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短尾猴
哺乳纲动物
黄山短尾猴(学名:Macaca thibetana huangshanensis)是藏酋猴亚种之一,属灵长类动物,是猴科中较大的一种。四肢粗壮,体态高大,肌肉丰满,两眼炯炯有神。成年猴一般体重15千克左右,最大者达34千克。它们蓄着山羊胡,长眉短尾,面大腮圆,身披深褐色长毛,色彩纯正,有似金丝,故又称金丝猴。又因其尾短不过6厘米,好像被人用刀砍断了似的,名短尾猴、断尾猴。
形态特征
黄山短尾猴一般体长为50-82厘米,体重15千克左右,最重记录为33.5千克。体形浑圆憨实,颜面宽阔,身体及四肢粗壮,尾很短,仅为体长的十分之一,其长度仅5厘米,成年猴两颊和颏下的须毛像兜腮胡子,且其唇下的颏须暗褐色,而周边棕白色呈层次分明的半月形。成年雄猴颜面近似青灰色,雌猴为暗红肉色,幼年个体不分雌雄均为淡肉色。成年雌猴在交配期外阴涨红。体毛长而密,成年猴毛长8-12厘米,其毛色在幼年为淡褐色,以后逐渐变深,至成年为深褐色,但胸腹部及四肢内测较淡,呈淡棕褐色;肩部、颈部和背部的毛较为粗糙。胼胝的周围裸露无毛。头顶毛亦长,但不由正中向两边分开。成年猴的眉毛多呈棕黄色,老年猴面部出现白毛,常伸向鼻侧。其头顶褐色显著。
栖息环境
原始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地带、落叶阔叶林以及中山针阔混交林。栖息高度在黄山为600米-1600米(最高峰1860米),主要利用常绿阔叶林带和常绿与落叶混交林带这两个林带。在其栖息地中有山溪水源和悬崖陡壁,供猴群喝水和夜间睡眠。栖息林带的植被以山毛榉科植物为主,其果实和叶是短尾猴的主要食物,特别是果实,在秋季和大部分冬季被广泛食用。
生活习性
黄山短尾猴除采食或嬉戏追逐时上树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地面活动。群居,受惊时,迅速结队从地面逃跑,但逃距不远。具弯竹垒柴习性。栖息于黄山密林之中,经常成群活动在峰林峡谷之间,攀峰登崖,如履平地,来时浩浩荡荡,漫山遍野,去时无影无踪,不知所向,被人们称为黄山上的精灵。令游人目不暇接。喜多岩石的疏林山坡。比较畏惧寒冷,昼行性、树栖的动物。除采食和夜宿多在树上外,白天大多在地面或矮树上活动。常在小河沟中翻石扒捞落在溪沟中的枯枝烂叶以寻找昆虫、草叶等作为食物。喜欢群居,每个群体的数量为10-30只不等。与中国其他猕猴类比较,地栖性更强,特别在受惊后多沿地面逃窜。黄山短尾猴游荡路线常较固定,在河边、竹林中运动时,常呈一定顺序,可在地上形成猴路。
喜群居,每群个体约30-80只不等,成年猴不甚活泼,饱食后常将颊囊中贮存的食物翻回口中慢慢咀嚼,或互相理毛,冬天喜欢依偎在石壁上晒太阳,第1顺位雄猴即猴王有时爬在高树上摇晃枝头。幼猴十分爱动,攀抓树枝互相打闹几无休止,常见4~5只幼猴吊成一串然后再由下而上翻回横枝。夜间坐在石壁上分成几个小堆挤在一起睡眠,幼猴多夹在大堆的中间,猴王和第1顺位雌猴在一起,但猴王和第2、3顺位雄猴常分堆睡眠。夏季(6-8月)分散在几棵相邻的大树上睡眠,以适应炎热的气候。猴群在一处活动几天后,便在巢区内漫游,迁移时成年雌猴在前,成年雄猴压队,仔猴吊在母猴腹下,响声小,速度快,日活动距离为1-2千米,夏季最长,秋季居次,春、冬季大致相等,在一处滞留天数为1-5天不等。受气候和植物物候期的影响,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迁移现象。
已知食用植物约60种,冬季常见采食青冈栎、小叶青冈、柃木、石斑木、连蕊茶、甜槠、马银花、青栲的树叶、树皮和树芽,或拔取藨草(俗名龙须草)嚼食其茎的基部,早春见猴群大口抓食毛山樱花(樱桃花)和薄叶灰木(山桂花)的花。在黄山连续8年的野外研究中,未见短尾猴捕食蛙、小鸟和鸟卵,迄今所知短尾猴几乎全为素食。觅食在全天的活动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据在黄山对一群猴(从1992年11月12日至14日自7点到18点)扫描取样统计,觅食占全天总活动(含休息、各种行为)时间的44.5%,由此可见一斑。其食物主要为植物的鲜枝嫩叶、花芽、野果、竹笋、竹叶以及小型动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黄山风景区西南部,为三十六巨峰之云门、桃花、浮丘三峰夹抱形成的峡谷。黄山野生猴谷坐落在黄山风景区西南部浮溪峡谷内,因谷中生活着中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山短尾猴,野生猴谷由此得名,享有黄山天然动物园之誉。
