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纲存(1919—1986年),城西郑保屯人。自幼读书,1934年在天津做学徒工。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入国民党某部工兵二团一营三连任上等传达兵。在军中靠自学考入空军航校。先后去印度、美国学习飞行技术,回国后入空军第一运输大队任飞行员。因不满蒋介石内战政策,被迫停飞,调为杭州航校任教官。大陆解放,随校迁往台湾。1956年8月15日他毅然抛弃优厚待遇,离别妻子在台湾岗山机场借三机偏队训练之机,驾驶美国AT一6型高级教练机飞回祖国大陆。回大陆之后,受到福州军区领导和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接见,先后被任命为空军少校副团长(后晋升中校),中国民航山东省管理局副局长。1986年在青岛病逝。
人物生平
幼年
黄纲存,一九一九年出生在一个中农家庭里,在他刚懂事的时候,正值率阀连年混战,黎民百姓,衣不蔽体、食不饱腹、深处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上,就萌发了痛恨军阀的火种及热爱祖国和为人民造福的强烈愿望。
黄纲存自幼为寻求真理,渴望读书。他不愿走祖父那种受人欺负、任人摆布、唯命是从的老路。在校四年,埋头读书,学习成绩卓著,曾赢得老师及同学们的好评。黄纲存在校读书,正逢升级的那年,祖父以家中缺少劳动力为由,处处设障碍、使卡子强令其中止学业。在求知无望的情况下,黄纲存馈然离家,远走天津,于小工、当学徒、自谋生路。
抗战时期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中国的大好河山、被沦陷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躁之下,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奴颜屈膝;对内残酷欺压,强征青壮年当兵。黄钢存觉得报国的机会到了,于是便毅然替别人应征入伍。编入国民党工兵二团一营三连,当了上等传达兵,不久改学通讯,后又当上了防空部队的无线电报务员。他目睹日寇的飞机到处狂轰滥炸、烧毁房屋,残害无辜平民,使无数群众无家可归、流离失所。有正义感的黄钢存从胸中燃起了为祖国复仇的烈火。他暗下决心,将来要做一名勇敢的领空捍卫者。自此、他勤奋学习科学技术。终以高中同等学力,考取空军航空学校。
一九四四年黄钢存先后去印度、美国学习飞行技术。一九四六年学成归国。可恨的日寇已经投降,不能遂他空战日寇的夙愿。即编入空军第一运输大队一一驻北京的一0三中队,任飞行员。因不满蒋介石打内战,被上级严洁训斥,免其停飞,勒令离开空运队,调至杭州飞行学校任教官。
解放时期
黄纲存面对台湾当局和对美国侵略者极端不满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多月的激烈思想斗争和准备。于一九五六年八月十五日在岗山机场借三机编队训练之机,他带学员驾驶二号相机,飞行不久,就按予定计划关闭了磁电机,飞机立时在空中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音,不能维持飞行高度及速度。随即征得长机许可,离开编队,返回机场。落地后马上让机械人员检查。经机械人员检查无什么毛病后,黄表示要空中单机试飞,并以安全为由,要求多加点油,应有个保险系数,加满了一个左油箱,这就超过了平时限量(平时只允许加油四十五加仑)。跟机一同飞行的学员,要求随从参加试飞,黄说空中试飞有危险,让其留在机线上等待。这就取得了单机、单人、单独飞行机会。飞机起飞后.他坚定沉着,冒着生命的危险,毅然转入超低空飞行。为了摆脱台方雷达的监视,他把飞机降到最低高度,从上午十时四十五分至十一时五十五分,凭勇敢无畏的拼命精神,用高度的智慧和高超的飞行技术,仅用了一个小时就飞出了禁区。在生命攸关,条件艰难的情况下,他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驾驶着美制AT16型高级教练机,平安的降落在祖国大陆上。
飞机着陆后,怡巧迁上了一个民兵,黄纲存向其说明情况后,随即被领到某村一高级社的办公室里,大队负责同志一面热情接待,一面报告县领导机关,县接通知后很快开专车来迎接。接到县后,领导热情招待。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军分区和福建大军区领导同志,都亲自出面接待,对黄的起义归来表示欢迎。所到之处、广大干部群众夹道迎接。中央知道这一消息后,便通知福建大军区派人将黄送到北京。周总理在百忙中予以接见,空军首长陪同。畅谈结束后,安排了黄的生活和工作,发给八千元安家费,任命为少校副团长。后又提为中校,后任山东省民航局副局长。
1960年党和政府帮助黄纲存找到了对象,结了婚。后有两个孩子,重建了幸福美满的家庭。
人物事迹
驾机起义
1949年国民党军队节节溃败,国民党政府要求所有空军及家属撤退台湾,这让他很不理解,但迫于无奈,他只好把卢桂芳和儿子带到了台湾,几年后并在那里生下了另外两个儿子。
