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海东北部,济州岛以南,有一支沿西北方向进入南黄海的流动,海洋学上统称黄海暖流。沿太平洋西部“
第一岛链”北上的日本暖流(黑潮)的一个分支。
路径
黄海暖流是沿太平洋西部“第一岛链”北上的日本暖流(黑潮)的一个分支。
黄海暖流沿着朝鲜半岛西岸向北流动,在西朝鲜湾沿岸由于辽东半岛的作用转向西行,绕过辽东半岛南部进入渤海湾,沿老铁山水道北侧进入渤海,沿着渤海湾沿岸转一圈后再通过渤海海峡南侧流出,在烟台附近由于接受了很多的来至于大陆的淡水而发生性质上的转变,成为黄海沿岸流,绕过山东半岛东部沿半岛南部向南流动,构成了渤海和黄海的海水循环。
特征分析
从水团结构分析,也称之为南黄海高盐水或南黄海暖流水、黄海暖流水。 黄海暖流水是渤、黄、东海唯一的外海水源,具有高温高盐和低溶解氧含量特征,其消长变化对渤、黄、东海的海洋环流,包括水团、流系和涡旋等的分布及其变异具有重要影响。
黄海暖流季节变化
秋季黄海南部近底层已出现较为稳定的北向余流,表明黄海暖流在秋季已经开始出现。黄海水温分布亦显示出暖水舌的雏形,也是黄海暖流开始出现的佐证;冬季黄海暖流发展成熟,势力达到最强,不仅在近底层表现为一支稳定的北向流,在表层及次表层北向流亦是主要流态;春季黄海暖流仍然存在,从温度和盐度分布图上仍能看到高盐暖水舌的存在,但舌轴已明显东移,且流速也已经变弱,流向由冬季的偏西北向转为北向;夏季锚系站的余流均呈现东南向,表现为黄海冷水团的环流结构,此时黄海暖流已经消失。
黄海暖流年际变化
黄海暖流的强弱存在4~7a的年际变化周期,并与冬季经向风具有较好的响应关系;黄海暖流多年平均的流轴在123°E左右,其流轴的摆动存在一个3~6a的变化周期,而且其流轴的摆动明显受冬季纬向风的影响;冬季风强,黄海暖流亦强,且流轴西移。
黄海暖流残留水年际变化
夏季黄海暖流虽然已经消失,但黄海暖流残留水仍然存在于冷水团的核心区内。通过对黄海暖流残留水做EOF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黄海暖流残留水存在一个4~7a的年际变化;其核心位置在123.5°E左右,比冬季黄海暖流流轴明显东偏(冬季大约在123°E)。
气候影响
由于黄海暖流具有相对高温、冬强夏弱的特点,这在冬季对于山东半岛的冷流降雪的形成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对马暖流分入黄海的一支海流。由于温度高于流过海域的温度,因此得名。它由济州岛西南面进入黄海,大致沿着黄海深槽向北流动。在黄海南部流速较低,平均流速只有5厘米/s,最大也不超过10,在北上途中,黄海暖流不断分支:在35°N附近首先向西分出一支,流向中国青岛外海,与南下的黄海沿岸流汇合南下;暖流至成山角附近又向东分出一支,汇入西朝鲜沿岸流中。因此,海流势力大为减弱。又由于受沿岸和当地气候条件影响,海流逐渐变性,使原有的高温、高盐特征不断消失。当海流进入黄海北部时,方向转向西,经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水道进入渤海中部。在渤海中部海流再次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沿辽东湾西海岸北上,深入辽东湾内;南支流向黄河三角洲外缘,会和黄河冲淡水沿山东半岛南下。黄海暖流与黄海沿岸流有互补效应,很大程度上受制于风应力。因此,冬强而夏弱。(引自:中国海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