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濂,灵川乡硋灶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生,排行十六,奉经堂教,村里人都称他“十六叔”。
人物生平
光绪二十八、九年间(1902~1903),濂组织乡民抗粮抗捐。三十一年(1905),入城被捕,下狱。十二月二十五日,他吃麻醉药,假装病重死去。他的同党趁看守人不在,背他逃跑,半夜缒城出去,躲避起来。
福州光复前夕,濂加入同盟会,响应省垣举义。
主要功绩
民国元年(1912),袁世凯窃国,捐多税杂,莆民苦难深重,濂发动群众起来反抗。是年端午节,他在壶公山聚众起事,改清静寺为“黑虎忠义堂”,称壶公山为“壶公寨”,并发出“临时大元帅通告”,文中说:“创立民国,……才阅数月,孙既退位,袁即登场”,“用无赖以催科,不宁鸡犬;任恶绅而肆虐,更甚豺狼”,“教堂遍布乡曲,美会尤为嚣张。名为民国,事无异于皇朝;政号共和,祸更烈于专制”。深刻揭露当时的黑暗现实。
七月十七日,知府佘文藻领兵攻壶公山,濂率众抵抗,佘兵败退。濂军立寨于山麓的昭灵宫,加紧整训,准备攻城。团长孙葆瑢奉省命来莆剿抚,邀人到锦墩招降,他拒绝不受。九月,濂军二千余人再次攻城,仍不克。
八月十一日,孙葆瑢领兵攻壶公山,开枪击毙群众数十人,在沈塘、郊尾焚毁民房三百余间。这时,有两支农民军赶来救援壶公寨,濂军发起反攻,把官军打得狼狈而逃。八月二十五日,濂率众数千人分三路进攻郡城,失利,撤围退去。
十一月,濂率众攻陷仙游,知县孙时雍逃。濂军入城后,释放狱囚,取当铺财物周济贫民。第二天,从东门退去。同月,岑春煊为福建镇抚使,函请江春霖出任招抚,但谈判没有达成协议。十二月,厦门提督郑杰率兵经莆田,自请攻壶公塞,被濂军击毙。
轶事典故
民国2年(1913)二月,濂军退出壶公山,转至沿海一带。孙葆瑢派兵焚毁大仑,赤岐两村民房数十座,打死群众二人。三月二十七日,濂军再次攻进仙游城,烧县署,发仓谷赈民,住城十三天,民众无扰。被称为“仁义之师”。四月十一日,官兵从南门攻入,濂率众退回莆田。返莆后,藏在东汾村王红家中养病。莆驻军包围东汾,他转移到侯厝妹夫王尧才家中隐蔽起来。
九月,濂病卒,终年51岁。他的家属怕被官府戮尸,把真尸秘密埋葬,而把假尸公开葬于吴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