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湖秋风景区,位于安徽东至境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江南山水名胜之一。
名称由来
相关传说
黄泥湖流传“七仙泛舟湖上;衣冠谈论而已”的神话,后人谓之“仙湖皎月”,为东流县旧八景之一。现湖中有一石突兀湖中,人称金鸡石,一传是天宫的凤凰下凡人间,羡慕此地湖光山色,伫立湖中点化而成;又传是巨石迸裂,有金鸡飞鸣而去。
湖岛环境
黄泥湖波光粼粼,晶莹闪烁,山水合一,水天一色,一碧万顷,烟波浩淼。湖中行舟,人欢鱼跃。观山湖秀色,看雁鹤飞舞,赏梨结二度,令人心旷神怡。岸边有长汉庙,湖中有蚌蛤山、月形山。湖边山坡绿树成林,林间曲经通幽,湖周山峦起伏、青葱翠绿、碧水蓝天,湖光山色浑然一体,让人流连忘返。
主要景点
黄湖秋风景区主要景点可分为陶径余香、历山遗泽、仙湖皎月、黄石雄风、白鹿奇踪、金鸡古石、莲州春色、松岭青荫、湖心观岛、江心观洲十个部分。
陶径余香
即陶公祠,属于黄湖秋风景区。晋
陶渊明爱慕东流山水,在东流饮酒赋诗,种养菊花,不仅留下了名篇佳作,其“不为五斗米而折腰”风骨更为东流人民所敬重,东流人民立“陶公祠”、建“菊江亭”、办“菊江书院”祀之,培植菊花弘扬陶公“松菊犹存”的品格。陶公在东流足迹遍及大街小巷,东流老街被确定为省级文化保护区,吸引了国内游人和日本、东南亚客商。以“陶公”命名的系列酒香飘祖国大地,以陶公雅号命名的“五柳”衬衣成为服装行业的拳头产品,2001年金秋,东流镇人民政府,县文化局在
陶公祠举办“东至县首届菊花展暨咏菊诗会”,金菊在祠内怒放,十余名省市作协会员在
陶公像前吟诵华章。2007年金秋,东流镇人民政府举办“东流首届菊花节”,将纪念陶公活动推向一个高潮。由东流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小组创办的《东流文化研究》正凝聚一批文人墨客,挖掘东流历史,整理东流文化,推动东流社会的发展。一个和谐、魁力、活力的东流正生机盎然,昂首阔步迈入开拓创新的大潮之中。
历山遗泽
即大历山,属于黄湖秋风景区。历山又名
舜耕山,距东流十余公里。《江南通志》记:历山南望匡庐,西瞰江渚,最为雄杰。因舜生于此、耕于此、渔于此而闻名,又因尧访贤至此,留下了中国历史上“禅让制”的千古佳话,山有舜耕地,尧舜亭,建有“尧舜祠”。唐贞宗二年起,先后建有草规庵、真人观。1976年农历三十,天降祥云,佛光下隐显“法藏寺”三字,1984年,历山主持宏僖大师奉佛旨建寺,沿台阶拾级而上,先后有天王殿,观音、地藏殿,大雄宝殿,千佛殿等庙宇,占地8000平方米,远远望去,群山翠绿中掩饰着点点金黄,近看黄墙红瓦,飞檐翘角,壮观辉煌,每年几千信徒朝拜晨钟暮鼓下,十分虔诚,是本县最大的佛教道场。历山自然景观丰富,摩岩山石、竹海松林、禅师基塔,分罗其布相互辉映,八大自然溶洞,洞洞相连,险象环生。这种集尧舜传说、
佛教文化、自然景观三胜于一体的历山,2007年被评定为国家首批AAA级旅游风景区。进山的路口矗立着一座大牌坊,全国书协副主 席钟明善先生题辞的“历山胜境”镶嵌在坊额正中,历山每年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2003年4月,象征着中日友好的樱花、梅花等2000多株树苗在这里扎根安家,历山成为东至对外交流的一扇窗口,历山为人民造福,历山遗泽万年、东流人尊称“大历山”,以示崇敬。
仙湖皎月
仙湖因湖长七里,故称“七里岛”。宋建炎年有七仙月下泛舟湖中,观湖中美景,品美味佳肴,吹拉弹唱,赋诗饮酒,通宵达旦。留下了“仙湖皎月”之景。民国年间,这里水患无穷,
