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宝生(1942年7月25日—2023年3月23日),出生于上海,籍贯北京,中国共产党党员,梵文巴利文学家,翻译家,印度学和佛教学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生前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人物生平
1942年7月25日,黄宝生出生于上海。
1960年—196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东语系梵文巴利文专业。
1965年,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1965年—1980年,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80年—1983年,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83年—1988年,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5年—199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1988年,获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2010年4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主任。
2023年3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黄宝生研究方向为印度古代文学和诗学等。
在翻译的基础上,黄宝生对印度文学、梵语诗学、佛学、哲学、比较文学、比较诗学等领域都进行了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黄宝生研习
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谈艺录》等著作,将钱锺书“凡所考论,颇采‘二西’(即耶稣之‘西’和释迦之‘西’)之书,以供三隅之反”的方法运用在比较文学、比较文论研究之中。
黄宝生在全面驾驭梵语诗学经典论著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作品的基础上,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打通文艺学内部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流派,打通中印文学和诗学的各门学科,也打通比较文论自身,通过对比研究中印古代文论,阐明二者虽表现形态各异,却内在相通。
截至2023年3月,黄宝生共编著出版专著及译著40余部。
人才培养
黄宝生编撰了《梵语文学读本》《梵语佛经读本》《罗怙世系》《巴利语读本》等梵巴语系列教材。
黄宝生的授课方式是:先布置课下预习,把梵语原文抄写在作业本上,把连写在一起的梵语单词拆开,查字典、标注词义,查教材、标明语法形态,再翻译成现代汉语,然后在课堂上轮流把自己的译文和语法解析讲给同学们。之后黄宝生再逐字逐句讲解一遍,纠正译文和解析中不确切的地方。最后,黄宝生将他自己的译文抄写在白板上。
自2010年9月起,黄宝生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开设为期三年半的梵文研习班,共有来自院里和中国国内高校的70余位学员报名参加。
黄宝生指导培养的学生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梵文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远等。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人物评价
“黄宝生在印度古典诗学研究方面成就斐然。”(澎湃新闻评)
“黄宝生为中国国翻译事业发展和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作出了卓越贡献。”(
中国翻译协会评)
“黄先生(黄宝生)当为印度学者的典范标杆。”(印度德里大学梵文系前原主任、印度梵文专家夏斯特利教授评)
“黄宝生是中国的梵语、巴利语学者,并以半个世纪的成就确立了他杰出东方学家的地位。”(时任印度总统普拉蒂巴·帕蒂尔授奖词)
“黄宝生在加强印中两国文明与文化纽带方面做出了宝贵贡献。”(印度驻中国大使馆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