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福水
北京宏福集团党总支书记、董事局主席
黄福水,男,1964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文化,高级经济师,工程师,现任北京宏福集团党总支书记、董事局主席,温都水城董事长,郑各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北京市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个人履历
1983年至1997年 郑各庄村生产大队长;
1984年至1996年 郑各庄村党支部副书记
1986年至1993年 郑各庄村土方施工队队长;
1997年至今 宏福集团党总支书记、郑各庄村经济合作社社长;
1993年至1996年 北京宏远机械施工公司总经理;
1996年至今 北京宏福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总经理任期至2002年12月)。
2001年至今 郑各庄村村民委员会主任;
2002年至2016年 昌平区北七家镇党委副书记;
2000年至2011年 昌平区政协委员
2002年9月、2007年10月、2012年11月、2017年12月分别当选北京市第十二、十三、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农村委员会委员。
2001年至2004年连续四次被评选为京郊经济发展十大杰出典型。
2014年8月24日 北京市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创业历程
思想——变
变,这个在人看来很单调的字眼,却在黄福水的整个谈话中出现率是最高的。
1984年,年仅20岁的黄福水从北京北郊农场党校农村后备干部预科班毕业,回村担任生产队大队长。他把村里的十几个年轻人召集到一起说:“我看,咱们成年累月地在庄稼地里滚,累死也甭想富起来,不如出去闯荡闯荡,没准儿就能找到一条致富的路子。”这是他第一次思想上的变,那时,他敏锐地发现正值北京筹办第十一届亚运会,京城大兴土木,是百世难逢的机会。于是,黄福水带领村里的年轻人白手起家,组建了一支土方施工队。经过十几个人挥锹弄镐,没日没夜地苦干,当年就获得纯利50万元。
心胸——阔
在他带领中、青年村民外出闯事业的时候,曾失去过一些赚钱的机遇。搞土石方工程没有自己的车,只好花钱去雇,影响了工程的进度,还眼睁睁的看着白花花的银子让人家赚去了。1992年初,经过讨论,决定共同集资买车。为了能顺利凑足资金,自己以身作则,东拼西凑34万元。挨家挨户广泛动员后,最终集资144万元。但刚用这144万元买了四部运输车后,就有人提出要钱。这时正是他事业发展中最为困难的时刻,每一分钱对于当时的处境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他体谅这些村民的难处,没有任何责难,自己再次四处借钱返还了部分村民的集资。接下来的几年,虽有艰辛但还算顺利,到1999年企业改制时,资产评估3000多万元。
放弃自己本应有的所得,黄福水并不在意,他所看重的是,如何有效引导农民投资。1999年,宏福建工成立,拿出500万元股份让农民认购。黄福水还请来了专家给农民上课,给农民讲什么是股份,有什么收益,承担何种风险。五天的时间,这些自然股便被村民认购一空。赚钱是一个方面,黄福水更希望能从根本上改变郑各庄的环境状况。他没有“等、要、靠”的思想,他为了企业和村民的发展,自助修缮了周边的道路。如今的柏油马路,为宏福集团的辐射式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责任——重
重,这也是黄福水董事长多次谈及的字眼。这个重,饱含了他对公司、对股东、对村民、对员工的深情。    1999年,宏福成人教育学校成立了,经过几年的努力,广大村民在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文化知识、专业技术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不要比谁家的房子高、房子大,要比谁家的孩子学问高、本事大,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贡献大。”他常对村民说。为鼓励学生奋发读书,郑各庄村党支部制定了村民子弟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全程教育补贴制度。郑各庄在教育上的投入每年都在30万元左右,郑各庄村民子女的中考和高考升学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常言道:“有工作,人安心,有福利,人踏实。” 村民的社会福利、养老是黄福水最惦记的事情。为了让村民都能够安居乐业,在郑各庄实行了村民劳动就业挂账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就业人员劳保福利制度、村民退休养老保障及医疗保险制度、村民子弟全程教育补贴及住房费用报销制度等等,所有制度无一虚设,件件都得到了落实。2005年,郑各庄村用于村民各项福利支出达到343万元,人均福利增至 2600元,从根本上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
黄福水的发展思路更为清晰:引进北京邮电大学、中央戏剧学院的培育高校服务、物业保障这一新型产业;通过对地热能源、平西王府历史文化以及温榆河等资源的整合,独资开发了以温泉水为主题的大型旅游休闲项目——温都水城。该项目总投资8亿元,一个高质量集群式的产业布局已在宏福全面铺开。 “工厂可能会关门,但是高校会几十年、几百年地发展下去;土地资源有限,但是文化资源可以无限挖掘扩展。
主要成绩
郑各庄村
1984年。一个年仅20岁的小伙子北郊农场党校干部预科班回到郑各庄村,担任村里的生产大队长,1986年,他带领村里的十几个小青年组建了一个土方施工队,拉开了郑各庄村脱贫致富的序幕。这个小伙子就是全国劳模,任郑各庄村党总支书记、北京宏福集团董事长黄福水。