血吸虫病流行。瘟疫吞噬着四邻百姓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县政府开展了“围剿钉螺”运动。1974年东至县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尧渡河防汛灭螺”工程,综合治理七里湖,治服了水患,控制血吸虫病的发生。1983年建立了管理机构。2007年度并入东流镇。如今七里湖是东至县的粮棉产地,水产基地。当年月下的七里湖婀娜多娇,楚楚动人,一轮明月悬挂天空,月光一览无余地洒向碧波万倾的湖面,湖水涟漪,银光闪烁,朦胧中帆舟点点,隐隐绰绰,难怪仙人垂临。如今金秋的七里湖,稻浪翻滚,金波一片,七仙如有雅兴,凡间一走,“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景象,定令流连忘返的。
黄石雄风
黄石又名黄石矶,今胜利镇黄石村。濒长江靠山岗,距安庆水路仅20余里,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率兵反叛犯安庆。泊舟黄石矶,问矶名,左右答曰“皇失机”,未几果败,朱宸濠在逃跑中被捕,后赐死,一场叛乱终于平息。黄石矶“雄风”冠名,笔者以为有两层意思:一是与史人对反叛行为的蔑视,认为这种行为不得人心,逆潮流而动终久失败,国家依旧“雄风”;二是对黄石矶自然景观的赞叹,黄石矶是天然良港,古代有驻军,港外风大浪急,江水湍湍,给人“雄风”之感,诗人路步蟾有诗云:“长江扶风力,千里恣奔放。危机屹而立,其势不相让,猎猎驱征帆,滚滚驾高浪。朅来跻层颠,襟怀一为畅”。黄石矶石色紫黄,土性坚腻,明清两代建房多用此砖,胜利镇利用资源办起了窑厂。1998年长江大水,矶对面的江心洲回民迁至黄石定居,黄石成为回民新居点。黄石是胜利镇的一粮棉产区。黄石有一渡口,运送回民到江心洲耕作和附近农民往来安庆。
白鹿奇踪
即葛公山,属于黄湖秋风景区。距东流60里有一座葛公山(今属张溪镇),上有一石如手掌名鹿石,相传晋代道家名家葛洪在此炼丹,丹成跨白鹿飞天,留下了这块石头,故山称“葛公山”。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丹阳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我国历史上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现山上有一庙宇,香客不断,香火缭绕,山头树木青翠葱茏,山下有一树名“葛仙”,以纪念道家仙人,又因欧性居多,故称之为“葛仙欧”。
金鸡古石
在唐丰上乡(今香隅镇)与彭泽交界处有一湖,名“草上湖”,湖中有一座似鸡的小岛,名“金鸡岛”,罗隐游历此处以为奇,一首诗脱口而出:“青山隐隐望长溪,独墩无伴只孤栖。草堂不见娄罗汉,金鸡空向五更啼。”吟毕岛上石头崩裂,一金鸡腾空而飞直上云霄,这就是金鸡古石的由来。“独墩”在金鸡石旁,清东流县志有记载。罗隐,晚唐诗人,名横,字昭谏,科举十试不中,于是改名罗隐,好游名山大川,有“金口玉言”之说,故能石裂鸡飞。草上湖,明清时期面积很大,水患无穷,民国年间乡人挑土筑圩,以“金鸡”命名,圩内良田万亩,金鸡岛被围在圩内,名金鸡山,现建有不少民房,金鸡古石面目全非。这个村原名“幸福村”,上世纪八十代更为“金鸡村”,是香圩镇粮棉产区,在村旁东至县化工业园区正在兴起,金鸡正在腾飞。
莲洲春色
莲洲距东流西五里,出江上。(按县志所示在城东村茅屋街对面)。洲形若莲花,故名。洲产芦苇,是编制芦席的好材料。每年江风拂煦,沙沙作响,如同万倾碧波;秋季,芦花飘荡,漫天飞舞,似紫如雪,十分壮观。明东流县令陈春季节游莲洲赞到:洲开万丈水芙蓉,芳草迎春翠日重。风景一江流不尽,遥分佳气衬花封。由于长江运动,莲洲逐渐与北岸相连,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莲洲划归望江县。
松岭青荫
明代,东流县东有松岭、长安、石桥三铺,是通往徽州的旱路必经地。县令颜公领百姓在路两旁栽植松木,夹道三十里,士人谓之引路松。“三铺”除长安铺依旧存在外,其余两铺均被历史的灰尘湮没。宽阔的206国道东流而过,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这一带归金寺山林场管理,山头与路旁栽植了以马尾松为主的针叶树木,车行绿荫中,树木摇曳,自然清新,清风徐来,涛声依旧,真是“六月清风三十里,旅人疑是饮醒湖。
