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涂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汉代称“
金涂
”,近代称“
火镀金
”。具体操作方法与
鎏金
相同,即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
概念出处
关于金汞齐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炼丹家魏伯阳的《
周易参同契
》。而关于鎏金技术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代。《本草纲目·水银条》引梁代陶弘景的话说: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是也。”这个记载比鎏金器物的出现晚了约八个世纪。
工艺过程
鎏金方法大体可分为五个过程。
(一)仿“金棍”。预备一根铜棍,将前端打扁,略翘起,沾上水银,晾干即成“金棍”。
(二)煞金。即溶解黄金,用水银溶解。待金溶解后,倒入冷水盆中,使之成为稠泥状,叫作“金泥”。
(三)抹金。即在器物上涂抹金泥。
(四)开金。将烧红的无烟木炭放在扁形的铁丝笼中,用金属棍挑着,围着抹金的地方烤,以蒸发金泥中的水银,使黄金紧贴器物表面。
(五)压光。用玛瑙或硬度达到7~8度的玉石做成的压子在镀金面反复磨压,把镀金压平,用以加固和光亮。
出土实物
河南辉县固围村一号墓祭祀坑中出土的一件玉璜。该玉璜由七块玉石和两枚鎏金的铜兽构成,是目前出土文物中最早的鎏金礼器。
参考资料
水银
.文学360.
最新修订时间:2022-06-22 15:32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概念出处
工艺过程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