在台湾,黄纲存凭借自己出色的工作,成为台湾空军军官学校里一名飞行教官,负责训练新学员。他的生活也开始得到改善,生活条件变得优越起来。然而,他也目睹了国民党官僚腐败和美军官兵欺压中国人的行径,痛恨美国军人在台湾横行霸道,尤其是无法容忍许多美军侮辱台湾妇女的事实。那时,虽然国民党在多方封锁大陆消息,但他还是听说祖国大陆解放后,人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他内心变得很复杂,十分牵挂大陆的一切。有一次,他悄悄地在广播中听到了周恩来总理发出的 “革命不分先后,建设祖国啥时候都不晚”的号召,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寻找机会返回大陆。虽然他已经在国民党军队待了19个年头,但对这里没有丝毫的依恋,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根在大陆。
这一天一大早,他来到台湾岗山机场带学员试飞训练。这时,一位学员说机舱出现故障,飞机不能正常起飞。黄纲存让学员下来,自己检查了一下飞机。并要求地面机械师给飞机加满油,他要到空中试飞,当时他的学员也要求一起上机试飞,他巧妙地拒绝了学员的要求,当他踏上飞机的那一刻,他意识到机会的到来,他开始心潮澎湃,感到了一股归心似箭的冲动。他来不及多想,驾驶着那架美制AT—6型高级教练机,越过海峡向着大陆的方向驶去。
一个小时后,飞机稳稳地迫降在福建省某地。人们看到美国的飞机降落下来,开始是一阵骚动,以为是国民党开始空袭。当黄纲存说明自己是从台湾飞过来,是驾机起义、是飞回来报效祖国的,顿时人们一片欢腾。他也成了祖国解放后又一个从台湾驾机归来的飞行员。
“服务祖国建设
黄纲存从台湾驾机起义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首都北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位青年才俊的归来十分欣喜,专门为他召开了盛大的欢迎大会,首都各界代表900多人参加。周总理亲切地接见了他,邓颖超亲自为他拍照留念。看着大陆人们这样热烈的欢迎自己,黄纲存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 “大陆解放了,所以要回家,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责无旁贷。”会上,黄纲存还见到了自己在台湾时的好朋友、解放前起义归来的国民党空军人员黄铁骏。
听说黄纲存回来了,远在夏津县家乡的老父亲和弟弟也专程赶到北京看他。时隔多年后父子再次相见,两人抱头痛哭,有说不完的话,诉不尽的情。
黄纲存把美国人的飞机开了回来,这一消息振奋人心。国家奖励给他黄金,而他却毅然拒绝了,只收下了8000元的安家费。在他眼中,能够受到这样高规格的礼遇,是他没有想到的。他觉得,自己应该更早地回来,参与到祖国的建设中来。想到这些,他甚至心生愧疚,觉得自己当初走错路了。
在台湾的日子里,处处封锁消息,几乎隔断了自己与外界的联系,也失去了大陆的消息。回来后他才发现,解放后的大陆百废待兴,方兴未艾,社会主义建设开展得轰轰烈烈。有着十几年空军飞行经验的他,明显地感觉到国家在空军方面力量薄弱。他想,自己去美国学习的时候,美军就已经有了很先进的飞行装备和优秀的飞行员,大陆要强大,这方面的人才不可或缺。恰逢赶上四川空军十四航空学校刚刚组建,组织上考虑到他的特长,把他分到了那里任副团长。很快,他良好的飞行技术得到了发挥,他开始培训起新学员,为他们传授国外的飞行新技术。工作期间,黄纲存强烈地觉得自己亏欠祖国很多,自己要努力回报国家。因此,他教学的时候格外地认真,深受领导和学员的喜爱。几年里,他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空军飞行人才。
文革期间,开始有人怀疑这位从台湾归来的 “飞人”,认为他是国民党派往大陆的特务,这种传言很快蔓延开来。黄纲存和当时成千上万的人一样,被打成牛鬼蛇神。被批斗的时候,他经常遭遇拳打脚踢或棍击棒捣,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住进了牛棚,吃尽了苦头,饱受了无数的磨难。然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 “特务”帽子下的他并没有灰心和动摇。他坚强地挺了过来,因为他相信自己赤子之心不假,这场风波终会平息。
1978年,恢复工作后的黄纲存调回了山东,任山东民航局副局长。去青岛的时候,他竟然发现青岛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没有民航机场,无法通航。这让他感到诧异,他觉得青岛没有民航机场实在落后,影响发展速度,于是他向省政府和上海民航管理局汇报了这一情况。经过多方论证,领导批准了他的意见,决定在青岛海军与民航合用机场。能够为山东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黄纲存觉得很踏实。他跑了很多地方,联系了政府很多部门,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1982年8月5日这一天青岛机场落下了第一架民航飞机,从此打开了青岛通往外省的空中大门。
帮助夏津建成第一家棉纺厂