江心沙洲
江心洲,中国
长江下游一河岛,位于黄泥湖境内,面积15平方公里岛上有三村。被设定为全国
农业旅游示范点.应形状像梅子,亦被称为
梅子洲.岛内盛产
葡萄,由东至县政府主办每年举办葡萄节.岛内设有3个会所。
湖心观岛
岛上主要建筑有望岳亭、溢香斋、翠园、垂花门、沁园、观景台、钓鱼台\u91d1鱼馆、石刻雕塑等。环境幽雅,建造精巧,各种名花异草争奇斗艳,登临小岛,四周烟波浩渺,身边鸟语花香,清风拂面,鱼戏轻舟。
景区小吃
麦鱼
麦鱼一种小型名贵水产品,与驰名中外的
庐山石鱼为同一种类,因其形小而似麦粒,又值麦收季节盛产此鱼,故名。
东至县麦鱼有两种:吻虎鱼和克氏吻虎鱼,以前者为主,占总产量85%以上。麦鱼喜爱生活在以砾石、沙土为底质的河流、湖泊中,其食物以小鱼、小虫为主,兼食水中硅蘖类生物。麦鱼是县内传统特产,肉嫩味鲜,“里人珍之”(《东流县志·疆里志》,嘉庆二十三年本),可鲜食,也可加工制成麦鱼干。
制干方法是:将鲜鱼放入锅内,加少许菜油、佐料,用文火烘烤,勤翻动,待呈黄色取出,曝晒一天即干。麦鱼产区分布在
升金湖、七里湖以及与之相连的黄湓河、尧渡河。张溪、尧渡是麦鱼的主要产地,历史上全县年产鲜鱼5万公斤,直到1974年仍有3.5—4 万公斤之多,素有“麦鱼之乡”的美称。此后,产量急剧减少,年产仅500公斤左右,大部分地区濒临绝迹。其主要原因:一是70年代末浸制黄麻污染河水,殃及麦鱼;二是围垦、新建闸站,入江河道阻塞;三是农药残毒污染。
蕨菜
蕨菜,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蕨的幼苗可食,谓之“蕨菜”。蕨苗出土一般在清明前后,有碧绿、紫绿、紫红3种,虽品味无分高低,但前者以色泽淡雅见长,可鲜炒佐餐,可干制、腌制备用,县人采用碧绿蕨苗加工腌制的
蕨菜,味香嫩可口,色青绿悦目,深受消费者喜爱。县境除大渡口、胜利区外,均有出产,尤以尧渡、香隅两区为多。
葛公豆腐
葛公豆腐之所以能赢得食客的青睐,首先缘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 “白、嫩、鲜、香”是其主要特色。先说“白”,葛公豆腐的色泽,不是那种纯白或苍白,而是那种耐看的乳白,常让人联想起“豆腐西施”之类的美闻趣谈。葛公豆腐的嫩,细腻而不硬结,柔软中略带弹性,掂在手上,总有微微颤感。葛公豆腐的鲜味出自天然,别具一格,绝非人为添料做作而成,非亲品者不能体会。葛公豆腐的香,淡淡的源于黄豆本身的清香,食在口,感在心,仿佛能觉出泥土的气息、田园的芬芳。成就葛公豆腐“白嫩鲜香”特色的,是它精细的制作工艺。
“料真工细高山水”就是这一工艺的高度概括。料真,就是选用当地河谷坡地出产的黄豆作原料。工细,就是采用当地流传上千年的制作工艺和基本器具(如石磨、铁锅、木桶、榨架等),严格流程,精细操作。而且每个步骤都要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制作葛公豆腐的过程中,用水也很讲究。这水,必须采用本地河中天然流动的水,只有用了这里的水,才可做出纯正地道的葛公豆腐来,否则就会变味。优质的原料,传统的工艺,良好的水源,成就葛公豆腐“白嫩鲜香”的美食特色。众人都说
淮南豆腐天下闻名,殊不知,在当年乾隆巡游的古徽道上,在美丽迷人的仙寓山下,也有着与淮南豆腐相比却毫不逊色的“葛公豆腐”。
菜糕
菜糕是
东至县风味小吃。先将
糯米放在水中浸透,捣碎加工成米粉,晒干贮藏起来。食时将
糯米粉盛放在木盆内,加入适量水和微量酒酿,然后搅拌成浆糊状,让其发酵。当糯米粉糊发酵成蜂窝状时,遂按甜、咸两种蒸糕味道配料。配好料倒入蒸笼内,厚度均约一公分。蒸糕时,将蒸笼一层一层地叠放在锅内,盖好锅盖后,温火先烧四五分钟,旋即转旺
火烧十来分钟,等锅内蒸气上顶数分钟后,再用温火烧若干分钟。当锅内散发出特有的香味时,蒸糕便成了。
诗词赞颂
唐诗人罗隐作《题金鸡石》曰
青山隐隐望长溪,独墩无伴只孤楼。
草堂不见娄罗汉,金鸡不向五更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