为了集体财产不受损失,黄书记曾经给包工头下过跪。这是郑各庄村包括宏福集团所有当时跟随黄福水创业的人记忆犹新的一幕。无论在多困难的境况中,他们的信心从未动摇过。在村民的支持下,他们集资144万元添置了新的设备,1993年,在施工队的基础上,郑各庄村建立了北京宏远机械施工公司,随后雪球越滚越大,基础工程公司、建筑工程公司、市政工程公司等配套企业相继诞生。1996年,黄福水把全村十几家集体经济组织整合在一起,组建了宏福集团,接着又以参股、控股的形式引进高新技术企业。郑各庄村走向了新的发展之路。
2002年春,轰隆隆的挖土机轰鸣声震醒了早已脱贫的郑各庄村民。经村党支部、村委会讨论通过,黄福水决定依托本村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水上公园,把郑各庄建成“绿色生态银行”。
2003年5月,郑各庄村水环境初见雏形:占地40亩的水上公园以及全长7公里的环村水系成为优美的环境。同年7月,黄福水做出开发温都水城的科学决策。随之水城国际酒店、温泉养生会馆、HI水空间,温泉养生会馆、湖湾酒店、宏福大厦等基础设施相继落成,以水为载体,集酒店、会议、商务、餐饮、洗浴等于一体的大型娱乐休闲项目在郑各庄村崛起,并成为了郑各庄村和宏福集团信用形象的名片,引来了4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引来了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著名高校,引来北京安贞医院,引来了1万多城市居民在此定居;第三产业的兴盛给村民带来了丰富的就业机会。2002年,郑各庄最后一位农民退出耕种,村民实现零待业。
2008年,黄福水推出“品牌、资本、管理”三大输出战略,在五大连池开发了温都水乡国际旅游接待中心项目,在青岛开辟建材市场,并走出国门承揽了利比亚造价35亿人民币的房屋及配套设施建设总承包工程,成为了中国首家民营企业在利比亚承包工程的典范。
到2009 年完成经济总收入30亿元,纯收入3.5亿元,上缴税金2.2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500元。
村民得到了妥善安置,得到了实惠,随之村干部的工作就好做多了,村民不但全部就业,而且成为了股东
创业成功后的黄福水肩负起服务社会的责任:
为了改善该校的教育教学环境,投资重建了平西府中学和郑各庄村小学,并且以优惠的条件为中学的教职员工解决了住房。
为了改善本地区的道路交通环境,先后垫资3000多万元对东起立汤路口、西至二排干的4公里七北路段进行了拓宽改造,新修了南与北清路、北与定泗路衔接(全长为1.5公里)的上承路。
为了缓解本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在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宏福集团出资9000万元兴建了郑各庄110KVA变电站,保证了郑各庄社区内的上百家企事业的生产学习用电和5000余户居民的生活用电,还为周边的村庄以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了电力保障。
黄福水带领团队打造了多元的城镇化经济支撑体系:
一是实施了三次产业升级,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通过三次产业升级,形成了建工地产、旅游养老、科技孵化、金融投资、资产运营、科技农业六大产业,为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多元的经济支撑体系。
二是解决本村及周边地区老人的养老问题。2013年金手杖老年公寓落成。并率先实现了北京-海南-五大连池游住养生、旅居养老的新模式。区域性“养老难”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三是进军现代农业领域。根据国家提出的“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要求,2015年底,我们引进了荷兰的设备、技术和人才,在大兴建成了国内首家高品质、零污染的高效精准科技农业产业园。2017年初,首批番茄成熟,每平米产量达到35 kg。
经过20年的不断发展,黄福水带领郑各庄实现了由“村”到“城”的巨大跨越。完成了农民上楼工程,村民住房面积由23平方米提高到70平方米,人均纯收入达到人均6.7万元。利用腾出的宅地建了产业配套房。
累计投资20多亿元改造了中小学校、幼儿园,翻修了道路,兴建了配电站、供热中心、供水中心、污水处理厂以及中水再利用和雨水回收系统等基础设施,引进了公交车、银行、邮局,完善了文化娱乐、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
黄福水来到哈佛大学,以中国农村改革实践者的荣耀向世界各国学者讲述了郑各庄主动融入城市化的过程和发展成果。
个人荣誉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中国诚信企业家,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北京市优秀企业家等。全国优秀村官,全国农村改革开放突出贡献者,改革开放30年中国三农人物,全国建设小康明星村镇带头人。中国商业联合会会科学技术奖—全国商业科技进步奖,全国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
2011年7月10日,“纪念建党90周年·共和国脊梁系列活动颁奖盛典”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北京宏福集团董事长黄福水被评为“共和国脊梁十大杰出企业家”。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07 15:53
目录
概述
个人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