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0.35万门,固定电话用户0.22万户,电话用户普及率90%;移动电话用户0.85万户,互联网用户0.1万户。
基础设施
2011年末,黄坑镇有自来水厂1座,年供水15万立方米。
2011年末,黄坑镇拥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所)座,主变压器150台,用电负荷3000千瓦。年售电量2800万千瓦时。
交通运输
2011年,黄坑镇有809县道过境。乡村公路8条,总长69千米。
历史文化
黄坑镇因唐代游人在此吟“叶黄满坑金”诗得名。
风景名胜
大竹岚位于黄坑镇境内的,方圆19平方千米,有维管束植物近1800种,属省级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23种,属国家2—3级保护的有19种。昆虫31目300科5000余种,宽尾凤蝶金斑喙凤蝶等罕见特有品种都衍生在该地。
五福洋水库位于武夷山脉中部,蓄水600多立方千米,是福建省地理位置最高的两大水库之一。
白塔山位于黄坑镇东部,是福建历史最悠久的道教胜地之一。山顶部有石特立,黑白层分,状如佛塔,故称白塔山。相传夜间有灯火在山顶熠熠发光,所以又名“天灯山”。相传唐太宗年间,有钱郁霄、刘天志、李民三女在此修道炼丹,得道成仙。
朱熹墓位于黄坑镇后塘村大林谷,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29日,黄坑镇入选省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名单。
2021年11月,黄坑镇入选首批“清新福建·气候福地”气候康养福地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3 12:4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