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瑜(1426年2月13日—1497年4月24日),字廷美,自号双槐老人,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今
广东省中山市)人,祖籍江西瑞州府高安县(今
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明朝中期学者,东汉末年将领黄忠之后。
人物生平
在乡读书
宣德元年正月六日(1426年2月13日),黄瑜出生于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黄瑜出生之时,黄瑜生母伍氏感到红马入室的祥兆,因此给黄瑜取小字马儿。黄瑜幼时聪颖好学,黄瑜私塾上课的时候,老师出上联“黄楮题朱字”,让学生对下联,正值同窗都在低头思考时,黄瑜的“青梅点白盐”之句令老师颇为震惊,此时黄瑜才五岁,黄泗为此非常欣慰,于是送黄瑜上学读书,学习《
孝经》《
论语》等儒家经典。
正统二年(1437年),生母伍氏去世,黄瑜由继母李氏抚养长大,长大后黄瑜将李氏当作亲生母亲一样敬奉,孝顺有加,黄瑜年少时勤奋好学,过目成诵。
正统十年(1445年),黄瑜学习书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到了晚上也不松懈,父亲黄泗担心其生病,便禁止其学习,后来黄瑜得到了林环讲义,便偷偷背诵默识,大体了解其思想主张。后黄瑜进入邑庠求学,与同邑李智结交。适逢陈政在广州教授五经,黄瑜跟随其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父亲黄泗对黄瑜寄予厚望,悉心教导,每逢初一、十五早起拜谒家庙,黄瑜必定准备洗漱及粥来等待。晚年黄泗患有疾病,黄瑜早晚都在身旁照料,药饵饮食也亲自尝过之后再给父亲,如此照料有十四年。
正统十四年(1449年),黄瑜礼聘李孺人。
景泰元年(1450年)六月,父亲黄泗去世,黄瑜悲伤不已,几天未进水浆,由于兄长黄瑄与弟弟黄珩都患有疾病,父亲身后事全由黄瑜一人打理,在父亲去世后,黄瑜便承担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责任。
景泰七年(1456年)七月,黄瑜与同舍郑贤、李濬登舟参加乡试。八月时,黄瑜登莲峰山,作诗《莲峰卿云次郑同舍贤韵》。九月,揭晓乡榜,黄瑜中式五十七名,感慨万分,在此后开始编撰《双槐岁钞》。
京师游学
天顺元年(1457年),黄瑜北上,其妻李孺人跟随。黄瑜抵达京师后,参加京师会试,登乙榜,推辞不做官,便进入太学学习,和文人讲论肄习。六月,适逢内阁学士薛瑄致仕归隐,黄瑜拜谒,与
薛瑄讨论继善成性及相近之义。
天顺二年(1458年),黄瑜在太学时喜爱作诗,备受南京佥都督张通重视。张通词翰杰出,曾经为黄瑜作坊牌匾题“友琴堂”大字,黄瑜亦以“友琴堂”为内容分别作赋和诗各一首。在太学期间,太宰
王翱、侍郎
薛远、学士
李贤及
丘濬等名士,亦极器重黄瑜。李贤想要邀请黄瑜入馆阁,黄瑜推辞并作《七诱》以明志。
天顺七年正月六日(1463年1月25日),适逢黄瑜三十八岁生日,方俊为黄瑜祝寿,并作《鹊桥仙》一词。是岁,黄瑜再次会试不第。之后黄瑜上书向
明英宗提出“正身”“正家”“正礼”“正乐”“正赋税”“正军伍”等“六事”的直言之谏,即《应诏六事疏》,此奏疏得罪了朝中权贵,黄瑜几乎遭到重罚,后因王翱等人求情得以幸免。
天顺八年(1464年),黄瑜在户部担任低职,以才干闻名,薛远曾邀请黄瑜教育其子,把黄瑜礼为上宾。
成化元年(1465年)十一月,黄瑜长子黄畿出生,丘濬来前来看望。
成化四年(1468年),适逢御史缺员,吏部上疏荐八人,有一个姓俞的人通过贿赂得到该职,黄瑜不怨恨他,但也不学习那个人。
任职长乐
成化五年(1469年),适逢两广发生叛乱,朝廷下旨选取能够担任牧民一方的官员,并且不限制户籍,黄瑜因此授予惠州府长乐县知县一职。黄瑜家乡在广州,因惠州与广州为邻,亦将惠州当作自己的家乡对待。
