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关系及其演变过程研究
1999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
《黄淮关系及其演变过程研究》是1999年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图书,作者韩昭庆。
内容简介
本书是研究黄河长期夺淮期间,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淮北平原湖泊、水系的变迁和背景的专著。淮北平原主要指淮河以北、黄河以南、颖河以东、运河以西的区域。以明、清时期为研究重点。作者据以对比分析的主要历史文献有:明、清治河官员的相关笔记;明、清方志记录的治河材料;明、清档案中的河臣奏议;正史《河渠志》。
本书在比较完整的区域、时段内,建构了黄河、淮北水系和人类活动三者关系演化的 个模式,综合研究了黄河长期夺淮以来的特定时期内,淮北平原湖泊、水系所发生的一系列相关的变迁过程,并对其历史背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项研究,对于当今如何处理黄淮关系,可起到“以史为鉴”的作用。
图书目录
目录
导言
一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及本书布局
三 研究理论及方法
四 本书创新点、局限及未来设想
第一章 关于黄河长期夺淮始端的再认识
第一节 有关黄河夺淮始端的不同意见
第二节 对黄河改道、夺淮的标准的认识
第三节 对黄河长期夺淮始端的再论证
一 杜充决河前的河情
二 杜充决河的再论证
三 决河后的河情
四 《金史》关于黄河的记载
第四节 对黄河长期夺淮时间认识分歧的原因
第二章 黄河下游的变迁及其对淮河水系的影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有关黄河的历史文献
第三节 黄河变迁史研究现状及成果
第四节 黄河变迁及其与涡河、颖河和淮河干流的关系
一 金代黄河变迁及其与涡河的关系
二 元代黄河变迁及其与涡河、颖河的关系
三 明代黄河河势及其与涡河、颖河的关系
四 清代黄河入颖河、涡河的情况
五 黄河变迁对淮河干流的影响
第三章 濉河巨变过程及其背景分析
第一节 濉河流域现状
第二节 明代以前有关睢河的记载(“睢”字用于历史文献)
一《水经注》记载的睢河
二《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的睢河
三《宋史 河渠志》的白沟河
第三节 明代对睢河的正名及睢河的变迁
一 弘治年间白昂对睢河的正名及疏浚
二 睢河 地多名的现象
三 明代睢河的变迁
第四节 清代睢河的变迁
一 康熙十六年前的睢河
二 康熙十六年至三十八年的睢河
三 康熙三十九年至乾隆二十二年的睢河
四 乾隆二十二年对睢河的整治
第四章 洪泽湖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背景分析
第一节 洪泽湖概况及研究意义
第二节 洪泽湖形成的两个条件
第三节“洪泽”名称的演变
第四节 历史时期洪泽湖演变的过程及其背景分析
一 明代中叶以前湖涧并存阶段
二 明中后期东部湖面扩展阶段
三 明末清初湖盆淤淀及清口门限沙充分发育阶段
四 康乾时代湖面西扩阶段
第五节 洪泽湖水库演变的历史过程
一 康熙中期至乾隆五十年深水期
二 乾隆五十一年至道光四年洪泽湖淤淀壅水期
三 道光五年至咸丰五年黄淮分治洪泽湖高水位期
第六节 历史时期洪泽湖演变模式及其淤积问题的认识
一 演变模式
二 洪泽湖淤积问题
第五章 南四湖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背景分析
第一节 南四湖概况
第二节 有关南四湖的研究
第三节 元、明山东段运河的变化
第四节 昭阳湖的演变过程
第五节 南阳与独山湖的演变过程
第六节 微山湖的演变过程
第七节 南四湖演变过程的总结及背景分析
第六章 淮河中游湖群的演变及其原因的研究
第一节 地理概况
第二节 淮河中游湖泊概况
一 艾亭至正阳关段
二 正阳关至蚌埠段
三 蚌埠至浮山段
第三节 淮河中游湖群的变化过程
一 上段(洪河口至峡山口)湖群的演变
二 中段(峡山口至荆山峡)湖群的演变
三 下段(荆山峡至浮山段)湖群的演变
第四节 淮河中游湖群的演变与黄河长期夺淮的关系
一 淮河中游的自然条件
二 黄河长期夺淮以前的状况
三 黄河长期夺淮对淮河两岸湖群的影响
第五节 湖泊后记
第七章 黄、淮、人的关系总论及反思
附图
图2-3-1历代黄河决溢地点分布图(插页)
图2-3-2明代黄河下游赈灾示意图
图2-4-1大定二十七年前后黄河下游河道略图
图3-2-1《水经注》睢河水系示意图
图3-3-1明清时期睢河变迁示意图
图4-1-1洪泽湖湖盆地形图
图4-1-2 洪泽凹陷示意图
图4-4-1隋唐时期洪泽湖示意图
图4-4-2宋代运河示意图
图4-4-3明代万历时期洪泽湖区示意图
图4-4-4清代康乾时期洪泽湖区示意图
图6-2-1淮河中游平面示意图(插页)
后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31 09:14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