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草峡
重庆市长寿区与涪陵区交界的峡谷
黄草峡位于长寿与涪陵交界处,是长江长寿段的东大门,两晋南北朝时期,黄草峡与铜锣峡、明月峡一道被誉为“巴东三峡”。
历史典故
黄草峡又称“黄葛峡”,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涪陵区交界处,是长江长寿段的东大门,两晋南北朝时期,黄草峡与铜锣峡明月峡一道被誉为“巴东三峡”。
黄草峡长2.5公里。两岸悬岩峭壁,江水湍急汹涌,地势十分险要。峡东北岸的山坡,草木稀疏,色如赭红,本名黄泥坡。后有人在此采泥烧陶,又名瓦罐窑。东汉末年,赤甲军在此驻军,以镇变乱,黄泥坡又更名为赤甲山。
黄草峡、赤甲山是涪万、荆楚、吴越进入巴渝、西蜀的天然屏障。自然是历代兵家必争的古战场。赤甲山西不语山长江岸边的悬岩峭壁上,至今仍留有古栈道。三国时期,蜀将张飞从湖北荆州率兵攻打益州(今四川成都),曾在此驻军。蜀国军师诸葛亮,曾在此发连弩士劲率,平定越隽。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张献忠率兵由此攻入四川,在此不语滩受阻难行。涪州守捉使王守仙,也曾在此伏兵。
1925年11月7日,美国商轮“美仁轮”,从上海沿长江驶往重庆。当驶进黄草峡河段时,与正在江中航行的一艘满载乘客的长寿木船相遇。美仁轮凭借机动快速和船大气胜,肆意将险象环生的长寿木船浪翻,并开枪射击。致使27名乘客和船工无辜丧命。兵乱征战的黄草峡、赤甲山,见证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及长寿的血腥暴行。
黄草峡、赤甲山一带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众多。这里的永丰场(瓦罐窑),曾是唐代武德年间,乐温县(长寿区历史上曾用名)分置乐温、温山、永安三县时,永安县治所在地(又名“阳关城”,后由“永安”演化为“永丰”)。不语滩古栈道上边石壁上,有清代“桓侯不语滩”摩岩石刻。长江不语滩岸边,有明代迁建于此的、为纪念三国蜀将张飞驻防于此的“桓侯宫”(又名桓侯庙、张飞庙、张爷庙、张王庙、神威庙)。山顶有清代修建的镇江用的文峰塔(俗名白塔)及防贼避难的不语山寨。山间还有古墓和尚坟。
唐代中国诗圣杜甫于永泰年间,因战乱飘泊零落,路经黄草峡,曾写下著名诗篇《黄草峡》。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有《黄草峡听柔之琴二首》。清代四川学使曾王孙,也在这里写下了《入黄草峡》一诗。
诗歌创作
黄草峡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张飞张献忠曾扼此要塞奋力抗敌。然而,黄草峡的名头响亮天下,却与唐代大诗人、诗圣杜甫有关。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安史之乱”让盛唐转入衰落,怀才不遇的杜甫几经辗转,后弃官归隐成都浣花溪,建草堂。
公元765年,四川战乱又起,落魄的杜甫为寻找安身之地,携家逃难,驾舟顺长江而下,经过宜宾泸州渝州(今重庆市),抵达乐温县(今长寿区)的黄草峡。
黄草峡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赤甲军在此驻军,锁江平乱,因而黄草山又名赤甲山。流落至此的杜甫触景生情,遥想当年赤甲山烽火连天的战况,联想到兵戈四起的巴蜀大地(杜甫离开成都不久,剑南西山都知兵马使崔旰率兵攻占成都,杀死节度使郭英义。山南西道节度使张献诚等纷纷起兵攻打崔旰,一时间,战火四起,民不聊生),忧国忧民的杜甫顿时悲从中来,吟唱出悲怆的诗歌《黄草》: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秦中驿使无消息,蜀道兵戈有是非。
万里秋风吹锦水,谁家别泪湿罗衣。
莫愁剑阁终堪据,闻道松州已被围。
词典解释
拼音:huáng cǎo xiá
注音:ㄏㄨㄤˊ ㄘㄠˇ ㄒㄧㄚˊ
条目:黄草峡(黄草峡)
引证解释:
亦称“ 黄葛峡 ”。 山峡名。在 四川省 。 唐 杜甫 《黄草》诗:“ 黄草峡 西船不归, 赤甲山 下行人稀。” 仇兆鳌 注:“ 黄草峡 ,在 涪州 上流四十里……《益州记》: 涪州 黄葛峡 有 相思崖 ,今名 黄草峡 。山草多黄,故名。”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黄草峡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18 09:51
目录
概述
历史典故
参考资料