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英(1926~1949),女,乳名黄春,祖籍广东省宝安县龙岗同乐乡阳和浪村。一九二六年出生于马来西亚柔古佛来埠。一九二八年随祖父回家乡定居,全家以务农为生。一九二九年被卖做童养媳。
人物生平
黄英,乳名黄春,原籍广东省宝安县龙岗区同乐乡阳和浪村。父亲黄贵,母亲叶运友,早年全家跟随祖父到南洋马来西亚打工,割橡胶,做锡矿(洗锡米) ,生活很苦。黄英于一九二六年八月甘一日生于马来西亚柔古佛来埠,其父母共生下十六个孩子,因为家贫,先后夭折只剩下六个,黄英在剩下的六个中排行第三。一九二八年,黄英满两周岁时,祖父用在南洋做工积下的一点钱,回到家乡阳和浪村建了两间屋,黄英和全家在祖父带领下回到家乡定居。回来后,全家以务农为主,兼做腐竹、养猪、磨豆腐维持生活。有一段时间,父亲还去紫金县替人做钨矿赚钓帮补家庭。即便如此,家中的生活也并不好过。黄英三周岁时,即以三十元身价,卖到相隔两公里的老大坑村陈家做童养媳。其男人陈发,又叫傻发,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骂幼小的黄英。黄英被打骂后,常常带着满身伤痕,跑回娘家。但在封建势力强大的农村,黄英还是一次又一次被送回陈家。在挨打受骂中,黄英渐渐长大,也渐渐懂事。
参加抗战
革命启蒙
一九三八年十月十一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铁蹄踏进了惠阳、宝安。日军长期驻扎在黄英家乡附近的坪山圩与沿海地带,到处烧杀掳掠,无所不为,土匪流氓乘机作乱,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活跃于惠宝地区,打击日伪军。黄英虽然年纪不大,但在游击队影响下,也明白了一些抗日救国的道理。她的二哥和表哥是中共地下党员,母亲也热心支持游击队活动。黄英回到娘家,二哥和表哥就耐心启发她,提高她的认识。她看到只要有游击队路过,母亲总会煮好茶水给同志们喝,这时,她就会主动上前帮助。当游击队在村子里住下来时,她便积极为游击队割草、担水。经过长时间的目满耳染,及参加一些实际活动,在她的心底逐渐萌发了长大后也要参加抗日斗争的思想。
参加东江纵队
一九三九年,东江华侨国乡服务团派出人员深入到各村开展宣传抗日救亡工作,举办民众夜校,组织群众抗日团体,黄英得以进入老大坑小学夜核读书。继而参加了妇女会。在地下党领导下,妇女会秘密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发动群众起来参加抗日斗争。一次。妇女会参加破坏日军的通讯设施,黄英虽然生得斯文,俏条,但她却象个男孩子,很快地爬上电线杆,剪下不少电话线拿去掩埋。她还积极参加破路活动。不让日军的车辆通过。表现很活跃。每当游击队的流动医院或交通联络站需要妇女会派人帮助时,她都抢着参加,并从中受到了锻炼。
一九四二年,地下党为了掀起抗日救亡运动,发动群众向地主富农开展说理斗争,实行减租减息,黄英积极参加宣传工作,帮助有困难的农户搞好生产,照顾年老体弱的乡亲。她的这些举动,引起了丈夫和家人的不满,丈夫对她打骂更甚。但这些并没有动摇她争取参加抗日斗争的思想,相反,她的这种思想越来越强烈。一九四五年四月,她十九岁那年,终于下决心冲脱家庭羁绊,同毫无感情的丈夫脱离关系,参加了东江纵队。在部队,她担任运输员,工作非常热情主动,执行任务态度坚决,表现出一股刻苦耐劳的精神,进步很大。
参加解放战争
随队北上
日本投降后,东江纵队为了坚持国内和平,奉命北撒山东,由于名额所限,许多战士要复员回家,黄英因为入伍时间不长,又是普通女兵,按规定也要复员。但她坚决不肯回家,哭着去找首长。首长看她态度如此坚决,批准让她随队北上。
一九四六年六月三十日,黄英和战友们一起离开可爱的亲人和家乡,乘船北撤山东。一九四七年一月,黄英和一批女同志调到山东军政大学文化连学习。她深知自己文化底子薄,但亦知这次学习机会难得,因此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中午,领导强调要休息,她为了多学文化又不影响大家休息,便来到门外,拿根棍子在地上练习写字;晚上睡觉前也要学一段时间。她学习是这样刻苦用功,曾被评为学习模范,后来能够学着写信了。她还积极响应领导号召,参加宣传队,学跳秧歌舞,活跃连队生活。为了多做群众工作,早晨,她很早起床,帮助附近几家老百姓挑水,做完好事后,同志们才起床。一次,她挑水时不慎碰烂一位老百姓的水缸,尽管连队每月只发几毫子津贴,但她还是把节约下来的几毫子拿出来赔。这位老百姓感动的说:我们这里的缸很薄,容易打烂,这是常有的事,黄同志是为了帮我挑水才打烂的,还自己掏钱赔,这是多么好的同志呀!
