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黑凤头鹦鹉
鸟纲动物
黄尾黑凤头鹦鹉(学名:Calyptorhynchus funereus)是典型的攀禽,鸟喙强劲有力,羽毛大部份为黑色,边缘都有黄色,脸颊有黄色羽毛,尾巴也有黄色长条的部分。晚成雏。主要栖息地是桉树林和松树种植园,沿海的山地雨林,亚热带雨林,郊区,城市花园和公园。吃种子、坚果、浆果和花,在森林中撕开树枝取食蛀虫和甲虫。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
外形特征
黄尾黑凤头鹦鹉,依据不同亚种体长55至65厘米,700克体重。 鸟体大部份为黑色,大部分的羽毛边缘都有黄色,脸颊有黄色羽毛,尾巴也都有黄色长条的部分,雌鸟脸颊的黄色面积比雄鸟来的大,鸟喙为浅棕色,尾部的黄色有黑点,雄鸟的鸟喙则是黑灰色,年幼的黑凤头鹦鹉类似成年雌鸟,但不同的是年幼的雄性的脸颊有着比较小块面积的黄色。
栖息环境
黄尾黑凤头鹦鹉适应各种各样的栖息地,繁殖季节偏好在桉树林地和松树种植园,在那里更容易找到适应繁殖的自然树洞。也活动于沿海的石楠属林和山龙眼树林,山地雨林,亚热带雨林植物为主的沿海森林。定期造访大城市附近的郊区,包括城市花园和公园。
生活习性
繁殖季节外,经常聚集成较大的群体,生活于松树种植园。家庭关系都很强,一般是成双或以家族聚小群活动。但是很容易找到并恢复大群聚会。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从昆士兰南部到艾耳半岛和塔斯马尼亚岛。
繁殖方式
繁殖期因地方而不同,一窝通常1枚卵偶尔2枚,孵化期约 28天,只由雌鸟孵卵,如果2枚卵皆孵出,较晚孵出的幼鸟常被亲鸟忽略而死亡,幼鸟孵出后,雌鸟会待在巢中3个星期,雄鸟一天会喂食雌鸟2次,整个期间约168天,雏鸟约3个月后羽毛长成。
人工繁殖鸟非常少,在国际上的繁殖业者与鹦鹉养殖皆很少见,刚开始的饮食改变可能导致一时的饮食适应不良,需要大的鸟舍,过小的笼子或笼舍会使它们沮丧与失去活力,对于过于潮湿与寒冷的环境敏感,提供新鲜树枝供其啃咬。
亚种分化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注:黄尾黑凤头鹦鹉图册网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16:20
目录
概述
外形特征
栖息环境
生活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