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
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遗址。
历史沿革
1956年春天,原南阳县在进行文物调查时就发现了黄山遗址,收集到石斧、陶器等遗物,确定其为新石器时代遗址。
1959年1月,原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为配合焦枝铁路建设,在遗址西南部和北部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约1600平方米。
2018年5月至2021年9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遗址进行了连续主动性考古发掘。揭露面积共近2400平方米,确定了遗址是由人工河壕(运河)与自然河环绕的新石器时代大型中心性遗址。
2022年11月,在山东台地、山西岗地等地进行发掘,出土大量仰韶、屈家岭、石家河文化遗迹。仰韶中晚期,地面圆形粮仓群密集出现,其中面积约50平方米粮仓同一层面就有5座。码头清理约三分之一,在岸上发现丰富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建筑遗迹。12月,黄山遗址清理出16座大型粮仓群基址。发现了大量粟以及稻、黍种子。
遗址特点
黄山遗址,位于南阳市城北黄山村白河西岸,分布在高出地面20米左右的小山丘上,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500米,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达约5米,文化序列涵盖仰韶、屈家岭、石家河,前后无缝延续,重要遗迹保存较好。
黄山遗址发掘清理出仰韶房址或作坊、墓葬和灰坑,屈家岭房址或作坊、墓葬、灰坑和祭祀坑,仰韶和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石家河房址、灰坑,延用3个时期的码头和人工河,以及汉代墓葬等遗迹多处。在整个文化层的最底部,是两个仰韶早期的墓葬。其中一个墓葬被地层叠压着,露出一隅,发掘出了典型的仰韶早期陶钵和小陶罐。将遗址的历史追溯到了7000年前。另一个墓葬内发现一具缺失头部的男性骨架,在其顶部发现一“石块”,是南阳独有的独山玉坯料。在黄山遗址前期的发掘中,大部分玉器加工遗迹历史大都距今4000~5000年,而这块玉坯料的发现,将南阳的制玉历史往前推进了2000多年。
屈家岭文化大型高等级墓葬区是黄山遗址的另一特点。在大墓M77中,双玉钺、象牙梳、玉璜、弓箭、骨镞和400多块猪下颌骨由小到大排列,分层摆放,环环相扣。这些梯形独木棺和随葬品,应该是酋长级别墓,酋长直接掌管着这个区域的玉器生产和加工。陪葬品中,作为财富象征的猪下颌骨最具特色,总数多达1600多个。黄山遗址出土的上百座屈家岭时期墓葬,是豫西南乃至汉水中游地区这一时期最高等级的墓葬群,头枕白河、足蹬独山,排列有序、等级森严,墓葬中的人骨遗存几乎都保存完好。遗址出土的砂石浆成分表明残存的砂石浆大多为独山玉石和砂岩磨石粉的混合物,探明的2处独山玉料古矿地点和位于盛产汉白玉和石英的蒲山之间的地下古河道,完备了遗址与独山、蒲山玉石资源的供给体系,据此推测,遗址内玉石器制作遗存以独山玉石为资源支撑,以其他地方玉材为辅助。
文物遗存
综述
黄山的文化遗存丰富,出土了石制玉石工具和玉石制品4万余件。骨器50件、陶器近700件,还有大量的玉料、石器、陶器与少量玉器等。
陶器
陶器有鼎、钵、壶、盆、罐、豆、碗、盘、杯、器座、环、纺轮等。主要来自瓮棺葬和房址,少数是灰坑所出,作坊址内只发现1件常见的炊器鼎。
石器
石器农具种类有耜、斧、铲、锛、凿、刀等,兵器有钺和镞。
玉器
玉器质地有独山玉、玛瑙、黄蜡石、石英、汉白玉、方解石、滑石等,种类有耜、斧、铲、锛、凿、璜、珠等。
骨器
骨器有镞、簪、针、锥环、匕等。
所获荣誉
2022年3月31日,黄山遗址被公布为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文物价值
黄山遗址,最早是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后来是屈家岭文化,对研究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黄山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晚期和屈家岭文化时期集玉石矿料采集,玉石器加工与交流的“基地加港口”性质大型中心聚落遗址,此后石家河文化时期规模化生产玉石器,是属于填补原始玉石器工业体系空白的重大考古发现。
黄山遗址发现的码头遗迹为国内史前阶段首次发现,与人工河、自然河构成的水路交通体系,体现了古人对水资源重视利用和对外交流所需。
黄山遗址考古发现仰韶中晚期粮仓群,展现了6000多年前原始贸易的辉煌,为探讨仰韶时期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关键材料。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黄山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黄山遗址,路程约15.1千米,用时约3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