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湓村
兰溪市下辖村
黄湓村位兰溪市云山街道办事处黄湓村
村情概况
黄湓村位于兰溪市城区北郊,东与新亭、下章、观音阁为邻,南界城区及余店,西靠兰江,北毗后地和徐状元村,隔堤有通往金华、千岛湖等地的铁路干线,兰(溪)浦(江)省道沿村东而过,水路可通金华、衢州、杭州,村北衔接城郊东路。跨越兰江,坐落在村西北的黄湓公路大桥已立项筹建。
黄湓为晋代叱石成羊的黄初平(大仙)的出生地。《神仙传》有年十五,家使牧羊,失之四十余,其兄初起寻索于市中,遇道士求弟遂得,并问羊安在?初平叱曰:'羊起。'于是白石皆成羊数万头。村名黄湓之黄即取之其姓黄字。湓字取义于沧海桑田,兰江河道变迁,水冲沙涨,变原汉唐时期的深泽为泥沙淤积成的湓地。民间有五百年前石骨山,五百年后黄湓滩的说法。黄与湓结合,逐渐形成今天的黄湓村名。
地理地势
黄湓村地势较低,但有石垒灰砌的黄湓大堤所护。所以五方前来杂居,聚有84姓氏。邵(767人)、叶(116人)、唐(82人)、陈(81人)四姓居多,分别占总人口1767人的43.4%、6.56%、4.64%和4.58%;下有童(71人)、郑(63人)、胡(44人)、郭(43人)、吴(42人)、王(38人)、方(26人)、张(24人)、林(23人)、徐(23人),20人以下的有姚、黄、李、刘等姓氏,占总人数的40.82%。邵姓,师鲁、师鼐兄弟二人于宋淳?间(1241~1253)由遂昌士麻镇迁来黄湓二仙井旁。叶姓,大有于明隆庆间(1567~1573)自武义迁来,先居城南白酒巷,天启间(1621~1628)迁来黄湓。唐姓,思贤于宋祥符间(1008~1017)自淳安茶园先迁篁屿,明初衍分黄湓。陈姓,汝壁于宋宝庆中(1266)由永康迁至城隅,后遂向黄湓、龙背分衍。
黄湓村,明清时属铜山乡清江里三十五都一图,旧有小自然村东宅、西宅、张家园、大份、圹下、姓童、鲍家等。因人口繁衍,村落相连,小自然村今已不可分。
旅游经济
为配合兰溪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以旅游业兴村的发展战略,黄湓村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开发旅游资源。黄湓有兰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仙井。此井重建于明崇祯年间,现保存完好。黄大仙被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尊奉为侨仙。有纪念为秦桧所害的宋朝赵鼎宰相的上公鲁庙,今犹存。宋末元初,唐元璋组织义军于黄湓滩抗元,杀元军3000人,元将奚达鲁身死。明清间,黄湓滩是演武场。如今在村庄彼岸的雁屿洲规划道路九条,分别命名为环洲东路、环洲西路、环洲中路、迎宾路、果园路、洲中果路、洲中竹路、竹园路和望桥路。村北鲍家黄大仙史料陈列馆已在筹建,东宅的二仙井旁,黄初平(大仙)故居已在开发筹建。日前,新加坡侨胞陈志亮为黄大仙的开发和黄大仙史料陈列馆的筹建,捐赠二万美元。
名胜古迹
黄大仙故居
在黄湓村中,由车门、围墙、故居、二仙井、二仙井亭等景观组成,占地230平方米。车门朝北,古朴典雅,结构精巧。门前即为横贯村中的利市路。围墙白墙黑瓦,窗上雕有鹿、鹤、鲸等吉祥藻饰。故居坐东朝西,凡三间,木结构,红柱青瓦,外形若陶屋。有黄大仙传说图画及有关史料陈列其中。二仙井,据《光绪兰溪县志》载,相传为“晋黄初平兄弟所开凿,味极甘美”。井栏上刻有“二仙井”三字,为明崇祯癸酉(1631)年重修立。井旁墙壁上嵌有“仙井”石碑,为乾隆年间遗物。二仙井亭,六柱六角,青石结构,高3.6米,亭中立有碑记。整座故居小巧玲珑,漫步在布有″太极藻饰″的石子路上,领略故居风采,有返璞归真的感觉。
二仙井
据《光绪兰溪县志》载,相传为“晋黄初平兄弟所开凿,味极甘美”。井栏上刻有“二仙井”三字,为明崇祯癸酉年(公元1631年)重修立。井旁墙壁上嵌有“仙井”石碑,为乾隆年间遗物。 车门朝北,古朴典雅,结构精巧。门前即为横贯村中的利市路。围墙白墙黑瓦,窗上雕有鹿、鹤、鲸等吉祥藻饰。故居坐东朝西,凡三间,木结构,红柱青瓦,外形若陶屋。
生活状况
黄湓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788亩,水塘75亩,农户558户。自1949年后,生产力得到解放,村民生活好转。但80年代改革开放前,没有工业,种植大路蔬菜,人均收入不到200元。
80年代改革开放给黄湓村带来生机,村成为城区的主要蔬菜基地。现有蔬菜面积400余亩,已由过去的一般种植逐渐发展成用塑料大棚、钢骨大棚和引进优良品种、改进植保方式等多种形式的科学种菜,使之无害化、早熟化、高档化。以珍珠、鲜鱼牛蛙为主的养殖业也有发展。至今,全村已有乳剂包装厂、建筑工程队等11家企业,有就业人员380人,固定资产350万元。1992年工农业总产值605.7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80万元、农业产值125.77万元,上缴国家税收15万元,人均纯收入1234元,人均住房40平方米,现有三层楼房42幢、彩电204台、空调机9台、摩托车16辆、自动电话21门、录像机10台,洗衣机电冰箱普及率达24%。重视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连续七年达100%。
社会事业
全村60岁以上的230位老人于1990年起实行养老金发放制度,每人每月10元;五保户年发五保款320~460元,养老金120元(春节慰问除外),电、水、医药费全部报销;1991年11月成立老年人协会,养老金由老年人协会发放。对有女无儿户实行养老保险制度。近年来,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卫生、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加强。投资30万元,先后建水泥路4340米,做到家家门前通上水泥路。投资20万元,全部更新用电设施,确保安全用电。投资15万元,户户用上自来水。建立合作医疗站,村民看病医药费由村报销30%。设建新居家庭无害厕所76个,卫生设施一应俱全;建造公共厕所2座,落实人员专门管理,成立打扫公共通道卫生队伍,保证村内外的清洁卫生。投资12.5万元,新建九间二层的小学校舍;实施奖学金制度;在1982年投资5万元建幼儿班的基础上,又出资购置新课桌凳、生活器具和活动器具,80年代曾被评为金华市先进幼儿园。投资3万元建成俱乐部,购置投影电视、彩电、图书等,《浙江日报》曾在1980年2月5日第四版全版介绍俱乐部情况。投资17万元,开发雁屿洲果园和林园500亩。
所获荣誉
2022年1月,入选2021年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名单(2017-2021).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最新修订时间:2022-07-02 22:55
目录
概述
村情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