成化六年(1470年),黄瑜看见在城西的邑学狭窄破败,又临近城池十分潮湿,便拿出自己的俸禄作为重修邑学之需,并将其迁至城东,黄瑜更是会在闲暇之时便和师生讲论经史。是年十月,淮安盐城大踪湖渔人看见鸳鸯交飞,便将雄鸳捕之并烹之,雌鸳悲伤不肯离去,便投入沸汤中而死,渔人被其深情所打动,便弃食鸳。黄瑜将此鸳称作“烈鸳”,赋诗《烈鸳谣》。又想起元朝元贞二年,有一对燕子筑巢在燕人柳汤佐的宅子里,有一天夜里雄燕坠落被猫吃掉,雌燕彷徨悲鸣不已,早晚守巢哺育雏燕,雏燕长大离去雌燕仍守巢不弃,黄瑜称其为“贞燕”,赋诗《贞燕谣》。
成化八年(1472年),黄瑜上疏致仕,长乐数百名百姓与龚侍御数次恳请黄瑜留下,黄瑜毅然决然携家眷返乡致仕。在返乡途中,途径黄土岭,忽然遇见以县盗卢公林为首的数百名盗贼,义官李允设计擒拿卢公林,黄瑜以理劝善并放了卢公林等人。卢公林内心非常感激,从此之后成为了一名良民。
致仕归隐
成化九年(1473年),黄瑜致仕归家,植二槐,自称双槐老人,优游田里。
成化十年(1474年)十二月,黄瑜次子黄广出生。
成化十一年(1475年),黄瑜编《双槐文集》,广东按察司佥事营道赵宏为其撰序。
成化二十年(1484年)七月,总督尚书
余子俊上言边务,黄瑜详览车载器械,于是赋《观余尚书边战图》二诗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
弘治二年(1489年),因私塾老师陈政与黄瑜两家交往密切,子黄畿娶陈政季女为妻。
弘治三年十一月十七日(1490年12月28日),黄瑜梦见有拿着紫绶金章的人入室,睡醒的时候其孙黄佐便出生了。
弘治七年(1494年)三月,黄瑜从香山归家途径白沙,拜访明代大儒
陈献章。黄瑜雨后穿草履护鞋而往,二人相见甚欢,各赋一诗而别。
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黄瑜完成《双槐岁钞》的创作,其书十卷,共二百二十条,并写下自序。
弘治九年(1496年),黄瑜教其孙黄佐学习,后送其至私塾读书,但黄佐自幼聪颖,私塾老师不能教,便送还家中学习。
卒于故里
弘治十年三月二十二日(1497年4月24日),黄瑜自知游期已到,早起扫庭院,诵万里铭旌诗,到了晚上询问仆人是否到了三更,仆人回答到了三更,黄瑜便端坐而逝,享年七十二岁。是月五天后,同知谢廷举为黄瑜撰写《行状》(即《明故文林郎知长乐县事双槐黄公行状》)。十二月二十九日(1498年1月21日),黄畿将黄瑜灵柩葬于景泰坑聚龙冈,云南按察使副使南海陈骐为黄瑜撰墓志。
嘉靖三年(1524年),刑部尚书林后为其撰墓表。
主要影响
政治
黄瑜担任长乐知县初期,长乐县淫乱邪恶之事盛行,每逢秋冬之时,便有巫师、傩神横行乡里,驱除瘴疫。黄瑜下令禁止该作法,巫师、傩神装神弄鬼的风气渐渐革除。对于盗贼之事,黄瑜亦以仁爱之心一一感化,使得治下风清气正。
文学
题材内容
根据黄瑜诗歌的题材内容可分为五大类,即记游写景诗、唱和赠别诗、吟咏事物诗、咏史怀古诗与拟古诗。
记游写景诗在黄瑜诗歌中占有较大比重,纵观黄瑜一生,除在京师游学阶段外,所行之地大部分以广东为主,作为土生土长的岭南人,岭南地区的乡土情怀无疑在其心中打下了深刻的印记,因此他的记游诗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光是以岭南地区的地名为题的诗就超过一半,黄瑜的记游诗与写景诗往往相融为一体,此类诗歌情感较为丰富。在这些记游写景之诗中,诗人情感颇为丰富。有时面对山水之景会触发诗人内心的寂寥苦闷,或思归之情,或对已故亲人的缅怀思念;有时登山游水的经历反映诗人的闲适归隐之心;有时佛道游寺诗体现作者对佛道文化的虔心追求。
黄瑜诗中也不乏唱和赠别诗,大多是黄瑜在仕宦时期和致仕归隐后的交游之作。在这些答和赠别诗中,可以窥探到黄瑜与友人们的些许生活片段:与同乡爬山祈福之图,与老友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景,与友人探讨佛理禅意之境,送别友人前行的担心与祝愿之情。