黄纲存时刻惦记着家乡夏津。他几次回老家发现,家乡的棉花是很多家庭的主要作物,因为那里的土地更适合种植棉花。虽然大面积种植棉花,棉花卖不上好价格, “银夏津”并不富裕。他觉得,要想让家乡百姓脱贫致富,只种植低廉的棉花原材料不行,要搞棉花深加工产业,增加棉花的附加值。因此,建设棉纺厂势在必行。当时,夏津还没有一家棉纺厂。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当地的领导后,得到了人们的积极响应。但令人头疼的是,当时建厂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具备,尤其是资金问题解决不了。了解到百姓的困难之后,黄纲存利用自己在青岛的人脉资源,引进外资、又从外地请来了技术专家来夏津指导。没多久,夏津的第一家棉纺厂建成了,老百姓的棉花源源不断地运进工厂,高产值的棉纺织品生产出来,市场上销量大增。黄纲存还定期安排棉纺厂的厂长和技术工人到外地考察、学习、培训,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加工。来夏津的外地车辆多了起来,夏津的棉纺织红火了,开始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海外,家乡老百姓的生活在提高。
回到大陆,黄纲存一直有个心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6年驾机归来,为了这个愿望,他没有停止过努力。经过24年的考验,他终于在198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宣誓的那一刻,他激动不已,他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组织和归宿。
与热情才女喜结良缘
回到大陆,黄纲存投入到工作中。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对台湾的妻子和儿子强烈的思念之情激荡在他的心中。海峡的隔阻和政治的对立,失去了台湾的消息。他不知道海峡对岸他们母子生活的怎样,也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够一家人团聚,他只能仰望南方的星空,寄托着自己对他们的无限思念。
3年过去了,领导觉得他一个人生活上没有人照顾,也不是办法,出于对他的关心,开始为他物色对象。黄纲存知道自己在台湾有家庭,百般拒绝。最终,经过多方努力,把当时还在山东济南师范学院就读的田峰玉介绍给了他。田峰玉是学校里的文体骨干,又是学生会的干部,是不可多得才女。她为黄纲存驾机归来的事迹所感动,知道他是一位爱国青年,他们认识了。
两个人书信交往了几年之后,彼此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尤其是黄纲存被田峰玉出色的文笔折服。婚后,两个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田峰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四川空军第十四航空学校子弟小学当老师,黄纲存每天都尊敬地称呼她 “田老师”。在别人眼里,他们俩人是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第二年,一双儿女相继出生,给这个幸福的家庭锦上添花。
夏津县原副县长贾振铎记得每年年初,青岛举办 “小型交易会”,夏津县每年都去参加。参展时,田峰玉都要给他们安排场地,布置展区。最令贾振铎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去参展之前,田峰玉已经提前给他们安排了饭店住宿,给他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小交会”上,夏津县希望把当地的工艺品绢花、柳编等推广出去,帮助夏津县把经济发展起来。然而,每年都参加,却并没有起到太好的推广效果。原来,每年都参展,但并没有太多媒体宣传,影响力不够。 1992年那次 “小交会”上,时任夏津县县长的魏学平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田峰玉,她当即答应在展会期间帮助筹备一场新闻发布会,让人们了解夏津的产品。田峰玉利用自己在青岛工作中认识的人,联系了青岛日报、青岛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还邀请了许多外地的媒体参加。她把新闻发布会安排在了黄海饭店一个容纳80人的会议室举行。那天,魏学平等人担心会议室坐不满,安排了很多县里的人在面外候着,结果令人们没有想到的是,发布会开始以后,会议室坐满了各路媒体记者,魏学平他们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发布会结束之后,多家媒体记者采访了魏县长。第二天早上, 《青岛日报》在头版刊登了发布会的新闻和对魏县长的采访,当天晚上青岛电视台也进行了报道。那次的 “小交会”,夏津县参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夏津县的产品影响也越来越大。
人物荣誉
黄纲存驾机光荣起义,对争取台湾回归祖国,作出了较大贡献。这一行动,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黄纲存在回大陆的二十多年里,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学习,培养了很多飞行人员。为祖国民航建设事业发挥了一技之长。
一九八二年童婴为黄纲存赋诗一首:报国从戎搏长空,击风破务识径行,天外驾机回故里,海内迈步启新程。浩劫十年寒流息,弹尘一身暖飞升,再挥热汗润疆土,云开两岸飞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