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中毒
病症名称
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其他曲霉菌和青霉菌也可产生少许,这些真菌主要寄生于花生、玉米、大米、小麦等谷物及油料。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基本结构中都含有二呋喃环和香豆素,主要分子式含B1、B2、G1、G2、M1、M2等,其中B1为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半数致死量为0.36mg/kg,属剧毒的毒物范围。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肝脏,表现为肝细胞核肿胀、脂肪变性、出血、坏死及胆管上皮、纤维组织增生。同时肾脏也可受损害,主要表现为肾曲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有管型形成。
病因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最易受污染,一般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污染较重,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等可引起中毒。
临床表现
早期有胃部不适、腹胀、厌食、呕吐、肠鸣音亢进、一过性发热及黄疸等。严重者2~3周内出现肝脾肿大、肝区疼痛、皮肤黏膜黄染、腹腔积液、下肢水肿黄疸血尿等。也可出现心脏扩大、肺水肿、胃肠道出血、昏迷甚至死亡。
食品中所污染的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其毒性目前认为有三种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致癌性。
主要为肝损害所致,出现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出现水肿、昏迷以致死亡。
2.慢性中毒
长期摄入小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则造成慢性中毒。主要变化为肝脏出现慢性损伤,如肝实质细胞变性、肝硬化等。
3.致癌性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所知的致癌性最强的化学物质。
诊断
1.食物接触史
有进食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的病史。
2.临床特征
急、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在可疑食物、患者血或尿中,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薄层层析法或高效液相层析法检测出黄曲霉毒素。
治疗
本品中毒无特效解毒剂,以对症、保肝等综合治疗为主。
1.彻底清除毒物
早期中毒者,可催吐、洗胃或导泻,必要时可灌肠,以促进毒素的排出。
2.保护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者,给与大剂量维生素C及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肝泰乐等药物治疗。
3.对症治疗
解痉镇痛、利尿、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必要时行血液透析治疗。
4.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如两性霉素B,亦可选用灰黄霉素,制霉菌素等。
预防
1.坚果、花生、粮食等不要储存太久。使用前打开包装确认有无变质,如果明显发霉,存放食品坚决不食用。
2.防止食物霉变,注意食品的保存期。
3.加工、食用食品前用水冲洗,煮熟再食用。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17:44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