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糕粑,是贵州省、四川省(自贡市等地)的一种传统特色小吃,由于食用时的形状酷似糕点,粑片呈金黄色,故得名黄糕粑。
制作原料
糯米、白糖或红糖;工具:甑子、黄粑叶(良姜)、一口大锅、簸箕、一口面盆和柴火。
制作方法
1、你要预先将糯米用清水浸泡半天,使其彭胀,然后蒸成糯米饭,取出来在簸箕上摊开,使水份蒸发和冷却,加入适量的红糖。
2、把空甑子洗净放在大锅里,升火,推米浆,洗涤黄粑叶。
3、将放有红糖的糯米饭放在盆里,加入适量的白糖,拌匀,然后还得像揉馒头那样使劲把各种成分揉得更均匀。如果揉的功夫不到家,做成的黄糕粑,吃起来就欠细嫩,是不会得到人们喜爱的。
4、揉匀之后,把揉匀的褐红色混合面团用手捏成大小合适的长方体,然后一个个摆放在簸箕上,外面包上洗净的黄粑叶。
5、接下来自然是加火的问题。蒸黄糕粑时,先用三四个小时大火将其蒸熟,然后用文火蒸七八个小时。如果时间短了或中途熄火,就不能使之达到色、香、味的高度统一。
6、将蒸熟的黄糕粑取出,就完成了黄糕粑的制作。
这种方法制出的黄糕粑,金黄润甜度适中,滋润可口,营养丰富。
科学成分
据用料化学分析,B淀粉酶能水解,淀粉的麦芽糖,大白米粉,糯米饭与米浆拌匀的过程,就是米浆里和来自空气中B淀粉的糖化过程,把两米中的一部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
黄糕粑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它以富含锌、硒的糯米为主要原料,富含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锌、硒等微量元素。同时也具备较高的食用价值,它色泽深黄,软糯爽口,竹香四溢,无白糖自甜,可炸、蒸、烤、煎后食用。2019年,黄糕粑制作技艺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特色
当你好奇地剥开那充满神秘色彩,滴满娥皇文英斑斑泪痕的黄粑叶,用刀切下片金色的粑片时,你不得不惊讶地瞪大了眼,那嵌在椭圆粑片中无数如露珠般晶莹剔透的宝石,竟会是熟透的糯米,那濯眠的金黄,带着黄粑叶特有的清香,则不仅使你胃口大开,而且如一首好诗令你沉迷。
随后当你叹赏不已地轻拈一片黄糕粑,慢慢入送入口中,细细品味时,你会立即感受到那醇厚的甜糯和你从未体验过的风味,简直是一篇乡土散文,令你陶醉。那越嚼越浓的“家乡特色”从此永远征服了你。
食用指南
前景
贵州人们都要制作如
米粉、猪儿粑、
糍粑之类的好食品,其中黄糕粑是缺一不可的。这是因为,它不但味美,而更益于保藏,用它来招待拜年的客人和当礼品是最好不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