加入军测室
一九四七年三月二十八日,华东野战军总部到文化连挑选一批女同志到军测室工作,黄英学习有进步,表现又好,被挑选上。在军测室,她被安排到石印组。该组的任务是把测绘组画好的地图制成石版并印出来供野战部队使用。石版很重,要用很大力气才能拿得起来。制版也很辛苦,要求严格、细致,多一条细线甚至多一点都不行。一些同志分到石印组担心身体吃不消,不安心工作,但黄英毫不顾虑个人身体,相反,总是愉快地抢着干最辛苦的活——摇石印。别人问她为什么这样,她说:我印的地图是为前方同志多打胜仗,多杀敌人,解放全中国,那能不高兴呢?印好地图要有一 定的文化和技术。白天,测绘组把地图画好,晚上,石印组就要赶印出来,因此,学习时间就完全要靠挤出来。为了做好工作,黄英抓紧一切时间勤学苦练并虚心请教老同志,终于较快地掌握了业务技术。每当工作紧张时,大家累得满头大汗,她就唱一首歌鼓舞干劲。她还参加打篮球,石印组和测绘组比赛,活跃了部队。八月,她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她更加拼命地为党工作。
当时,国民党全面挑起内战后,派兵重点进攻胶东半岛。解放军为减少损失,抢运物资甚急。黄英尽自己力量参加挑运。指导员怕她身体吃不消,不允许她搬挑,但她不听,并说在广东时还更加艰苦。一次,敌人向北进攻,我军向后撤退,渡过大沙河。上级要军测室当晚赶由渤海湾地图,晚上一点要度过黄河。为了赶印地图,同志们连饭都没有吃,尤其是黄英,晚上在花生油灯下上印时,已感到不舒服,开始吐血,但她唯恐领导不给她工作,而把病情隐瞒起来。地图赶印出来后,她又连夜坚持参加赶埋机器。由于敌人进行疯狂进攻,军测室领导决定男同志突围上山打游击,女同志和体弱有病的同志分散到山东乳山县一带老区群众家里暂时掩蔽起来。黄英不但坚持服从组织安排,而且在掩蔽期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后来黄英被部队评选为掩蔽期间的积极分子,受到奖励。
三个月后,黄英和同志们归队。上级史定分两批突围过渤海,身体强壮者参加第一批。 黄英有病也争取参加第一批,领导见她身体很弱但态度很坚决,只好同意。一九四八年一月,黄英调到华东野战军测量大队石印组。从六月开始,在半年的时间里,华东野战军连续参加了豫东、济南、淮海等重大战役。部队行军作战极其频繁,石印组的工作也更加重了,常常要连日连夜加班干。由于辛劳过渡,黄英身体非常瘦弱,同志们见她有病,劝她好好休息,她却始终坚持拼命地多干工作。她说,如果要我不工作,那就是躺在床上不能起来的时候了。有时,有的同志弄点病号饭给她吃,她因怕同志们把她当病号看待而不愿吃。
在南下途中,她又开始吐血,但还叫同志们为她保密,不要告诉领导,以免影响行军。她仍跟以往一样显得很活跃、诙谐,不时站出来打起竹板,唱一段山歌或顺口溜来提高士气。她看到有的同志掉队就抢过他的背包背上,有时她背上背包叠背包还不算,干脆用棍一次就挑四、五个背包。到宿营地后,她放下背包顾不上休息,就拿起扫帚搞清洁,到厨房帮助做饭,或到附近老百姓家里访问,帮助挑水。有一次行军,她看到有些民工很疲劳,便主动上前帮他们拉车子,担东西,并且拿出自己的钱买东西给民工吃。黄英做好事不声不响,工作任劳任怨,而有个别同志不理解她,甚至讥讽她,说她“争功”,但她不当作一回事,注意团结这些同志,照样做好事。后来,她让血的病情给领导知道了,经过组织上批评说服,她才服从组织决定暂不参加工作。但她一刻也闲不住。经常不是为勤杂人员缝补衣服,就是替有病的同志煮病号饭、打水。
因病去世
一九四九年三月下旬,黄英和一起参加北撤的二十多位女同志要调回两广纵队司令部工作,同志有知道她要走时,都依依不舍,说她是个十分难得的好同志。就在她要调回两广纵队的前几天,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面色发黄,眼眶下陷,一直发着低烧。为了不拖累同志们行军,她身体虚弱得吃不了馒头就只吃些小米粥,并一直坚持从济南沿铁路行军到徐州,再到商丘。回到两广纵队才两天,她由发低热变为发高热,起不了床。纵队司令部参谋为她开好到卫生处的介绍信并办好一切手续,准备要她治疗。
二十七日半夜时分,黄英想找水喝,为了不打扰同志们休息,她挣扎着起身爬过几个床位,突然扑倒在地昏迷不醒。第二天一早,同志们起床才发现她,马上请来军医对她进行紧急抢救。这时,她的腹部积血,嘴唇和全身发黑。整个上午过去了,抢救仍无效果。下午三时左右,黄英停止了呼吸,年仅二十三岁。
人物评价
挽联
劳动称模范,商城有幸葬忠魂;
党群同敬仰,南国无缘殒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