吟咏事物,即以物象为诗歌对象进行吟咏,世间万事万物皆可作为吟咏对象。黄瑜吟咏事物诗大致分为吟咏动物诗、吟咏人物诗、吟咏天气诗、吟咏故里诗与吟咏所遇诗五类。黄瑜笔下的吟咏事物诗,范围较广,无论是动物、人物、四时、居室还是所遇之事,皆可叹咏。透过此类诗的分析,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诗人,有时借动物与人物表达固守封建道德的女子贞节观念,有时心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有时会侍弄居室布置,有时也会记录生活趣事,生活之趣亦是成诗之趣。
咏史诗,主要是诗人翻阅书籍之时,针对某件历史事件或某个历史人物有所议论兴发。怀古诗一般都是诗人在游览古迹时有感而作,因此诗人在感叹历史的同时,难免会生发出怀古伤今之思。黄瑜的咏史怀古诗,或是感悟古书,或是登临古迹,多写古人之事。在咏史怀古诗中,诗人多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核心,历史人物以帝王为主,辅之为本地乡贤。有关帝王的感发多是抒发对历史兴亡变迁的无奈,也有渴求被贤明君主重用之愿;有关乡贤的吟咏多是表达诗人对其行为的敬佩与赞美之情,其中也夹杂着诗人自己内心追求宁静的思考。
艺术特色
黄瑜随着其一生经历的变化,在诗歌创作上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使得其诗歌面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黄瑜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多用比兴,善于用典,长于写实,富有韵律美与地理意象特征鲜明等方面。
黄瑜在创作诗歌之时,重视诗歌的整体意境,故常追求比兴意旨,讲究用典之法。比兴手法与典故的运用,增添了黄瑜诗的韵味,使诗句含蓄典雅,语言精练,反映了黄瑜的丰厚学养,体现了其敏捷才思。黄瑜诗歌长于写实,大致分为内容写实与语言写实。黄瑜诗歌都是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为主,几乎没有无病呻吟之诗,要么是纪行游玩,要么是触景伤怀,要么是因事而发,要么是读书而作,真真切切做到了连诗歌也能见闻即录。黄瑜的诗大多注重音乐美,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成诵。黄瑜主要以讲究押韵为主,辅之叠词、双声词与叠韵词的运用来增强诗歌的韵律节奏。
《双槐岁钞》全书分为圣神功德、人文典礼、天地祥眚、经史异同、懿行美政、异端奇术六个大类,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古人对于自然界和社会人生的基本认知,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双槐岁钞》一书体量虽小,但其价值却是不可低估的。以文学视角的传播价值而言,它的出现实实在在为后世的小说、戏曲提供了为数不少的基本创作素材,而从中又可看出小说、戏曲选取传统故事的意向。
历史评价
赵佥宪:文近昌黎,诗如乐天,岭南一大家也。(《清代稿抄本》引)
赵宏:诗则追步唐人清婉徐纡,卓然大雅;文则取法韩苏,而开阖张弛无不合乎规矩焉……是集之传,将使香山之名与昌黎、眉山并称于世。(《双槐集》引)
黄衷:公惟笃古之行,超萃其才,内弼亮而外宣风,盖优举焉。乃疏格于五事,骥淹于百里,四十年匡济之怀,附之铅椠以老,所谓“德泽不加于时,欲垂空言以诏后世”者,无亦异代而同遭欤?抑庆泽之源犹瓜瓞也?(《双槐岁钞》引)
刘节:夫长乐黄公,南海人也,蕴道立德,博学宏词,抱志负才,思奋庸于时,以大厥施。(《双槐岁钞》引)
张治:黄子才伯崇蓄迈树以售,章彻沨沨乎世。(《张龙湖先生文集》)
吕天恩:公始以乡荐入太学,即上六事,几触忌讳。及莅长乐,能剖析滞冤,诸所施为,盖不负所学矣。(《双槐岁钞》引)
彭年:其文雄赡,其事详核,笔削之际,务存劝戒,诚有若先生所谓“崇大本、急大务、期大化、决大疑、昭大节、正大经”。(《双槐岁钞》引)