繁殖方式
寿命大约为20年左右。每年7月至翌年2月为交配期,但交配高峰集中在8-11月,怀孕期为6个月,产仔期在1~4月,以4月居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产仔方式为产仔节律型。雌猴性成熟年龄为5-6岁,可连续2-3年产仔,每胎产1仔。
7-12岁为雌猴的最佳生育年龄。仔猴在半年后逐渐离开母猴独立活动。雄性个体7岁左右达到性成熟后离开母群而进入邻近群,同时也有外群雄猴单个地迁入本地群,有时几只雄猴同时迁入本地群,这可能是从外群分群而来。迁入本地群的个体其顺位高低决定于体力状况,1991年冬曾见迁入9只,其中1只成年雄猴争当了猴王,但翌年3月又带领4只离群,这种换群现象减少了近亲繁殖,加强了基因交换,对种的生存适应是十分有利。
亚种分化
黄山短尾猴是藏酋猴的亚种之一。
种群现状
黄山猴共有12群,每群多到40-70只,它们栖息于高山密林之中,经常成群活动在峰林峡谷之间,攀峰登崖,如履平地,来时浩浩荡荡,漫山遍野,去时无影无踪,不知所向。1990年,黄山风景区和寨西村共同建成了黄山浮溪天然猴园观赏区,也就是通常所称的浮溪野生猴谷。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珍稀动物红皮书:渐危
列入《华盛顿公约》:附录II(CITES- appendix II)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猴谷珍闻
黄山猴谷也称黄山浮溪猴谷,里面竹海、茶园、小溪、瀑布、石滩、野生动植物等等众多,是中国大学生物界的著名野外实习基地,黄山猴谷在黄山众多大峡谷里是最长的一条,从汤口的205国道到峡谷最里面的云门峰的距离是15公里。源自黄山36大峰之一的云门峰及温泉桃花峰上分别流下两条小溪,在猴谷最里的一个村庄汇成一条相对大一点的小溪(浮溪)一直流向下游的千岛湖。
座落山风景区西南部,为三十六巨峰之云门、桃花、浮丘三峰夹抱形成的峡谷。谷中生活着中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山短尾猴,野生猴谷由此得名,享有黄山天然动物园之誉。
猴谷顾名思义里面有猴子,这是黄山最出名的只有黄山山脉才有的短尾猴,这种猴子体型很大,据说大的超过50公斤,已经和猩猩的块头不相上下了,这里珍禽异兽繁多,植被物种丰富,故又被称之为华东地区物种基因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曾先后两次来猴谷考察和采集资料。野生猴谷已成为中、日、美三国科学家联合研究短尾猴的基地,日本NHK及TBS电视台曾专门来此拍摄《动物世界》专题片。
2010年5月8日,一只刚产下不久的小猴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小憩。当日,安徽黄山风景区野生猴谷的猴妈妈抱着刚产下一个月(30天)时间的小猴引领出来游山玩水、练习走路爬树和觅食。据了解,黄山风景区野生猴谷现有雄雌黄山短尾猴103只,2010年4月7日以来先后已分娩产下小猴仔17只。经过猴妈妈1个月来的精心细致的料理抚养,17只小猴身体健康,活泼可爱,它们已基本能够独立觅食生存,走路爬树自如。黄山短尾猴被国家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野生动物,属国家二级保护。黄山短尾猴繁殖成功,填补了中国短尾猴野生繁殖的空缺。
参考资料
Huangsan Macaque .Mammals'Planet.
藏酋猴.中国数字科技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4 15:34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栖息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