纪昀等:有惠政,以劲直弃官。(《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黄佛颐:公幼有矩矱,头角崭然,不随群儿戏。(《双槐公年谱》)
轶事典故
见蜢断案
成化八年(1472年),适逢豪民黄新杀人,黄瑜一直苦于没有尸体证据证明黄新杀人,只能默默地祷告神灵,突然看见有一只蚱蜢折断了左腿,沉入砚池之中死去。黄瑜由此联想到黄新可能断了死者的左腿,然后把其尸体扔进黑水塘中,后果然在黑水塘中寻到了尸体。没过多久,佥事萧苍负责将黄新囚至惠州,期间受到黄新的贿赂,想要将此案改成疑狱,黄瑜坚决不同意。黄新最终被处以弃市刑罚而死。
刘王疑冢
弘治五年(1492年),黄瑜在白云山寻找寿藏,看到有人售卖砖碟盘盂之类的东西,便去询问东西的由来,那人说是来自刘王冢,但黄瑜以景定为宋代年号判定这些并非南汉刘王遗物,便赋诗《咏西城古迹》感慨。
晚年好学
黄瑜在晚年时期,依然好学,曾把《朱子语类》《唐音》《杜诗》等放在卧所,早晨读《语类》以析名理,晚上则吟咏数章诗而寝。
人际关系
主要作品
黄瑜一生阅历丰富,著述较多,著有《双槐集》及《岁钞》《书传旁通》行于世;另外,黄瑜生前创作了较多诗歌,因客观原因所致,其诗集在后世未得以完整流传,仅零散见诸于各种文献,主要包括:明人黄佐《嘉靖香山县志》收诗16首,明人黄佐纂《广东通志》收诗18首,明人黄佐与黎民表《明音类选》收诗23首,明人郭棐《岭海名胜记》收诗3首,清人朱彝尊《明诗综》收诗2首,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收诗1首,钱谦益《列朝诗集》收诗1首,温汝能《粤东诗海》收诗2首,黄培芳《香石诗话》收诗2首,黄绍昌《香山诗略》收诗10首,陈田《明诗纪事》收诗1首,清末民初黄映奎与黄佛颐辑《香山黄氏诗略》收诗21首。
人物争议
关于黄瑜的生卒年份,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丁思深在《读志明邑札记》中认为黄瑜生于1424年、卒于1497年;
司马朝军以为黄瑜生于1425年,卒年不详;
吴文治在《黄瑜诗话》中认为黄瑜生于1425年,卒于1497年;
马良春、李福田等人持“生卒年不详”观点。《明代笔记小说大观·双槐岁钞》校点者王岚在“校点说明”里认为黄瑜“生平不详”“卒年七十三”;而
陈大康、富路特(美国)、
汪玢玲、
李时人等人在各自著述中一致认为黄瑜生于1426年,卒于1497年。
《明故文林郎知长乐县事双槐黄公行状》对黄瑜生卒情况有载:“以弘治丁巳三月二十二日卒于正寝,距公之生宣德丙午正月初六日,享年七十有三”。此处说“弘治十年”,即1497年;“宣德丙午”,即1426年。生卒年相距应为七十一年,即使按照通常的享年寿数要增加一年的话,那也应是七十二岁,而非谢廷举所说“享年七十有三”应为笔误或刊误所致)。
又据《双槐公年谱》记载:“明宣宗宣德元年丙午正月六日:公生,母伍太儒人感赤马入室之祥,故命公小字马儿。”“弘治十年丁巳七十二岁:公尝置《朱子语类》及《唐音》、《杜诗》于卧所,晨兴读《语类》以析名理,暮则咏诗数章而寝。是岁三月二十二日,预知游期,晨起犹洒扫庭内,哦《万里铭旌》诗,其夜问仆黄阿三曰:“三更乎?”已而报曰:“三更矣。”遂端坐,翛然而逝。逝之日,童穉皆哭失声。公同年兴国同知番禺谢公廷举为撰行状。十二月丙申,子畿奉公柩葬于会城北景泰坑聚龙冈之原。”据此可确证,黄瑜生年为“宣德丙午”年,即公元1426年;卒年为“弘治十年”,即公元1497年。按照寿数计法惯例,黄瑜享年应为七十二岁,其生卒年份应别无异议。
后世纪念
据《广东通志》记载,黄瑜墓在番禺聚龙冈。
2024年11月,广州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传来重要消息:在白云山上,找到了明朝思想家、教育家黄佐的家族墓群,黄佐及其爷爷黄瑜、父亲黄畿均葬于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